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祥
[摘 ? ? ? ? ? 要] ?在新時代建設共青團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是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點。政治性是共青團的核心思想,是實現(xiàn)青年群眾思政工作的關鍵性基礎。先進性是共青團的標志,是針對青年群眾思政工作的核心引導。群眾性是思政工作的目的,是新時代共青團建設的最終目標?,F(xiàn)代高校應以教育教學為引領、以典型為抓手、以服務為宗旨,結合實際加強共青團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建設,為高校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 ? ?鍵 ? 詞] ?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4-0188-02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至2017年,全國各省的共青團改革開始落實,特別是在信息一體化的現(xiàn)代社會中,多元文化充斥高校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代學生的生活方式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高校共青團的建設與學生的思政教育也應順應時代發(fā)展,重視青年學生的所感所想。
一、高職共青團政工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視度不足
對很多高職院校而言,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整體學業(yè)中最專業(yè)的部分,因此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重點在于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術技能等的教學,而相對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有所輕視。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未來投入工作的快慢和效果,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身所學的專業(yè)技術,而思政工作往往成效慢,效果不明顯。但隨著國內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fā)展,技術和文化的高速革新,學生思政方面的素養(yǎng)對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則越來越明顯。知識是力量,但學生的思想政治模式決定了如何使用力量。然而,目前多數(shù)高職院校仍是以學生的畢業(yè)率、就業(yè)率兩方面為核心,強化自身的實踐技能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思想意識形態(tài)上的培養(yǎng)。
(二)方式方法的表面化
現(xiàn)代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即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很多高職學生對思政工作或共青團的態(tài)度是輕視或無視,在校的目的單一地定為快速學習一種技術,以便可以最快地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在此前提下,校方思政工作則會被限制,并且對于共青團建設也沒有經過專業(yè)的研究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式,通常只是口述了思想政治和共青團的重要性,但并沒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共青團和思想政治的意義,進而導致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逐漸產生消極心態(tài)。當消極心態(tài)出現(xiàn),無論方式方法上如何多元或創(chuàng)新,都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學生思政意識不足
在高職院校共青團的建設工作過程中,學生方面主要存在兩大問題:首先是學生以往的受教育情況,其次是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思維模式的差異化。首先,同一高職院校的學生,以往受教育的情況亦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包括學習能力、個人素質、心理狀況等多種因素,其中心理上的變化往往決定了共青團建設工作是否可以深入學生的思想意識層面。同時因為學生性格特征方面的不同,導致不同的學生對思想政治和共青團的理解、接受度的差異。其次,現(xiàn)代高職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生活元素越來越多元化,同時因為社會信息一體化的影響,其他多種不同的文化快速出現(xiàn)在學生的視野中,在以上多種因素的前提下,對共青團的建設工作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新時代下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5年,中央召開黨的群體工作會議,針對目前黨的群眾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體工作會議上指出,從加強黨執(zhí)政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的戰(zhàn)略高度以及黨和國家未來長遠而穩(wěn)定發(fā)展的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保持和提高黨的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致未來的一個新時代內,科學而嚴謹?shù)穆鋵嵐睬鄨F的改革,強化共青團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建設工作,激發(fā)和提高共青團的生機活力,真正成為黨的助手是核心所在。新時代共青團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是保障共青團的建設工作的主要支柱,只有把黨的領導真正融入共青團的改革和建設的每一個角落,才可正本清源,從根本上克服和緩解“四化”的問題。確保共青團的影響力可以團結青年、圍繞青年、服務青年,是共青團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備要素,從而獲得青年團體的熱愛與支持,實現(xiàn)引領青年成長和發(fā)展的影響作用。
三、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體現(xiàn)
