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父母就某件事詢問我的意見時,我都很認真地給出自己的建議,可他們總能找到角度來否定我。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你說的這個有一定的道理,爸媽不是反對你啊,只是……”但凡這樣說了,就意味著,他們最終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執(zhí)行。既然不是真心實意地征求我的想法,又何必來問我?我覺得他們根本不尊重我,這太讓人窩火了。
丹丹: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內(nèi)心都比較矛盾。一方面,當他們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會想昕昕孩子的想法;可另一方面,他們叉覺得孩子還小,懂的不多,自我承擔的能力不足,不能一味聽孩子的??晌覀冏龊⒆拥挠趾螄L不矛盾?我們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事情都能自己決定;可真遇到事兒了,我們又很希望父母能幫忙參考參考,畢竟“他們吃的鹽比我們吃的米還多”。
我們處于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之中,父母處于希望我們獨立和希望被我們依賴的矛盾之中,這些都是我們處于青春時期會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我們以為自己的意見在父母心里無足輕重,殊不知,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在父母心中泛起漣漪。就好比你常常對父母的嘮叨表現(xiàn)得不耐煩,但其實你早已經(jīng)仔細思考過并熟記于心。
TIPS:
1.“換位思考”,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爸媽的做法。這里的“換位”不僅僅指的是我們和父母的換位,我們還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和看待這一現(xiàn)象。詳情請參考2019年02期雜志“好開心”欄目刊載的《考砸連連,照樣開心過年》一文。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送刊到家。
2.如果希望自己的意見被采納,那就主動跟爸媽溝通。就算被否定了也不必氣餒,吸取他們的觀點,多渠道獲取信息,從而提出更中肯的意見。讓他們打心底里覺得:孩子真的長大了!
我跟朋友發(fā)生了一些矛盾,心里的委屈怎么都憋不住,回家后便說給父母聽。萬萬沒想到,他們一致地說是我做錯了,這里不對那里也不對,好像我犯了天大的錯誤似的。我本來就不開心,想要與他們傾訴,結(jié)果還被他們反過來數(shù)落一頓,心情喪到了谷底。明明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憑什么一口咬定是我錯了?我是你們親生的嗎?
丹丹:我能感受到你現(xiàn)在的委屈,與朋友發(fā)生矛盾已經(jīng)很令人沮喪了,回到家還被爸媽說了一通,這確實是—件十分痛苦的事!丹丹老師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當時的我跟你一樣,特別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也特別氣憤。這是孩子的角度,那大人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丹丹老師給媽媽打了個電話,詢問她對這件事的看法。媽媽給出了他們這么做的兩點原因:一、不管孩子講什么,大人的關(guān)注點首先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們尤其容易注意到自家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因為他們希望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能夠更好地應(yīng)對;二、別人的孩子盡管有錯,但他們說不得,也管不了?,F(xiàn)在你瞧,好像也沒那么糟糕,對吧?
TIPS:
1.適當?shù)馗改副磉_自己的情緒,用“我”信息表達方式。
當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傾向于采取批評、防御、輕視和冷戰(zhàn)的情緒表達方式,殊不知,這些往往是最具傷害性的。而另一種方法——“我”信息表達,是一種更高效的情緒表達方式。它能夠讓對方體會到這件事帶給你的影響和感受,也能促進雙方更平和地溝通?!拔摇毙畔⒈磉_方式的重點在于以“我”開頭,客觀而真實地描述“我”所看到的、“我”所感受到的以及“我”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別人。丹丹老師以上述事情為例,來說明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2.詢問父母這么做的緣由,如此你將更理解他們,也能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