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咪
尼采說:“當我想以一個詞來表達音樂時,我找到了維也納。”
曾有朋友在游歷過北美大城市后帶點遺憾地說,確實美而發(fā)達,但總感覺似曾相識,少了一種讓人一眼就將之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分辨出來的獨特性。
在獨特性上,歐洲的城市強勢多了,特別是維也納。這個很多人心中的音樂之都,不只空氣中飄蕩著音符,街頭更有無數(shù)凝固的音樂——建筑。
維也納街景展示了歐洲城市的生活態(tài)度:始終一致的街道寬度,精致巧妙的建筑細節(jié)。保存完好的老城區(qū)中遍布著不同時期留下的羅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筑,以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律融合在一起,值得花上大把時間去欣賞。
逛維也納內城,最好的方式絕對是步行+馬車。行進在卵石鋪就的縱橫街巷,身旁經(jīng)過的全是巴洛克、哥特和羅馬式的古老建筑,國家歌劇院、霍夫堡皇宮、博物館、美術館和各色藝術畫廊就藏在回蕩著馬蹄聲的每個街角。
在這樣的老街區(qū)慢慢地邊走邊看,很容易便逛到有著巨大體量的霍夫堡宮建筑群?;舴虮せ蕦m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宮廷城堡”,這座皇家城堡座落在維也納內城中心,歐洲歷史上有名的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這里統(tǒng)治龐大的奧匈帝國的。
霍夫堡皇宮大門外停了許多仿古馬車,恍惚中感覺身處一百多年前的時代。
霍夫堡皇宮曾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冬宮,比起溫婉的夏宮美泉宮,這里更像皇家統(tǒng)治之地。奧地利有個傳統(tǒng),皇帝不能住前任皇帝的房間,因此每一代皇帝都會對皇宮進行改建擴建……于是,經(jīng)過近七個世紀的建設,這座宮殿最終變成了占地24萬平方米,由18個翼樓、19個庭院和2600個房間構成的迷宮般的龐大建筑群。中世紀各式建筑風格及19世紀末的仿古典主義風格匯集在一起,使霍夫堡皇宮成為歐洲各種時期建筑風格的歷史見證,也是歐洲最壯觀的宮殿之一。
今日的霍夫堡皇宮是奧地利總統(tǒng)官邸所在地,以前王朝興衰中沉淀下來的東西,都放在總統(tǒng)府之外的房間里供人們參觀?!白寗e人打仗去吧,你,幸福的奧地利,結婚去吧!”這是曾經(jīng)的奧地利大公、神圣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名言,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家訓。天性浪漫的奧地利皇室在霍夫堡皇宮生活了六百多年,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皇室珍寶,現(xiàn)在的霍夫堡皇宮里因此有了二十多個世界級的收藏館,里面當然包括了茜茜公主的紀念館。
喜歡茜茜公主的人一定要去茜茜公主紀念館!里面描述了她在巴伐利亞無憂無慮的童年、她嫁給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過程、她對繁復宮廷禮儀適應不良與厭惡,以及她最后被人在日內瓦刺殺的始末。
茜茜公主紀念館與皇室宮殿、銀器收藏室是互通的,只要順著語音導覽一個房間一個房間慢慢走過,就不會有遺漏。
這個龐大的宮殿群內一共有二十多個世界級的收藏館,堪稱歐洲之最。如果想把它們盡數(shù)看遍,恐怕一周的時間都不夠。如果時間有限,建議游覽霍夫堡舊皇宮內的景點,也算不虛此行了。
喜歡維也納可以有無數(shù)理由,而愛上這座城的原因里一定有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這座12世紀建于維也納老城區(qū)心臟地帶的教堂是維也納的標志。人們說它是奧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但有意思的是,它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建筑,而是奇妙地混搭了歐洲各種古典建筑風格:朝西的正門是羅馬風格,尖塔是哥特風格,而圣壇又是巴羅克風格……據(jù)說這是人們歷時四個多世紀不斷改建、修建的結果。從這里,能感受到維也納的包容力和豐富性。