首先,政治性元素是建設共青團的核心思想,是做好青年群眾思政工作的重要基礎。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所以領導的青年組織,是黨的主要助力和未來。黨對共青團的定義表明了共青團的整體思想和言行則應以政治性為核心基礎,以堅持黨的領導為目標。脫離政治性,共青團的建設與發(fā)展則失去實際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所以,新時代下共青團的政治性則需要通過自身與黨中央的一致而表明,在面對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依然以黨為核心。
其次,先進性是共青團的標志,主要引導針對青年群眾思政工作的方向。青年作為國家的未來,在歷史舞臺中一直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無論任何的歷史階段,青年都側面反映了社會文化與國家的發(fā)展趨勢。而共青團作為以黨的領導為核心的青年組織,則應嚴格保持自身的凝聚力與引領力,促進青年群體發(fā)揮共青團的先進性作用。
最后,群眾性是共青團的目的,是做好青年群眾思政工作的最終目標。共青團顧名思義是群體性的組織,群眾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共青團缺少了群眾性,最終則會導致內部的官僚化、表明化,自身發(fā)展與前進的動力也會逐漸流失。新時代下,共青團是否繼續(xù)被青年群體所接受和信任,是否可以積極地影響青年群體,主要在于共青團的群眾性的建設。只有保證從青年中而來,融入青年中去,以青年群體的需求為工作目標,最終才可引領青年群體,從而突出群眾性的社會價值。
四、新時代共青團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建設的高效路徑
(一)科學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共青團建設工作的第一位。首先,團組織、團員的政治性要體現(xiàn)在“黨有號召,團有言行”,政治性需要引導與維系基層團組織和團員以實際行動維護和順應黨的號召的無形支柱。針對這一點,最主要方法應是加強共青團成對黨的認知和理解,要令青年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黨的文化和思想,樹立信任黨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各院校的共青團或基層院系團委,要保障以學習和教育為引領,合理利用創(chuàng)新式的方法和載體,在青年群體中宣傳黨和團的聲音和思想,為青年群體創(chuàng)建深入了解黨的機會。
從兩個部分以創(chuàng)新式的方法對團組織和團員進行教育工作:首先以“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為教育實踐的切入點,保持學習與實踐相互結合,以基層團組織為工作目標,樹立“一學一做”的典型,通過強化“一學一做”的實踐過程,令團的教育和學習機制更加嚴謹和全面,創(chuàng)建高效的團組織教育制度。其次,以團員的學習方法和載體為創(chuàng)新點,強化工作效果。以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等典型項目為前提,調整和完善建設工作的模式,以簡而精的理念重點創(chuàng)建兩到三個團員青年開展思政工作的品牌,如團學慕課、青年領袖論壇等,創(chuàng)造模式更加現(xiàn)代化、青年參與度自由、具有實際價值的品牌活動。
(二)保持共青團的先進性
共青團的建設一直都是以先進性為標志,其中,各院校更是以理論、技能、實踐與創(chuàng)新為核心任務,其引導社會之先的特征尤為突出。高職的共青團組織、團員的先進性應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部分上:一是思想意識層面的先進性,二是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能和實踐的先進性,這兩者共存并相互影響。共青團想要保持有價值的先進性,則應以兩者為中心,以樹立青年榜樣為標志,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逐漸在青年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先進性的思政工作首先是以團組織的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志愿服務等平臺為基本載體,培育青年群體現(xiàn)代化的思想意識,對有創(chuàng)新潛力、有培養(yǎng)潛力的團隊或青年團員,應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和支持,從而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效率。其次是改革團組織系統(tǒng)評優(yōu)評先的模式和機制,如組織推薦與個人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團員自我推薦。最后則是加強評優(yōu)評先的使用,對青年榜樣運用多元化、生活化的宣傳,讓榜樣與青年相融合,與青年積極性自由而積極的互動。
(三)以服務為核心的群眾性
群眾性是共青團組織的目的,也是其建設工作的最終目標。首先高職共青團組織應以習近平總書記“切實保持和強化團體組織的群眾性”的論述為基礎遵循,時刻銘記自身的引導、凝聚青年群體的社會使命,最大限度團結青年團員,更多的重視和關注團員的感受與所想,給予青年團隊更多的信任和支持。高職共青團要以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的組織方式令整體成員圍繞理想信念、學業(yè)發(fā)展、職業(yè)素養(yǎng)等開展豐富而有實際意義的社團、文體等社會實踐活動,突出群眾性在團的影響力。
針對這一方面,首先是要明確服務觀,共青團整體要強化服務理念,以青年未來的發(fā)展和需求為群眾性的切入點和主要內容,真正將自身的服務落到實處。其次要從實際出發(fā)走進青年的生活,幫助青年面對困難解答疑惑。要以“青年之聲”“1+100”等工作為基本平臺,不斷創(chuàng)新和調整具體的方式方法,把團組織的影響力深入青年生活的各個角落。再次是服務的品牌化。整理總結青年之聲的運營狀況,在實際案例不斷積累的前提下,進行分析和歸類,凝練自身的優(yōu)勢,重點打造3到5個服務品牌,同時在這3到5個領域內做全做強,形成共青團獨有的服務性品牌。
五、結語
共青團是黨的青年群體的重要組織,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文化的不斷演變,高職共青團的建設工作也應順應時代的變化,無論是開展的工作內容、方式方法或政治理念,都應做出調整,真正重視青年群體的需求,創(chuàng)設更加嚴謹而高效的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任飛.共青團組織引領青年思想的路徑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12).
[2]韋慶昱.新時代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
[3]鄒橋.試論高校共青團研究的現(xiàn)實困境及其超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6).
[4]胡獻忠.共青團職能歷史演進與拓展的文本分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5).
[5]劉佳.去行政化:共青團改革發(fā)展的關鍵點[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4).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