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民 ,曹斌 ,常秀云 ,李偉華 ,暴玉振 ,趙俊泉,吳玉成
1.濟南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東濟南 271100;2.濟南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山東濟南 271100;3.濟南市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山東濟南 271100
創(chuàng)傷性急性肺損傷(ALI)是由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如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傷等導致肺部炎癥反應失控,損害肺泡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彌漫性肺水腫而引起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轉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影響預后[1]。 肺血管內皮細胞(EC)是 ALI發(fā)病過程中受損的靶細胞,在ALI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治療前后肺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變化,希望對參附注射液治療創(chuàng)傷性ALI進行療效評價,以指導臨床治療。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創(chuàng)傷性ALI患者80例,研究參附注射液對創(chuàng)傷性急性肺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調節(jié),現(xiàn)報道如下。
所選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符合納入標準的創(chuàng)傷性ALI患者80例,對所有病例隨機分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均20~85歲。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肺損傷時氧合指數(shù)PaO2/FiO2≤300,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時(PaO2/FiO2)≤200;胸部X線檢查顯示雙肺有斑片狀陰影;PCWP≤18 mmHg,或臨床無左心房壓力高的證據(jù)。
①因嚴重胸部創(chuàng)傷導致肺損傷患者。②符合上述ALI診斷標準的患者。③符合肺損傷評分量表[2]評分在0.1~2.5之間的患者。④該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取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
①不配合治療、不同意入選者;②對參附注射液過敏的患者;③有嚴重多臟器原發(fā)病影響療效評價者;④孕婦。
參照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3]擬制定。 顯效:呼吸頻率<20 次/min,PaO2>80 mmHg,PaO2/FiO2>300; 有效: 呼吸頻率 20~30 次/min,PaO2>60 mmHg,PaO2/FiO2>300; 無效:呼吸頻率>30次/min,PaO2<60 mmHg或PaO2/FiO2<300,或已行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死亡。
對照組為西藥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參附注射液液(國藥準字Z20043117)50 mL靜脈滴注,1次/d,并西藥常規(guī)治療。用藥療程均為7 d,治療期間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控制感染,予氧療或呼吸支持,給予營養(yǎng)及對癥支持治療。
資料整理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者構成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呼吸頻率、PaO2、PaO2/FiO2、ET-1、ICAM-1、NO 指標,根據(jù)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比較兩組的綜合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77.5%(31/40),與對照組的55.0%(22/40)相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氧分壓和氧合指數(shù)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P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images/BZ_42_1849_2073_1872_2105.pngPaO2/FiO2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58.30±3.49 58.32±2.71 81.92±3.33 80.38±3.16 259.91±13.66 262.11±14.68 300.51±21.44 288.71±23.92 0.033 0.973 2.144 0.038 0.738 0.465 2.328 0.025
兩組治療后呼吸頻率均降低,觀察組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頻率比較[(±s),次/min]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頻率比較[(±s),次/min]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30.23±4.41 30.17±4.13 22.50±3.56 24.43±4.06 t值 P值0.048 0.962 2.27 0.029
治療后,兩組血清ICAM-1、ET-1及NO含量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內皮功能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內皮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lCAM-1(ug/mL)治療前 治療后images/BZ_43_1213_370_1259_420.pngET-1(ng/mL)治療前 治療后images/BZ_43_1726_372_1772_422.pngNO(n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20.45±1.47 20.01±1.70 12.98±2.41 16.27±1.49 117.24±6.57 116.61±6.46 75.39±10.51 86.30±9.54 44.90±2.54 44.57±2.65 28.18±5.7 34.44±4.69 1.186 0.243 7.343 0.000 0.442 0.661 5.174 0.000 0.539 0.593 5.628 0.000
該試驗中受試者于治療前后分別進行了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血生化、心電圖等的檢測,未發(fā)現(xiàn)與參附注射液有關的明顯異常改變,試驗期間受試者無明顯不良反應。
創(chuàng)傷性ALI是嚴重創(chuàng)傷后的并發(fā)癥,死亡率高,ICAM-1、ET-1及NO是評估血管內皮功能的重要指標,ICAM-1能促進肺內炎癥細胞的聚集,參與ALI病變的全過程。ET-1是ALI的細胞特異性標志物之一,能破壞內皮細胞之間的連接,損傷內皮細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4]。肺損傷后產(chǎn)生大量炎性因子,使NO合成酶表達增加,導致NO大量生成[5]。
ALI根據(jù)早期呼吸頻速表現(xiàn),屬“暴喘證”的范疇[6],證型可分為“喘促證”及“喘脫證”。參附注射液是由紅參、附片提取制成,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參附注射液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減少心肌纖維化[7],改善微循環(huán),能抑制ICAM-1、ET-1、NO等炎性細胞因子的過度產(chǎn)生,減輕炎癥反應對細胞的傷害[8-9],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多臟器損傷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10]。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改善內皮細胞功能[11],具有拮抗氧自由基,減輕肺損傷的功效[12]。徐鵬發(fā)現(xiàn),參附注射液能減輕膿毒癥大鼠肺水腫、肺不張程度,使肺泡間隔逐漸修復[13]。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ICAM-1、ET-1及NO治療后指標數(shù)據(jù)分別為 (12.98±2.41)ug/mL、(75.39±10.51)ng/mL、(28.18±5.7)ng/mL,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 PO2、PaO2/FiO2指標數(shù)據(jù)分別為(81.92±3.33)mmHg、(300.51±21.44);這與蔡昭和等[14]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表明,參附組治療后血ET-1、NO指標數(shù)據(jù)分別為(32.85 ±8.43)ng/L、 (33.33±6.47)umol/L,PO2、PaO2/FiO2指 標 數(shù) 據(jù) 分 別 為 (88.43±17.54)mmHg、(315.47±40.34),與該文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參附注射液治療嚴重創(chuàng)傷致ALI患者,能降低內皮因子ET-1、ICAM-1、NO水平,可能與抑制促炎因子的表達,調節(jié)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間的平衡,減輕局部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有關。
綜上所述,該研究發(fā)現(xiàn),參附注射液能改善創(chuàng)傷性ALI患者的呼吸頻率,改善氧合指數(shù),降低大多數(shù)患者內皮細胞因子ICAM-l、ET-1、NO的水平,改善創(chuàng)傷性ALI患者的預后,且基本沒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