圣斯蒂芬大教堂南北兩側各有一個高塔,南塔北塔是不對稱的,并且高度差了整整一倍。北塔是文藝復興式綠圓頂,有電梯且觀景平臺面積大,但視角有限,不過能看到巨大的普默林鐘。普默林鐘是用繳獲的土耳其軍隊的武器回爐鑄造的,據(jù)說每年新年時,在奧地利廣播與電視上都能聽到普默林鐘的鐘聲。而南塔則是高聳入云的哥特風格,137米高的錐形尖塔直沖云霄,底部由無數(shù)小尖塔簇擁組成,周圍環(huán)繞著層層疊疊的圓珠子,就像是一頂獻給維也納的皇冠,高貴又優(yōu)美。南塔樓梯很窄,但如果你登上343級臺階,來到狹小的觀景臺上,就可以無死角地將維也納美景盡收眼底。
教堂內部的光線比想象中更為耀眼,高大的哥特式廊柱襯得人無比渺小,穹頂像銀河般遙不可及,彩色玻璃窗射進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的圣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唱詩班的歌聲空靈縹緲,在偌大的教堂中回蕩著……哪怕在里面待足一個下午,還是覺得眼睛不夠用。
白天,整座教堂靜靜地佇立在繁華的市區(qū)之中,晚上卻換上另一種風情,被七彩的射燈蒙上一層時尚的面紗。它作為整座城市的象征,還被刻印在歐元硬幣之上。
大教堂周圍,是維也納最紙醉金迷的所在,有三條商業(yè)街:格拉本Graben大街、煤市Kohmarkt大街和克爾特納Karntner大街,是奢侈品愛好者的天堂。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離圣斯蒂芬大教堂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路程。1869年建成后的首演就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至今每天都能欣賞到完全不重復的演出。
除了內城,維也納還有兩個特別的地方值得去打卡——像極了姜餅屋的百水公寓及與百水公寓一河之隔的Prater游樂場。
百水公寓是私人住宅,因此只能看外觀,內部并不開放。不過,距此幾百米處的藝術之家 (Kunst Haus Wien)有百水公寓相關展覽。藝術之家也是百水先生設計的,外觀近似百水公寓,共四層,其中兩層專門陳列百水公寓相關展覽,另外兩層則不定期展出其他藝術家的作品。
奧地利的藝術家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因姓氏直譯過來為“百水”,因此被人們稱為百水先生。這位百水先生作為奧地利最古怪的藝術家之一,一生排斥直線、厭惡對稱,因此,一切建筑學基本概念在他設計的百水公寓都被打亂了。整個百水公寓里里外外看不到一個水平的平面,地面是起伏的,墻角也不垂直,樓梯都是歪歪斜斜的,據(jù)說施工的時候百水先生就鼓勵工人自己創(chuàng)作。
百水先生的建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窗戶全都不重樣,他相信只有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設計,才能讓窗戶在建筑中“跳起舞來”。因此,這座著名公寓的住戶,都被鼓勵依個人喜好自己設計窗臺。
第一眼看到百水公寓時,只覺得自己好像掉進童話故事里,這棟建筑太不真實了。外墻上,紅、藍、黃、紫、桔紅,大塊鮮艷的顏色拼在一起,也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涂了灰泥的墻裸露本色。屋頂上沒有瓦,而是草坪,樹木從陽臺里伸展出來。
百水公寓共有 52 間公寓、19 座露臺、250 株灌木樹叢,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大自然會給予百水公寓不同的樣貌,人類與自然共生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如此絢麗又讓人驚奇的百水公寓,其實是維也納市政府建造的福利房。建成之后申請租房的人絡繹不絕,樓房建成的第一天,7萬維也納市民排成長龍前往參觀,后來慕名而來的游客也一直有增無減。
據(jù)說住在此處的很多是維也納當?shù)氐乃囆g家,或許走在這里的街頭會不小心撞見下一位百水先生!
看完百水公寓,不要漏掉一河之隔的Prater游樂場,步行15分鐘就到了。在Prater游樂場,務必坐一坐那個一百多歲的摩天輪(Wiener Riesenrad),它建造于19世紀,電影《Before the sunrise》中,伊?;艨撕椭禧惖聽柋染驮谶@座摩天輪的轎廂里一吻定情。
我和小伙伴登上可容納十多人的轎廂,摩天輪開始緩緩轉動,窗外維也納迷人的夜景在我們眼前鋪展開來,白天去過的圣斯蒂芬大教堂、霍夫堡皇宮和百水公寓在幽藍的夜色中隱約出現(xiàn)在視野里。摩天輪一圈只有短短十分鐘,但那一小段時間在我的記憶里被延展得格外悠長,承載了在維也納度過的所有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