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巖畫
北京攝友參觀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tuán)
銀川西夏陵
6 月中,北京幾位攝友應(yīng)邀參加中國晚報攝影學(xué)會小分隊,跟隨會長、北京晚報高級記者司馬小萌,自駕銀川,開啟“花香濕地,美好銀川”行攝之旅。
早就知道銀川是塞上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身臨其境后才發(fā)現(xiàn),銀川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銀川的純綠色純天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比我們已知的還要豐富、深邃。
銀川的地理位置很是優(yōu)越。東臨九曲奔流的黃河,西依巍峨雄渾的賀蘭山,懷抱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而且早在3 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水洞溝遺址繁衍生息,是歷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
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是必去的。原始先民在賀蘭山賀蘭口,刻制了近6000 幅神秘詭異的巖畫。這些巖畫生動記錄了3000 至10000 年前始前人類放牧、狩獵、祭祀、爭戰(zhàn)、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數(shù)量龐大、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布局集中,世所罕見,在國際巖畫界享有崇高地位。
令北京攝友驚喜的是,在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在百米之外的山上,有兩只野生巖羊出沒!更出乎意料的是,野生巖羊完全不怕人,一雙萌萌的大眼睛,遠(yuǎn)遠(yuǎn)地注視著山下一群群高舉相機(jī)、臉上喜不自禁的人。
西夏陵,也是必去的。這是西夏時期歷代帝王的陵墓群,現(xiàn)存9 座帝陵和271 座陪葬墓,總面積57.56 平方公里,其中遺產(chǎn)區(qū)40 平方公里,緩沖區(qū)17.56 平方公里,是西夏留存至今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遺存。
銀川,不僅名字美,自然景色更美。200 多個湖泊濕地,面積達(dá)530 多平方公里。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叫它“塞上湖城”,真是“恰如其分”。
兩天來,大家在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閱海水上公園、寶湖公園、覽山公園、容水公園,走走攝攝,流連忘返。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還入圍“中國最美六大濕地”。
花香,鳥鳴,魚躍,船行,置身其中的銀川人,步履輕松,神態(tài)平靜。這輕松和平靜背后,是根植內(nèi)心的幸福和自豪。
天公作美,不冷不熱,偶爾小雨淅瀝。銀川的朋友們笑稱:“你們帶來一場雨!”對于一個常年干旱的城市,這無疑是福音。
眼下,銀川堅持“綠色、高端、和諧、宜居”的城市發(fā)展理念,立足資源稟賦、產(chǎn)業(yè)基礎(chǔ)、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條件,正在打響“絲路明珠、魅力銀川”品牌。
望得見賀蘭山,看得見黃河水。大美銀川,給來自1300 多公里外的北京朋友留下難忘印象。大家相約:還要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