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
CCR5基因是一種白細胞上的蛋白,HIV要入侵人體,就是從這里開始。如果修改了它,人體就可以天然地抵抗艾滋病。為了打敗這個大魔王,科學家們一直在琢磨所謂的CCR5。
2007年,居住在柏林的美國艾滋病人布朗(Timothy Brown)新確診自己得了急性白血病,禍不單行的他決定做骨髓移植。當年的血液科醫(yī)生突發(fā)奇想,去尋找一個攜帶CCR5-A32突變基因的捐贈者。
CCR5-A32,是CCR5的一種突變基因,天然具備抵御HIV的能力。這種人很罕見,純天然的只能在北歐人里找到少數(shù)。
經(jīng)過兩次移植后,布朗的白血病治愈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的HIV病毒也被清除了。布朗成為幾千萬艾滋病人中唯一被治愈的人,全球獨此一款。因為不知道具體原理,科學界只能把它理解為奇跡,或者一種巧合。
從此他沒有再服用任何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因為特殊性,科學家一直把布朗稱作“柏林病人”。
事情到了2012年,一位感染艾滋病十多年的倫敦患者被診斷出霍奇金淋巴癌,四年后,他打算接受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癌癥。
這次,又是一個攜帶CCR5-A32突變基因的捐贈者,巧合再次發(fā)生!三年以來,這位倫敦病人的艾滋病已經(jīng)得到控制,最近18個月里,已經(jīng)停下了藥物治療,也沒有檢測出艾滋病毒。
“倫敦病人”的背后,是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劍橋大學以及牛津大學的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在3月4日開始的西雅圖逆轉(zhuǎn)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回憶(CROI)會議上,項目的領導人、倫敦大學學院的病毒學家古普塔(Ravindra Gupta)對外公布了這一結(jié)果,論文也在當?shù)貢r間周二在線發(fā)表在《自然雜志》(Nature)上。
“倫敦病人”的故事,經(jīng)過BBC、Science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報道,震驚了全世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登上熱搜第一。
消息之振奮人心,被認為是4000萬艾滋病患者的福音,甚至有媒體也說到,這可能開創(chuàng)了治療艾滋病的新篇章。
就像墨爾本大學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所長盧因(Sharon Lewin)說的:“當醫(yī)學上只有一個病例報告時,人們總會懷疑這或許只是一個不尋常的情況?,F(xiàn)在出現(xiàn)第二份病例真的非常令人興奮。它確實證明了艾滋病是可能治愈的。”
倫敦病人被治愈了嗎?這是一部分媒體和科學家的解讀,事實上,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因為現(xiàn)在說他的艾滋病已被治愈,還是太早了。從目前來看,病情只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團隊更傾向于使用長期緩解的說法。
科學家們還沒有搞清楚具體的原理,盧因說,可能是有兩個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可能是移植過來的骨髓干細胞對HIV有抵抗力。
由于移植者具有兩個CCR5受體的突變拷貝,HIV病毒無法像傳染一般人那樣穿透他們機體內(nèi)的細胞,就沒辦法對CD4+免疫細胞造成攻擊。這等于說,是新移植的干細胞關閉了HIV入侵的通道。如此一來,檢查不到的艾滋病毒,可能是進入一個長期的休眠狀態(tài)。
也有另一種可能性,骨髓干細胞把HIV感染的細胞清除掉了。
現(xiàn)在情況還沒有弄清楚,任何論斷都為時尚早,研究團隊也打算長期對此進行跟蹤和研究。
2017年,全球有369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當年的新增感染者為180萬人。同年,近100萬人死于與艾滋病有關的疾病。
對于人類而言,艾滋病毒可以說是令人聞風喪膽,全球醫(yī)學界共同努力,也沒有研制出一款可以治愈的藥,盡管可能長期不發(fā)病,但卻不得不終身用藥。
在過去多年里,柏林病人的出現(xiàn)一直被認為是巧合,不僅治療方案難以推廣就連這種巧合想要再次發(fā)生,也是遙不可及。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ivania)的艾滋病研究人員詹姆斯·賴利(James Riley)說,這是一種n=1的實驗,它需要一個原理證明。
德國血液學家吉羅·胡特(Gero Hotten提出柏林病人治療方案并成功將患者艾滋病病毒循環(huán)水平下降到檢測不到的水平。他在2009年《自然雜志》的采訪中說道,另一個不同的醫(yī)生團隊打算在另一個HIV陽性的白血病患者身上做同樣的手術。所以他相信,未來這個實驗可能會達到n=2。
如今,“倫敦病人”就是這個“n=2”。不過倫敦病人的出現(xiàn)依然是一種巧合,依然難以提供可供推廣的治療方案。
而且這種干細胞療法,還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倫敦病人的故事傳開后,美國艾滋病病毒醫(yī)學協(xié)會前會長邁克爾·扎格在接受美聯(lián)社采訪時說:“目前,干細胞或骨髓移植常用于癌癥治療,但對健康人來說其風險尚屬未知,因為它涉及利用強力藥物和放射物摧毀人體原有的免疫系統(tǒng),然后輸入捐獻者的骨髓,以重造一個新的免疫系統(tǒng),這種療法及其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會提高死亡率?!?/p>
所以,這種方法存在著較大風險,想要把它成為標準療法的路還很遠。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福西也認為,目前這種治療艾滋病的方法還不能應用,因為費用和風險都太高。不過,它為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療法或其他方法治療艾滋病提供了更多線索。
不過,巧合跟巧合加在一起,可以為科學研究和醫(yī)學創(chuàng)新提供對的思路。直到未來不再成為巧合。
1改良版靶向藥物
目前的治療方案只能抑制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病毒載量,但不能觸及病毒儲存庫,這也是為什么一旦停用藥物,病毒就會卷土重來。法國Abivax一份研究顯示,他們的新藥可以靶向儲存庫隱藏的病毒,從而在源頭上抑制病毒的復制??上驳氖?,這項研究將在2020年進入Ⅲ期臨床研究,上市有望。
2免疫療法
HIV的駭人之處,是它破壞T淋巴細胞,導致人體免疫系統(tǒng)癱瘓。于是研究者著眼于疫苗來提升免疫反應。比爾·蓋茨投資的Immunocore公司研發(fā)出一種T細胞受體,可以跟HIV結(jié)合,并指導T細胞殺死被HIV感染的細胞。法國InnaVirVax公司還研發(fā)了一種新的疫苗,也可以激發(fā)抗體,使免疫功能恢復,識別并殺死病毒。目前該疫苗已經(jīng)完成了Ⅱa期測試。
3基因療法
正如“倫敦病人”的案例那樣,具備CCR5基因突變的人可以天然抵御HIV,很多研究都在致力于引入這種基因突變,來阻止病毒的入侵。美國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沖在前面,他們提取患者的免疫細胞,借助鋅指核酸酶(ZFN)技術來進行基因編輯,使其具有抗HIV能力。目前這項技術正進行Ⅱ期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