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宇
鏈接
發(fā)布會后,本刊記者對倪海龍主任與魏峰總監(jiān)進行了獨家專訪,對他們的主題演講內容進行了深度挖掘。以下為采訪實錄。
問:您剛剛談到,光線防護是眼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我國大眾目前對于有害光線的防護是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呢?
倪海龍:我一直強調,光線防護是根據個人實際的用眼環(huán)境去決定防護水平。就我了解,國內目前在對于專業(yè)需求方面的光防護做得不錯,比如電焊、玻璃廠這些極端用眼環(huán)境下,防護措施是全面且專業(yè)的;但是對于大眾來說,防護的意識有所欠缺,行動上也不足。比如在紫外線很強的天氣,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的人都應戴上太陽鏡,在沙灘、戶外游玩的人佩戴太陽鏡的比例卻不足。
問:您如何看待防藍光鏡片?
倪海龍:從基礎研究、實驗室細胞結果、到活體組織、到臨床,有一段“漫長”的路途,對藍光的科學防護,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與循證證據來闡釋。
在一般日常生活中,藍光阻斷型鏡片可不考慮配戴,尤其是很多所謂的“防藍光鏡片”尚無法實現(xiàn)精準選擇性地防護。當眼睛長時間暴露于戶外陽光下,和過強藍光的人工光源環(huán)境里,考慮到可能潛在的藍紫光的慢性視網膜光損傷的風險,可嘗試選擇具有精準選擇性適度阻斷415nm~455nm藍紫光,同時又在最大程度讓健康藍綠光及其他可見光通過的光學鏡片。
問:一項產品要成為風口產品,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魏峰:想要成為風口產品,有以下四個條件:順應行業(yè)技術發(fā)展及消費的趨勢、產品認知度和可接受程度較高、可替代的品類范圍足夠大、銷售模式易快速復制。在依視路看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眼健康愈發(fā)受到重視,以及現(xiàn)代電子產品的高度普及,隨著國家標準委的相關標準即將出爐,藍光眼鏡就是下一個風口產品種類。
問:您提到國家即將出臺防藍光鏡片的國家標準會對現(xiàn)有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魏峰:即將出臺的國家藍光防護標準,不僅對光安全作了嚴格的界定,同時對光健康提出了要求,即是要阻隔有害光線,又要透過有益的光線。根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實驗中心的實驗數據,定義385nm~445nm波段范圍的藍光為有害藍光,這類藍光對視網膜造成光損傷,會引發(fā)黃斑變性,存在短期損傷和中長期累積損傷。而445nm~505nm波段范圍的藍光為有益藍光,能幫助人體調節(jié)生理節(jié)律,分泌褪黑素。因此,這部分的藍光需要盡可能多地透過鏡片,被人體吸收利用。
這一標準的出臺將規(guī)范市場上售賣的防藍光鏡片產品,新的要求也對鏡片企業(yè)的技術提出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