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德
摘 要: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就是我國,水稻在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也依然是我國的一種重要糧食作物。在水稻的生產(chǎn)過程中,不僅要做好相應的田間管理工作,同時針對有害于水稻生長的病蟲害也應當采取一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防止,從而提高水稻的產(chǎn)量以及水稻的質(zhì)量,為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本文針對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展開了簡要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水稻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我國屬于農(nóng)業(yè)大國,在我國的發(fā)展過程中,農(nóng)業(yè)是國家的根本,更是發(fā)展的基本保障。在我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水稻作物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對我國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導致水稻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減少,提高水稻的產(chǎn)量已然成為了種植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種植人員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并針對病蟲害做好防治工作,從而提升水稻產(chǎn)量以及質(zhì)量。
一、水稻種植田間管理
1.科學除草,合理灌溉
水稻在種植生長過程中,擁有較長的生長周期,種植人員必須要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做好水稻的除草工作,而這也就使種植人員的工作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水稻生長過程中,種植人員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除草工作,降低自身的工作量,大部分的種植人員都會選擇利用除草劑進行除草工作。同時在對水稻開展?jié)补喙ぷ鲿r,也必須要對澆灌的質(zhì)量提高重視,確保每一株水稻植株都能夠得到澆灌,對于澆灌的量要進行合理的把控,最好的標準就是上層有泥漿,下層有土塊。種植人員為了能夠?qū)λ镜母~進行有效的養(yǎng)護,可以通過小水灌溉的方式,確保水稻的根系能夠吸收充足的氧氣,從而使在上茬中殘留的秸稈腐爛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能夠被全部排出,從而達到養(yǎng)護根葉的目的,同時對于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也會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2.合理施肥
種植人員為了確保水稻能夠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就必須要有充足的肥料。稻田的施肥時間也要進行合理的控制,確保水稻的基肥數(shù)量合理。在施肥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將50%的氮肥作為基肥,同時將另外的50%氮肥作為追肥。當水稻返青之后,種植人員必須要對其進行施肥工作,確保水稻能夠更好的生長。除此之外,在水稻的分蘗期、拔節(jié)期、揚花期以及抽穗期,種植人員都需要對其進行適量的追肥。不同的生長時期的水稻也需要選擇不同的肥料,種植人員必須要針對不同時期的水稻合理的選擇肥料進行追肥,例如:當水稻處于拔節(jié)期時,可以選擇用鉀肥對其進行追肥,當水稻處于分蘗期時,可以選擇用分蘗肥對其進行追肥,從而促使水稻的分蘗數(shù)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終使水稻的產(chǎn)量得到提升。不同的肥料在不同時期的使用都會起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水稻種植人員必須要在不同的水稻生長時期合理的選擇肥料。同時,種植人員在施肥過程中,不僅要對肥料進行合理的選擇,同時也要與當?shù)氐臍夂蛱攸c進行全面的考慮,并與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結合,從而開展高效的水稻施肥工作。在施肥過程中,種植人員可以將鉀肥、磷肥以及氮肥進行適當?shù)慕M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二、水稻種植的病蟲害防治
1.水稻病害防治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害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白葉枯病、紋枯病以及稻瘟病。水稻感染白葉枯病之后,種植人員可以采取幾種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首先,可以通過將水與25 嚦/Ⅱ化 018 可濕性粉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后的液體噴灑在水稻的葉面上;其次,可以將水與農(nóng)用鏈霉素根據(jù)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混合之后使用即可。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就是紋枯病,紋枯病的發(fā)病期大多在水稻的抽穗期,因此在的水稻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必須要對此提高重視,針對紋枯病,種植人員可以通過將水與井崗霉素精粉根據(jù)相應的比例進行混合,之后將混合液體噴灑于水稻的葉面,或者也可以通過將水與稻曲紋枯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之后噴灑于水稻葉面的方式,達到防治紋枯病的目的。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出現(xiàn)稻瘟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稻的基礎光照不足,并且基礎的水肥比例不合理而導致,種植人員想要防治稻瘟病,可以在水稻進行播種之前,利用強氯精溶液對水稻種子進行浸泡催芽,從而達到防治稻瘟病的目的。
2.水稻蟲害防治
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其比較常見的蟲害主要有粘蟲、水稻螟蟲以及稻飛虱。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粘蟲一般都是以水稻的幼葉為主要的食物,種植人員可以通過將水與25%的敵殺死乳油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的方式,集中噴灑于水稻的葉面,從而達到控制粘蟲的目的。水稻螟蟲一般多發(fā)生在水稻的分蘗期以及抽穗期,種植人員可以通過將細土與殺蟲單原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又或者將殺蟲單原粉與水進行混合的方式,進行噴灑,從而達到防治水稻螟蟲的目的。稻飛虱一般多發(fā)于水稻的揚花期,種植人員可以通過利用濃度為20%的撲虱靈對其進行處理,或者將水與10%的大功臣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然后在水稻的植株根部進行集中噴灑,從而達到控制稻飛虱的目的。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蟲害的繁殖能力很強,因此,種植人員必須要在最合理的時機對其進行處理。
3.水稻雜草防治
首先,要在水稻播種之前的八到十天之間,將稻田進行翻耕耙平,同時也要在每一畝稻田中將250G的濃度為33%的甘膦和30KG的水進行混合,并在稻田中均勻噴灑,同時也要與施底肥進行結合,并在其中拌入濃度為14%的山野芐.乙,并將水的深度進行保持,直至播種前兩天,將水放干然后開始進行播種。稻田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雜草危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稻田高低不平,或者播種前的處理工作不到位,這就需要種植人員合理的劃分雜草的種類,實現(xiàn)分類防治。
三、結語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必須要對水稻的生長規(guī)律進行明確,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同時也要對水稻生長過程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做好防治工作,從而確保水稻的高產(chǎn)量,從而確保水稻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顧凱健.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建議[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 2017(20):145-145.
[2]金鑫. 水稻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 農(nóng)民致富之友, 2018(2):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