嵇艷
[摘要]本期自然拼讀承接前兩期的單個字母自然拼讀的教學,筆者在班級內繼續(xù)開展字母組合自然拼讀的發(fā)音訓練。針對前兩期存在的一學期一考、評價過于滯后、拼讀速度較慢、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等問題,本學期特別注重及時學及時考查,不斷跟進,及時調整。本文主要從學習準備、學習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評價與總結三個方面圍繞第三期的學習內容談談在課內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開展自然拼讀之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訓練。
[關鍵詞]元音飽滿 輔音快速 口訣式學習
承接前兩期的單個字母自然拼讀的教學,四年級上學期筆者在班級內繼續(xù)開展字母組合自然拼讀的發(fā)音訓練。針對前兩期存在的一學期一考、評價過于滯后、拼讀速度較慢、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等問題,本學期特別注重及時學及時考查,不斷跟進,及時調整。下面就從學習準備、學習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習評價與總結三個方面圍繞第三期的學習內容談談在課內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自然拼讀之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訓練。
一、學習準備
1.文字資料的準備
這一期的文字資料在編排上做了一些思考。第一部分是26個字母表,標題為“單個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及音標復習(非字母名稱音)”。每一個字母下方留有書寫音標的位置。這個部分是幫助學生回憶并復習前兩輪拼讀內容而設計的,并且在自然拼讀的基礎上整體列出26個字母的音標,讓學生總結歸納并嘗試記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除了九個特殊符號,其他字母的音標和其本身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在記這九個音標的時候,我們也采取了聯想記憶法幫助學生解決識記困難。如“O”的舊式音標像反過來的字母C,新式音標多一豎撇將C封了口。教學時讓學生觀察這一形象,聯系“O”的發(fā)音,想象成驚訝時半攏圓的嘴巴被人用手捂住了,學生邊做動作邊識記,很快解決了記憶困難。另一個字母Jj的音標長得像字母d,后面多個“3”,而Yy的音標長得像j,聯想成Yy去找Jj,Jj去看3D電影了!學生覺得有趣就會記得快。
另外,在編寫本期資料時我們特別注意加入了速度和正確率的記錄欄,旨在促進學生拼讀的速度和隨時記錄學生口試結果。
2.課件音頻的準備
英國著名教學法專家Jeremy Harmer認為,成功的語音教學,并非就是讓學生發(fā)音和語調正確,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示范或者聽錄音和看錄像,注意英語是如何發(fā)音的,這樣做得越多,學生提高自己英語交際水平的機會就越多。因而筆者配合文字資料,將洪恩英語phonics的第三本教材截圖制作PPT,并將單詞發(fā)音與圖片鏈接,讓學生學習時能夠多聽多讀多模仿。
四年級學生還是以感性認識和直觀教具為主,因此制作課件和音頻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習自然拼讀的積極性。特別是在學習開音節(jié)的這組單詞時,由于元音字母和末尾不發(fā)音的字母是間隔開來的,書本資料中本身就以紅色標注顯得格外的清晰,對于初學開音節(jié)的學生來說,醒目的標注尤為重要。
二、學習過程與方法
1.開音節(jié)開,“小光棍閉”
所謂開音節(jié)就是單個元音加單個輔音再加不發(fā)音的字母。結尾的單詞,這一類單詞中的元音,讀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名稱音,看似簡單,但因為首先要判斷單詞是否為開音節(jié),所以減慢了學生拼讀的速度。在這一組字母的學習中筆者主要采用的是前兩輪中擅長的手勢操來幫助學生記憶。
a_e a_e Aa:a(拍手讀字母)空(響指,嘴巴不出聲) e(拍手讀字母)
Aa手勢做微笑狀。
e_e e_e Ee:e(拍手讀字母)空(響指,嘴巴不出聲) e(拍手讀字母)
Ee手勢做穿針引線狀。
