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北京電視臺的大型理論節(jié)目《改革開放關(guān)鍵一招》中出現(xiàn)了余音的身影。他在節(jié)目中公開以焦裕祿外孫的身份,去講述焦裕祿的故事,弘揚焦裕祿的精神。他,也成為了他們家族弘揚焦裕祿精神的第三代。
焦裕祿的外孫余音在音樂劇《焦裕祿》中出演焦裕祿
余音:“我出生的時候我外公已經(jīng)去世很多年了,我并沒有見過他,小時候也并不了解他。但是我從小就不可回避地被別人貼上一個標簽,我是焦裕祿的外孫。長大了以后,我成了一名歌唱演員。有一次參加歌唱比賽,甚至有人利用我的這個特殊身份進行過宣傳。我在這次比賽中沒有走到最后。這件事情之后,我被迫一時間成了網(wǎng)絡(luò)名人。我是焦裕祿外孫的事情是想瞞也瞞不住了。從那以后,我對于參加電視節(jié)目就變得十分謹慎,做人做事變得更加低調(diào)。從小關(guān)于外公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多,只是經(jīng)常聽我的母親提起過一些。我發(fā)現(xiàn),我和我外公有一點很像,那就是從小受母親影響比較大……”
焦裕祿的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那個人。焦裕祿后來那堅韌不拔的堅強性格,和面對困難不服輸?shù)木窈艽蟪潭壬暇褪莵碜杂谀赣H。此外,母親還經(jīng)常教他做人的道理,教育他將來要做個好人。
余音:“我外公后來為了改變蘭考的面貌,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許今天很多人會覺得他很虧,很傻。但了解到他這段經(jīng)歷之后我終于明白了。正是因為他青少年時期在舊社會有過那樣的苦難,他才會對新中國有如此深的感情,他才會對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他才會為了改變蘭考的面貌而拼盡全力?!?/p>
2014年6月,大型音樂劇《焦裕祿》在北京演出,吸引大批媒體到場報道。曾經(jīng)在電影里出演焦裕祿的表演藝術(shù)家李雪健也到場助陣。因為這場歌劇里出演焦裕祿的不是別人,而是焦裕祿的外孫余音。
“這出劇我母親也看過,我母親常說,我的文藝天分是遺傳了我外公。她說我外公年輕的時候也演過歌劇,這讓我對這個從來沒見過面的外公倍感親切?!睋?jù)說焦裕祿的二胡相當?shù)赜泄Φ祝斈旮阃粮牡臅r候,閑來他就拉上二胡唱上一段,既活躍了工作氣氛,也拉近了與老百姓的距離。
余音的母親焦守云是焦裕祿的二女兒。作為女兒她知道焦裕祿的脾氣秉性,生活習慣,作為權(quán)威專家,她還曾經(jīng)閱讀過關(guān)于焦裕祿的所有檔案資料,并無數(shù)次走訪過焦裕祿生前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焦守云還曾經(jīng)寫過一本書,叫《我的父親焦裕祿》。后來她成為各種版本關(guān)于焦裕祿藝術(shù)作品的顧問。
回憶焦裕祿50多天睡在廠里的故事
余音:“創(chuàng)作音樂劇《焦裕祿》的過程中,我都和主創(chuàng)團隊多次到我外公生活過的地方進行過走訪。我在蘭考焦裕祿紀念館里看到了這樣一條長凳,講述的就是外公在洛陽礦山機器廠為了研制我國第一臺雙筒提升機,50多天睡在廠里的故事?!?/p>
1953年,焦裕祿被選派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那時車間工人都是晚上]2點下班,天一亮就接著干,每天也只能睡幾個小時。焦裕祿深夜下班以后還要主持召開半個小時的生產(chǎn)例會。有時候太晚就不回家了,他在這條長凳上蓋上大衣睡幾個小時,天一亮起來接著千。后來他就落下了一個毛病,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他就睡不著覺。
在焦裕祿等人的努力下,一金車間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2.5米雙筒卷揚機。2007年,洛礦現(xiàn)在的單位——中信重工從百年老礦觀音堂把這臺機器又買了回來做陳列。這臺機器在這服役49年從來沒有壞過。
余音:“我母親曾經(jīng)跟我回憶過這么一件事。雙筒卷揚機被研制出之后,有一天外公喝酒回來,躺在床上像瘋了一樣不停地笑。我外婆怕他嚇著孩子,就拿一個枕頭捂住他。我母親說:‘別捂了,你可別把爸爸捂死了。用枕頭捂住沒用,外婆就拿被子把他蒙住,外公在被子里依然笑個不停。當時的他是有多高興呀?!钡墙乖5摰纳眢w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不好的。
鞠躬盡瘁改變蘭考面貌
余音:“其實,音樂劇《焦裕祿》酋演的時候,演焦裕祿的并不是我,當時我是演他舅舅張繼焦。演焦裕祿的是國家話劇院著名演員侯巖松老師。后來因為檔期問題,侯老師必須回原單位。但音樂劇馬上就要全國巡演了,沒有男一號可怎么辦。這時,所有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我。因為我從頭到尾參與創(chuàng)作了音樂劇《焦裕祿》,這里面所有人物的唱段我全都會背,這時候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了?!?/p>
但此時導(dǎo)演組已經(jīng)走了,也就是說沒有人帶著大家排練。一個月的時間,在沒有導(dǎo)演的情況下拿下一個角色,這是多么大的挑戰(zhàn)。而且,在此之前余音從來沒有在舞臺上演過主角,這么大的一出戲他一個新人挑大梁,他能行嗎?
