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10044)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著名的小說家在41歲生日的那天,從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開信封坐下來看:這是一封一位陌生女人的來信,十八年前,他搬到這個小四合院,院子里住著幾戶人家,他雖然是一個名人,也相當?shù)母挥校撬匀贿x擇了這個別致的院子,選擇了最大的一間,這個院子子里住著一對母女,是孤兒寡母。當這個十四的小女孩看到他的第一眼起,她就深深的被這個23的年輕作家所吸引,他有好多書,懂很多語言,她卻不知道,從那一刻起,就跟這個男人留下一輩子的緣分。
小女孩每天偷偷的觀察作家的生活,他是一個年輕的有活力的人,每天帶著笑容,每天有不同的有身份的客人,經(jīng)常有一些女人在他那里過夜??墒桥⒉]有討厭他,她甚至為每一次的路過開心,每天晚上從窗戶看著他深夜還開著的燈,這個年紀的她,還不知道什么是愛,她只知道她習慣了這樣。
第二年,女孩的母親改嫁了,她不得不舍不得的跟母親去了外地,繼父對他們很好,生活也沒有那樣艱苦了,可是她仍然想回到哪個小院子,想看一看他怎么樣了。
幾年后,她終于決定回到那個她日夜思念的地方,這個時候,她已經(jīng)是年輕的少女,又回到了那個小院子,他還住在那里,又一次的察肩而過,而他卻已經(jīng)不記的這個曾經(jīng)的小女孩,他的身邊依然是一些漂亮的小姐,這時候小女孩已經(jīng)出落的很漂亮了,非常吸引人的目光,同樣,作家也注意到了她,一次意外游行運動,他們相遇,他把她帶回家,她整整在他的房子里呆了三天,而她也把自己給了他,三天后作家有事外出,拿了一些錢給她,是的,他將她看著那些隨便的女孩子。離開的時候,他送了她一朵白色的玫瑰花。女孩是有自尊的,他出去后,她便離開了。而作家卻沒有問過她的名字。女孩懷孕了,是作家的孩子,為了將孩子撫養(yǎng)長大,她與愛慕他的有錢人來往,老的,年輕的,她不是為了自己,她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她只是希望他的孩子能和他愛的男人過一樣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而她卻從不答應任何人的求婚,雖然他們對她很好!
幾年后,她的孩子也成長起來了,她依然過著同樣的生活來養(yǎng)活孩子。在一次聚會上,她又看到了作家,她的美麗,又一次吸引了作家,可是作家已經(jīng)不記的她,他邀請她去自己的家,他依然把她當著普通風塵女子,可是女孩答應了,他們又一起度過了一夜,作家絲毫回憶不起他們的過去,她的童年和那短短的三天,女孩一次次的說奇怪的話,她多么希望他能夠想起來啊,可是他沒有。早上離開的時候,她希望他能把他花瓶里的白色玫瑰花能送她一朵,他答應了,幫她插在了她的頭上,其實他不知道,這些每年這個時候不知來歷的白色玫瑰花,是女孩每年在他生日的那天托花店送來的,他沒有在意過。
想起歌德的一句話,我愛你,但與你無關。她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他說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只留下一句空空的承諾。他只把她當做無數(shù)風塵女子中的一個,為了錢,所以才投入他的懷抱。
每一年,女孩依然會送去玫瑰花,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孩子。
愛,百轉千回,即便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但也應該在另一個人那里求得圓滿。
暗戀是低到塵埃里的欣喜。那種無法自拔的迷戀和依戀,在每一個雨天里格外強烈?;蛟S是因為得不到,所以這份迷戀化成了深深的愛,隨著時間愈發(fā)沉重。我看著小說里的她,感受著那份執(zhí)著和無奈,心里是無盡的感嘆!人生一如凝望著無言的風景,總是說不出的感覺最扎人。我一直在關注你,用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即使這種關注毫無意義,只是徒增傷感。小說里的女孩竟是倔強到令人心疼。如此深情,卻難以啟齒,原來,你若真愛一個人,內(nèi)心酸澀,反而無處開口。歲月不及小說里的那份深情,我愛你,與你無關。
可是有一天她的孩子染上了流行感冒,在那個年代,一個感冒也許會要人的命,終于,孩子倒下了,而自己也染上了流行感冒。在孩子去世的第二天,在她知道自己也將離去的時候,她拿起筆給作家寫信,講述一個十八年前開始的故事,她企求他相信自己沒有說謊,希望他相信一個即將死亡的人是不會說謊的,并不希望他因此內(nèi)疚,只是想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女人如此的深愛過他。
信終于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涌入腦海,他似乎記起當初的小女孩,年輕美麗,可是他怎么都回想不出她的名字。他的意識逐漸蘇醒,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望去桌子上空空如也的花瓶,在今天他生日的這一天,未曾飄香。但是,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還彌漫在這個屋子!
兩個人都沒有抓得住對方,女人太怯懦,男人太粗心。這篇文章的遺憾,但沒有這個遺憾這篇文章就不完整了。那個男人應該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一個想當然的男人,可能茨威格這種作家都有這個通病。既善良又懦弱,既能揮灑激情又會逃避。因為不知道玫瑰是誰送的,所以愛那朵玫瑰。多詩意,又多蠢。自以為是的自由。一個女人,真正愛上一個男人,她會比男人更了解自己。如果沒有那個深愛自己的女人,他可能一輩子就活在既不開心也不難過的日子里。是女人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
女主的癡情的確讓人唏噓,她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但是愛情真的是這樣么?因為愛是自己的事,所以她寧愿午夜時分跪在門廳苦等,因為愛是自己的事,所以她自私的讓孩子沒有父親,因為愛是自己的事,所以她愿意給男主留下無盡的追思。女主在這一點上絕對做的夠狠夠絕,用自己的溫柔暴力讓那個男人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即使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沒有自己的照片,甚至對他們之間的過往一無所知。女主的所謂的凄苦命運完全是咎由自取,是她自認為的對男主了解,那種她所謂的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生活態(tài)度的了解為借口,斷送了自己青春年華,埋葬了自己的幸福前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許這種愛情只存在于小說之中,也許是自己對愛情沒有深刻的理解,也許“愛情讓女人變蠢”真的存在,我承認這份愛是偉大,但我所理解的愛情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整個故事就是以女人的無私和崇高的愛為主題,一個花樣年華的年紀,用一生去守候一個愛情,是何其偉大。然而,愛的越深,就越是自私,在一定程度上她這份飛蛾撲火的愛只想滿足自己的感情需要,甚至沒有考慮過她愛著的那個人的感受。愛他,卻沒有讓他早點知道事情的真相,作出內(nèi)心的抉擇。被蒙在鼓里的人永遠是無辜的,哪怕看上去很快樂,但快樂是脆弱的,不穩(wěn)定的,比如這樣,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很可能摧毀一切。有句話說,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這個故事表現(xiàn)的很徹底,也很極端。但不該用信來表達,既然與你無關,就一輩子不要告訴你真相,一輩子不知道真相的人也許比活到半截知道,要稍微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