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道
在我看來,沈巍先生其實就是一個讀書人,他喜歡讀書,依據(jù)他所讀到的內(nèi)容形成了一套對于生活和世界的想法,并且依據(jù)這樣的想法忠實地生活著。我很尊敬這樣的態(tài)度。
從沈巍的經(jīng)驗看來,流浪是他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一般看待街頭露宿的人,往往持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認為他一定是被生活所迫,所以被迫露宿街頭。另外一種,認為他是有選擇地去露宿街頭,而會做出這種選擇通常都被視作是“不正?!钡?,所以這個人多半也是不正常的。
實際上,大部分在城市里露宿街頭的人,其實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行動空間,他們只是選擇睡在了街上而已,在這個意義下,我通常更喜歡用另一個詞稱呼他們,即“露宿者”。
其實全世界各地有很多露宿者,他們有一定收入,而且這類收入并不一定像大眾所認為的,只是乞討。比如,英國有一份十分有名、在街頭販賣的雜志——《The Big Issue》,如果你去過倫敦街頭,常會看到一群露宿者,身著一套特定的背心制服,手上捧著一大沓印刷相對粗糙的雜志,在街頭販賣?;饡I集的錢款除了維持雜志基本運營,剩下的收益則全部交給這些露宿者,正是為了讓他們能以此獲得一份合理的收入?;饡踔?xí)樗麄兲峁┍匾慕】捣?wù)、住房咨詢、個人財務(wù)規(guī)劃等。在香港,露宿者有些是因為房價太貴,或者找不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政府的廉租房也無法排上隊,而那種老式的籠屋條件又太過惡劣。
如果觀察全世界各地不同的流浪者、露宿者,你會意識到原來露宿街頭的人其實有著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絕對不是我們用一種狹隘的、典型的偏見,能夠籠統(tǒng)概括所有這些人。有些是被迫無奈,有些則是個人選擇,把露宿當(dāng)成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對于露宿者來說,他們現(xiàn)在卻面對這樣的問題,除了社會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處理方式來解決他們的問題、協(xié)助他們之外,我們很多人依然對他們嗤之以鼻,甚至很自然地認為他們有精神問題,和各種罪惡可怕的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他們往往才是各種罪惡發(fā)生時的首要受害者,因為他們在街頭缺乏保護。
我親眼見過許多露宿者,他們和我們所謂的正常社會實在沒有太多交集。他們被擠到了一個極度狹小的社會角落里,沒有人看到他們,他們也不一定愿意被看到。而許多人在考慮的,并不是如何幫助他們,而是如何清理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