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黃莉莎 李俊華 周愛蓮 楊禮騰
[摘要] 目的 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碈OPD)實施家庭中心慢病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到該院接收治療的COPD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60)和實驗組(n=50),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慢病管理;實驗組患者采取家庭中心慢病管理,管理時間為半年。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將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管理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PaCO2、Pa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48、0.888、0.777、0.638,P>0.05);管理后,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15、3.557、30.181、27.316,P<0.05),管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運動功能(呼吸表現(xiàn)、活動情況、疾病影響、6MWT)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97、0.662、0.390、0.442,P>0.05);管理后,實驗組患者肺功能指標以及運動功能情況明顯比對照組更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51、6.234、4.749、16.003,P<0.05)。結論 針對COPD患者實施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可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及運動能力。
[關鍵詞] COPD;慢病管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4(a)-011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mily cente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ith COPD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60) and experimental group(n=50)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ronic diseas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amily center chronic disease, and the management time was half a year.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otor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improvement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management, the lung function indexes (FEV1, FEV1/FVC, PaCO2, PaO2)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0.148,0.888, 0.777,0.638,P>0.05). After manage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ung function index(t=4.215,3.557,30.181, 27.316,P<0.05). Before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otor function (respiratory performance, activity, disease effects, 6MW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0.097, 0.662,0.390, 0.442,P>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lung function index and motor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7.051,6.234, 4.749, 16.003,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cente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P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ung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exercise capacity.
[Key words] COPD;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點,該疾病可對其進行有效預防,通過積極治療緩解疾病進行性發(fā)展,主要和氣道以及肺部對有毒顆粒或是刺激氣體產(chǎn)生炎性反應有關聯(lián)[1]。當煙草與刺激氣體或是有毒顆粒被誤吸后都可能誘發(fā)COPD。在臨床中采取非藥物治療應用于COPD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對肺部進行康復鍛煉以及氧療可緩解因肺部疾病而導致的呼吸不暢,有利于增強患者肺功能,從而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作用[2]。此次主要對2017年1月—2018年4月到該院治療的110例患者進行家庭中心慢病管理方案,經(jīng)過患者以及其配偶和子女共同參予的家庭中心慢病管理,旨在進一步明確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對COPD疾病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到該院接受治療的COPD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n=60)和實驗組(n=50)。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 年齡55~80 歲,平均年齡(64.28±6.15)歲;病程1~10.5年。實驗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3.27±6.23)歲;病程1~11 年。將兩組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此次患者均自愿參予此次研究,且全部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此次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采取對癥治療后,不存在明顯的呼吸困難情況;③患者的BNP指標<300 ng/L;④使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對患者自理能力進行評估得分≥85分;⑤ 不存在溝通障礙或精神類疾病;⑥ 患者能全程參予研究;⑦已婚且與家屬一同生活,家屬年齡25~50歲,初中及以上學歷,身體健康,無認知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慢病管理,給予患者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加強健康教育宣傳,用藥指導,呼吸肌鍛煉、康復鍛煉等;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家庭中心慢病管理,管理時間為半年。實驗組管理措施如下。
①建立慢病管理小組。由主治醫(yī)生及骨干力量組成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小組,挑選專業(yè)技能強,具備責任心的人員組成。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提高該院醫(yī)務人員綜合素質(zhì)和專業(yè)技能,有利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由管理小組帶頭給醫(yī)務人員進行有關于COPD疾病相關的專業(yè)培訓,對疾病發(fā)病機制、預防控制辦法、排痰以及呼吸功能康復鍛煉等內(nèi)容進行全面掌握,讓醫(yī)務人員重視該疾病引發(fā)感染的的危害意識;加強管理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工作,嚴格消毒,重視手部衛(wèi)生,減少手衛(wèi)生成為感染性疾病傳播的因素;定期對使用設施設備、環(huán)境、呼吸管路嚴格消毒,降低細菌入侵而導致的感染;通過培訓實施考核機制,定期對所培訓內(nèi)容進行考核,針對不合格醫(yī)務人員反復進行培訓或是采取處罰措施,提升慢病管理水平。
②健康知識宣教。在患者臨床表現(xiàn)有所緩解后,由慢病管理小組對其進行慢病管理指導,主要讓患者明白自我管理的價值、疾病相關發(fā)病機制、疾病相關專業(yè)知識,明確吸煙帶來的危害性,加強呼吸功能鍛煉[3];如何進行正確的吸入治療,氣道管理、給氧治療;加強體育運動;對咳嗽進行預防和控制,疾病急性發(fā)作加重的臨床表現(xiàn)提前識別以及采取何種處理措施;加強對患者以及其家屬對作息規(guī)律、飲食結構、心理狀態(tài)等加以指導,可采取面對面、培訓演示、發(fā)放宣傳資料、播放視頻文件等方式進行指導,每日指導時間不低于1 h。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慢病管理,于離院前同患者擬定慢病管理措施;實驗組患者則于離院前由患者以及其家屬一同參予擬定慢病管理措施[4-5]。
