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提及中藥,很少有人想到這個硬幣大小的紅色錫盒——清涼油。它含薄荷醇、樟腦及薄荷油等草本成分,可以使皮膚保持涼爽感。
但你可知道這個我們夏日必備的藥膏,除了能治蚊叮蟲咬、提神醒腦,還能干啥嗎?
答案是,在埃及,它能當小費!
此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埃及人對中國藥膏清涼油情有獨鐘。中國游客游埃及時,清涼油能當小費,6天的行程中就能送出50瓶。最后,沒有要到“小圓盒”的安檢人員,滿臉失望。
中國游客葉三石(音)在埃及凱爾奈克的古廟群游覽時迷了路。一名埃及導游幫助了他。為了表達謝意,葉先生給恩人送了一個硬幣大小的紅色小盒子,盒子里裝的是被稱為清涼油的薄荷油。對于在埃及旅行的中國游客來說,清涼油已經成為一種通貨。為這次歷時六天的埃及之行,葉先生準備了50盒清涼油。
據悉,這位葉先生家經營網上中藥銷售,他說:“在來埃及之前,旅行社反復跟我說,要帶上清涼油,這樣旅行會輕松很多?!彼f,埃及人“對中國游客非常友好,他們喜愛這種小禮物”。
34歲的尤尼斯·穆罕默德在紅海之濱的胡爾加達塞雷妮蒂沙灘度假區(qū)做清潔工作,他說:“中國游客喜歡送這個給我,不過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鳖^痛的時候,他會在太陽穴上抹上清涼油,除此之外,他不知道這些油還能干什么。
他說:“我每天都能收到二十幾盒清涼油,大部分我都送給了親戚朋友?!睆募_金字塔到紅海,從海關工作人員到警察,從旅館工作人員到小商小販,中國游客拿清涼油作為禮物送給他們碰到的每一個人。
有時候,埃及人似乎會通過用一只大拇指在額頭上移動的姿勢來索要清涼油。一名中國游客在社交媒體微博上說:“我真的搞不明白,埃及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清涼油?!彼f,在去埃及旅游之前,他準備了72盒清涼油。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另一方面,一些埃及人似乎也很迷惑,大部分外國游客都是用現金付小費,為什么中國游客總是給他們清涼油。
而清涼油是如何成為潤滑兩個文明古國之間關系的小物件的呢?
古埃及文化和文明專家、中國東北師范大學的李曉東認為,最初中國游客攜帶清涼油是為了自用,后來發(fā)現埃及人也很喜歡?!鞍<昂軣幔麄兿矚g清涼油是很自然的事情。”
其實,長期以來,清涼油一直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紅人”。1990年代初,中國人去阿拉伯國家就看到很多商店里以一美元一盒的高價出售清涼油——那時候,清涼油在中國一毛錢就能買兩盒。
1991年,《阿拉伯世界》雜志曾刊文講述了阿拉伯人與中國清涼油的故事。其中一個細節(jié)非常有趣,埃及官員滔滔不絕地給中國訪客科普清涼油的用法。
去埃及出差前,同事推薦作者吳聰帶些清涼油當小禮物,他也有些意外,半信半疑,不過還是帶了些。
在與時任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局長會面時,吳聰送上了他帶的小禮物,風油精和清涼油。誰想這位運河管理局局長手持小盒緊貼胸口,連連表示感謝。
老局長十分開心,反倒給作者吳聰科普起了中國清涼油的用途,酷暑難耐時怎么涂、守齋時怎么用、夜間受涼時怎么擦、身上長癤子時怎么抹……興奮的老局長講了很久,在他的口中,這小小中國藥膏堪稱萬能。
埃及的這位老局長告訴作者吳聰:到訪中國的阿拉伯人總要到中國的友誼商店購買清涼油和風油精,并帶回國作為珍貴禮物送給親戚朋友。在阿拉伯國家,人們都知道這兩種家常保健藥的神奇功效。
作者吳聰的經歷并不是個例。我們來看看21年前的這組數據。
《上海醫(yī)藥》報道,1998年,上海中華制藥廠天壇牌和龍虎牌清涼油系列產品1月至5月中旬出口創(chuàng)匯534萬美元,為全年出口創(chuàng)匯破千萬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時候開始,中國清涼油就被非洲人民稱為“神秘的東方之物”、“中華魔藥”和“中國神油”了。
該廠在突尼斯、馬里通過代理商建立清涼油灌裝包裝廠,并在肯尼亞建立合資公司,出口半成品和包裝材料在非洲加工成品。
100多年前中國藥劑師們研究出來的藥膏就這樣扎根在了非洲的土地上,與當地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