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文,王曉明
1.包頭市昆都侖區(qū)醫(yī)院,內蒙古包頭 014000;2.包頭市第四醫(yī)院,內蒙古包頭 014030
下呼吸道感染時臨床中常見的病癥類型,可根據(jù)患者呼吸道感染器官的不同主要分為肺部感染及支氣管感染兩類,且均可由于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所引發(fā),故需通過對患者體內各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有效殺滅從而實現(xiàn)治療。目前,臨床中可用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治療的抗生素類型較為多樣,且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藥品類型間所具有的價格差異較大,故需在考慮有效治療的同時,考慮患者經濟接受能力[1-2]。因此,為對比觀察臨床治療中采用不同抗生素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具有的治療效果及應用價值,特選取該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開展該次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76例開展回顧性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8例。
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范圍19~62歲,平均年齡(40.52±7.35)歲;其中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15/12/11。研究組,男 20例,女 18例,年齡范圍 20~63 歲,平均年齡(41.45±7.58)歲;其中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14/13/11。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觀察指標可比。
納入標準:研究由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執(zhí)行;經家屬了解該次研究內容后,同意患者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合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及疾病者;排除研究用藥過敏者;排除藥物禁忌證者。
兩組均在常規(guī)酸堿平衡、電解質糾正及霧化吸入等基礎治療基礎上,接受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接受頭孢類抗生素治療,采用注射用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84145,規(guī)格1.0 g/支),根據(jù)患者病情取注射劑1~2 g,溶于100mL 0.9%濃度氯化鈉溶液后,取混合溶劑對患者進行滴注,2次/d,直至患者癥狀明顯好轉。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接受沙星類抗生素治療,采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 (國藥準字H20052379,0.2 g/瓶),根據(jù)患者病情取注射劑 0.5~1 g,溶于100 mL 0.9%濃度氯化鈉溶液后,取混合溶劑對患者進行滴注,2次/d,直至患者癥狀明顯好轉[3-4]。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臨床治療指標。
①療效判定指標: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痊愈或基本恢復;有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獲得明顯好轉及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未達到上述指標或惡化。②臨床治療指標包括患者治療時間及治療花費。
經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 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及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治療,且兩組治療效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1。
表1 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治療花費及治療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臨床治療指標對比(±s)
表2 臨床治療指標對比(±s)
組別 治療時間(d) 治療花費(元)對照組(n=38)研究組(n=38)438.54±30.88 273.61±26.57 t值 P值7.24±1.56 5.37±1.06 6.111 9 0.000 0 24.957 3 0.000 0
下呼吸道感染作為臨床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可由于患者感染病灶的不同,產生不同類型的感染癥狀,多由于微生物、細菌、病毒感染所致,對患者身體健康具有嚴重影響,且可在治療延誤情況下,誘發(fā)各類高危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中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采取抗生素藥物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且不同類型的抗生素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由于不同類型的抗生素藥物對患者所具有的起效時間及作用機制存在較大差異,故治療所需時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此需從患者的經濟角度出發(fā),選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5]。
研究結果表明: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及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治療,且兩組治療效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治療花費及治療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注射用頭孢他啶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對大腸埃希菌、肺炎桿菌等細菌起到較好的殺菌作用,且可對硝酸鹽陰性桿菌、產堿桿菌等具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可實現(xiàn)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癥狀的有效緩解和治療。此類藥品在進入人體后,通過其中的頭孢他啶與細菌細胞膜上層細胞中的的PBPs蛋白質相結合,進而使得病毒、細菌的等微生物的分裂、增殖作用受到抑制,使細菌形態(tài)出現(xiàn)變化,促進病毒細胞凋零及溶解,起到治療作用,但對于部分菌群所具有的殺菌、抑菌作用較差,故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且藥物單價相對較高。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作為第三代廣抗菌藥,其所具有的抗菌譜較廣、且抗菌作用相對較強,對于大多數(shù)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均具有較好的殺菌、抑菌作用。除此之外,還對部分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細菌微生物均有較好的殺滅、抑制作用,但對于部分厭氧菌和腸球菌的作用較差,故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殺菌作用具有一定優(yōu)勢性,且可通過對人體內有害菌DNA旋轉酶復制、增值活性的有效抑制,有效阻斷細菌的增殖轉移,從而達到實際抗菌作用,且藥物單價較低,患者接受度較高[6-7]。在陳國興等人[8]的《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藥學探討》中指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患者的治療總花費為282.80元,而采用頭孢注射液體治療患者的治療總花費為506.80元,對比差異較大,與該次研究中所得觀察組治療花費(273.61±26.57)元及對照組(438.54±30.88)元結果存在相似性。
綜上所述,頭孢類抗生素及沙星類抗生素在臨床治療中對于下呼吸道感染均具有加好的治療效果,但沙星類抗生素治療時間及治療花費較頭孢類抗生素均相對較低,故后者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