i_e i_e Ii:i(拍手讀字母)空(響指,嘴巴不出聲) e(拍手讀字母)
Ii手勢做圓形。
o_e o_e Oo:o(拍手讀字母)空(響指,嘴巴不出聲) e(拍手讀字母)
Oo手勢做雙手從胸前凹起狀。
u_e u_e Uu:u(拍手讀字母)空(響指,嘴巴不出聲) e(拍手讀字母)
Uu手勢指對方you。
這組開音節(jié)的學習耗時較長,在“惶恐”之中我們繼續(xù)學習了下面的內容,到第三組輔音連讀時,我們才真正發(fā)現“沒有對比就沒有提升”。拿到一個單詞,先看它元輔之后有沒有silent“e”,有就是開音節(jié),沒有我們就稱之為“光棍”,“光棍”字母,“光棍”司令。學生在三年級學了一年的自然拼讀基礎上能快速說出“光棍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因而,判斷是否為開音節(jié)成了學生熱情高漲的一件事。
就是這樣一點點從新授到扶到放,第四組輔音組合學習時,學生的拼讀速讀也逐漸提升上來了。由于開音節(jié)是第一組學習內容,學生都是到教師身邊一個一個讀,教師計算正確率和用時并在后面的表格里做記錄,及時表揚高分的學生,鼓勵落后的學生。
2.長短元音,對仗工整
對五對字母組合的長短元音訓練,先理解后通過口訣進行。Morley于1991年提出“可理解的語音是交際能力的基本要素”的觀點。也就是說先要理解這個音是怎么來的。雙元音的特征是由一個單元音滑向另一個單元音。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帶著學生充分體驗雙元音的形成過程。在Da-vid Nuan指出的第二外語和外國語的語音教學的三個階段中,第二階段特別提到了“我們一起仔細分析這些音,看看如何更加清楚發(fā)音”。筆者將ar,ir,er,or,ur編排了順序,讓其變得工整,配合節(jié)拍手勢進行教學:
ar(大嘴卷舌) ir(微笑長元音) er(短促有力收小腹的短元音) or(嘴巴攏圓長元音) ur(同ir的微笑長元音) er(短促有力收小腹的短元音)
三、學習評價與成果
一個學期的自然拼讀教學在完成課內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有序進行著,學生在學習時“能蹦能跳”,拼讀有挑戰(zhàn),每次小測驗有成就感,學習一直在持續(xù)。這一輪的評價較之前兩輪要有效。最后通過比賽形式結束了本學期的自然拼讀的學習。
賽制如下:比賽內容以開音節(jié)、長短元音,輔音連讀、拼讀單詞為主;以課件形式進行聽答、輪答和搶答。
第一輪、第二輪賽制相似,比賽過程中如果出現晉級太多的現象可進行加賽,讀出PPT上教師指定的單詞。這部分的內容多為辨別開音節(jié)閉音節(jié)、長短元音發(fā)音、輔音組合發(fā)音等,單詞來源于本學期的朗讀資料,對比的單詞是從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涵蓋面廣,每部分均有涉及。
第三輪、第四輪為輪答,每人一次機會,共三輪,答對幾題得幾分,但為了防止出現不能拉開差距或晉級人數不能控制在6人,特增加一個要求,即教師會綜合回答的速度和發(fā)音的準確性決出前三名。
第五輪爭奪冠亞季軍。最后這一輪是冠亞季軍的爭奪賽,為了增加比賽的難度,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為了防止空搶,要求搶到不答或答錯的倒扣一分,以嚴謹賽制,同時也綜合回答的速度和準確性打分。
第三輪的自然拼讀學習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落下了帷幕。學生學習了40組字母組合的發(fā)音,在單詞的整體拼讀上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如前兩期的自然拼讀學習一樣,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問題最難解決的是如何在課內任務繁重的同時擠時間開展自然拼讀教學,將自然拼讀教學與課內單詞學習緊密結合,化零為整,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練習,配以英語閱讀、國際音標查詞讀詞等形式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筆者認為這在第四輪即最后一輪的自然拼讀學習中會有一定的解決方案,學生們通過兩年的學習一定能夠有較強的單詞聽讀背寫的能力。筆者相信所有的學習都不會浪費,只要在學習,一定會有所收獲,就像樹,有時看不出它在成長,那是因為它在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