③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實驗組患者每日由家屬陪同患者進行呼吸功能以及運動鍛煉,并在執(zhí)行過程當中給予患者鼓勵與督促;對照標準的呼吸功能訓練視頻引導患者加強鍛煉,還可以與患者一同鍛煉,有利于提高患者重視程度[6]。由慢病管理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次數(shù)每周不少于一次;家庭隨訪每3個月一次,共家訪兩次;并對實驗組家屬的參與情況進行隨訪與家庭回訪[7-8]。于回訪結束后,由慢病管理小組成員視患者具體情況對管理措施予以適當?shù)恼{(diào)整。對照組患者僅執(zhí)行電話隨訪,每月不少于2次,并就患者疑問給予答疑。兩組患者管理時間均為半年。
1.3? 觀察指標及評判指標
①將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進行對比。采用肺功能測定儀器測量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并將FEV1/FVC計算得分。采用血氣分析儀評估測量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氧分壓(PaO2)。
②將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運動功能進行對比。生活質(zhì)量使用SGRQ進行評估,主要包含呼吸表現(xiàn)、活動情況、疾病影響等三方面,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疾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更大?;颊哌\動功能使用6 min步行試驗(即6MWT)進行評估,測算患者6 min之內(nèi)步行的最遠距離作為該項評價標準。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分析,百分率(%)代表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x±s)代表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指標進行對比
管理前,兩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以及血氣分析指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FEV1、FEV1/FVC)和血氣中的(PaO2)指標值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血氣中的PaCO2指標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以及運動功能對比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生活質(zhì)量以及運動功能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兩組患者SGRQ及運動功能對比評估分值明顯比對管理前更高;其中實驗組的評估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慢阻肺患者實施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可經(jīng)家屬對慢病起到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同時也增加家屬更加清楚該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有利于給患者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給予更加的關心和幫助,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9-10]。此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標(FEV1、FEV1 /FVC)和血氣中的(PaO2)指標值都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血氣中的PaCO2指標值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實驗組患者SGRQ及運動功能對比評估分值明顯比管理前更優(yōu),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COPD患者采取家庭中心慢病管理,家屬積極參予其中,家庭成員中更多人知曉疾病相關知識,有利于幫助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利于患者疾病康復,同時也增強了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效果,通過家庭中心慢病管理有助于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運動功能的增強[11-12]。
綜上所述,將家庭中心慢病管理應用于COPD患者臨床治療當中,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取各項鍛煉,在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其運動功能,COPD的預防和控制應一切以患者為中心,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對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起到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曉瑜,黃麗華,陳黎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8(11):37-40.
[2]? 李榮.運動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用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2018(11下旬刊):11-15.
[3]? 湯少鉉,葉國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綜合康復治療[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8,15(26):50-54.
[4]? 朱曉霞,戴路明.吸氧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肺康復治療的影響[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9(2):46-50.
[5]? 簡巨英.呼吸功能鍛煉對COPD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7,24(12):1761-1762.
[6]? 張雙美,張?zhí)兀醣?運動訓練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復的療效[J].江蘇醫(yī)藥,2017,43(17):1251-1254.
[7]? 楊元敏,譚衛(wèi)國,崔硯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慢病管理一體化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15):4-6.
[8]? 邊詣聰,陳蓉,秦瓊,等.品管圈在提高門診哮喘/COPD患者吸入裝置使用依從性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6,27(35):5011-5014.
[9]? 許銀姬,羅一妍,吳蕾,等.強化中醫(yī)慢病管理對慢阻肺患者知信行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6,27(1):246-248.
[10]? Michael Schuler,Michael Wittmann,Hermann Faller,et al.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aspects of dyspnea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COPD patients-a network 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8,240.
[11]? Enrique Ambrocio-Ortiz,Gloria Pérez-Rubio,Edgar Abarca-Rojano,et al. Influenc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 polymorphisms on the risk of COPD and the levels of plasma protein[J].Cytokine,2018,111.
[12]? Nicola J. Paine,Simon L. Bacon,Jean Bourbeau,et 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s related to poor health behaviours in COPD and non-COPD patients: Evidence from the CanCOLD study[J].Respiratory Medicine,2018.
(收稿日期:201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