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光
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不僅是物質資料的發(fā)展史,更是人類創(chuàng)造和審美的發(fā)展史。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已開始有意識地制作并使用一些器具了。在自然條件惡劣和生產方式低下的條件下,我們的先民們用泥土捏制成自己想要的器具,之后再用火烘烤而成,這也便是最早的陶器制作。當時的人們?yōu)榱蓑屝扒蟾R呀浻幸庾R地在陶器表面進行繪畫或者雕刻,或許這可以看作是人們審美意識出現(xiàn)的源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種各樣工藝品相繼出現(xiàn),共同組成了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百花園。
紫砂壺就是這百花園中一朵燦爛的奇葩。紫砂壺大致誕生于明朝正德年間,因誕生地點為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故也稱“宜興紫砂”。紫砂壺由紫砂泥燒制而成,這種泥土僅在宜興的丁屬地區(qū)可大量發(fā)現(xiàn),因泛著淡淡的紫色光芒而被稱為“紫砂泥”。紫砂壺的勃興與中國的茶道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種文化趣味使得紫砂壺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依然保持著活力,并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濃厚的“紫砂情節(jié)”。
《一鳴驚人 》周偉光
此件名為“一鳴驚人”的紫砂壺藝術作品保持了傳統(tǒng)紫砂壺的古樸與簡約,將自然界中的動物與植物巧妙地融為一體,在典雅大方之中呈現(xiàn)出自然意趣與文化哲思。
此件紫砂壺整體呈飽滿均勻的紅棕色,表面光潔細膩,亮麗而溫潤。壺身呈圓形,豐腴圓潤,可愛憨厚,線條優(yōu)美,一氣呵成構成了一個光潔平整的空間。壺嘴由壺身處自然伸展,連接之處自然流暢,略帶弧度的線條增添了靈動柔軟的氣息,壺嘴大小適宜,極為可愛。壺把手為傳統(tǒng)的圓環(huán)狀,配以特殊的設計。壺蓋為圓形,上部微微隆起,上有壺鈕一枚。從造型上看,此件紫砂壺大氣圓潤,飽滿可愛,既有傳統(tǒng)的氣息,又具有創(chuàng)新風格。
那么此壺的創(chuàng)新風格體現(xiàn)在何處呢?那就是體現(xiàn)在它的各部分裝飾之中。在紫砂壺之中,有一種名為“花器”,即使仿造自然界中動植物形狀而制成的紫砂壺。此件紫砂壺別出心裁,將植物與動物都容納與其中,既體現(xiàn)出一些生態(tài)趣味,又能夠傳達出手工藝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此壺的壺嘴與壺把手都采用了枝節(jié)狀的裝飾,使得這兩部分形成樹枝的形狀,尤其是壺把手處的設計,硬朗解釋,栩栩如生。由壺把手處的枝干到壺面處,生長著樹枝與竹葉,它們向著遠處生長,生機勃勃,充滿生命活力。此壺最有趣味的部分在于壺鈕,壺鈕被手工藝人巧妙地雕刻為一只小烏龜,小烏龜似剛剛上岸,在手工藝人巧妙地雕刻之中顯得可愛精致。
“龜”是一種人們極為熟悉的動物,甚至有人將它作為寵物飼養(yǎng)。龜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它的長壽了,一種生活在赤道地區(qū)島嶼上的象龜,壽命可達三百年之久。除此之外,龜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還被稱為“四靈”之一,古人認為通過龜可以領會天神的意志。由此可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龜是具有一些美好含義的,也正因為如此,手工藝人才選擇龜與竹作為“一鳴驚人”含義的表達。那悄悄探頭的小龜與那新生的竹葉,在日后都會有更大的能量,正所謂“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
在這件小小的紫砂壺之中,我們感受到了紫砂壺藝術的魅力,感受到自然的趣味和深刻的文化哲思。一件藝術品它必定要有所寄托,有所表達,這樣才能夠具有靈魂,而不是徒有其表的空殼。紫砂壺藝術能夠流傳至今天,靠的也正是它那深遠悠長的歷史文化積淀和人們情感的凝聚。在這件“一鳴驚人”紫砂壺身上,我們從自然之物中感悟到了生活的哲學,感悟到了紫砂壺真正美感之所在。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的珍貴性與藝術性是大家有目共賭的,真是因為人們心中有對于美的渴望紫砂壺藝術才得以流傳至今天。在世界范圍內,諸如紫砂壺一般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不計其數(shù),在手工藝人的執(zhí)著追求下他們才能煥發(fā)生機,不斷為我們帶來美的體驗,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優(yōu)秀藝術品如此件紫砂壺一般“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