余音:“當大家把目光投向我的時候我別無選擇,我必須要上。因為我是焦裕祿的外孫,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我告訴自己,—個月,我必須能行。我現(xiàn)在面對的這點困難,跟外公當年去蘭考上任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電影《焦裕祿》開場的這第一場戲其實是交代了當時蘭考縣的貧困狀況。全縣26萬人,災(zāi)民就19萬多。當時開封地委曾經(jīng)派過很多干部去蘭考,但是誰都不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焦裕祿當時已經(jīng)有嚴重的肝炎了,如果他以生病為由拒絕去蘭考上任,組織上是不會為難他的。但是他卻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請組織放心,不改變蘭考面貌我絕不離開那里?!?/p>
余音:“后來,外公憑借著在洛礦九年的工業(yè)工作經(jīng)驗,在蘭考一下子打開了局面。比如他積極開展以工代賑。在勞動過程中他制定獎懲機制,制定工作計劃和規(guī)范,實行嚴格管理。去蘭考實地走訪時,我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這樣的故事。他是如此的聰明,如此的有工作能力和方法。外公在工作中的形象逐漸地在我眼前清晰起來,我對他的敬佩也越來越深?!?/p>
當時焦裕祿帶領(lǐng)大家種泡桐樹,要撒六六六粉消毒。由于當時沒有什么農(nóng)業(yè)機械可用,工作效率比較低。焦裕祿后來靈機一動,他把老百姓的廚房里的風箱進行了改裝,做成了撒六六六粉的工具,大大提高了效率。若不是有長期工業(yè)戰(zhàn)線上的工作經(jīng)驗,他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
1962年12月焦裕祿調(diào)到蘭考當縣委書記。當年他是騎著自行車,揣著介紹信一個人來報到的。妻子徐俊雅帶著孩子們是隨后才來蘭考的。蘭考的條件可比洛陽差遠了,但她并沒有抱怨什么。在蘭考她依然關(guān)心著丈夫的生活,支持著丈夫的工作,辛苦地帶著孩子。繁重的工作讓焦裕祿見孩子們的次數(shù)變得越來越少。那時候焦裕祿不是在開會就是在下鄉(xiāng),工作非常的忙。而且他還不和家人住在一起。妻子徐俊雅帶著六個孩子住在縣委大院里院的一間很小的房子里。
外公自己生活簡樸,但經(jīng)常幫助困難群眾
那時焦裕祿的工資是每月130塊錢,是普通工人的3倍左右,這在當時屬于高收入了,為什么會過得這么緊張呢。一方面家里孩子多,老家又有母親要供養(yǎng),家庭負擔比較重。更重要的是焦裕祿還經(jīng)常拿自己的錢幫助困難群眾。
余音:“外公不但自己生活簡樸,對子女同樣是這樣要求的。據(jù)我大姨焦守鳳回憶,她小時候用的鉛筆,用到短得握不住的時候,就套—個鉛筆套接著用,一直要用到實在用不了了。才能拿著鉛筆頭跟外公換個新鉛筆。有一次她看同學(xué)都有鉛筆盒,她也想要一個。外公就用木頭親手給她做了一個。好不容易到初中畢業(yè)了。大姨想著身為縣委書記的女兒,父親能給自己安排個好工作,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沒想到她的第一份工作就讓外公給了個下馬威?!?/p>
焦守鳳初中畢業(yè)之后,本來有人介紹她去小學(xué)當老師,或是去郵電局當話務(wù)員。但是焦裕祿卻堅決不同意,在家里他經(jīng)常教育孩子們要熱愛勞動,不能養(yǎng)成厭惡體力勞動的思想。于是他把女兒安排到了縣食品加工廠做臨時工,還被分配到了最苦最累的醬菜組。焦裕祿還特意跟廠長說:“你不要因為她是我的女兒對他另眼相看,對她的要求一定要更嚴格些?!睂τ谶@樣的安排焦守鳳十分不理解,也曾經(jīng)在家哭鬧過。但是焦裕祿耐心地跟女兒做思想工作,焦守鳳最后也就想通了。
后來食品廠安排焦守鳳出去賣醬油。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還是讀過書的人,她哪里拉得下那個臉沿街叫賣。這時候焦裕祿對女兒說:“我小時候跟你爺爺一起賣過菜油。來,爸爸教你怎么賣醬油?!苯乖5摻膛畠罕鈸趺刺舨挪焕?,怎么吆喝才能賣得更多。焦守鳳被感動了,一個縣委書記都能沿街叫賣,我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父親的言傳身教,讓她受益了一輩子。
接過母親的接力棒,成為傳播焦裕祿精神的第三代人
余音:“讓我最感動的是他住院的那段經(jīng)歷,一個人在生命的盡頭想的都是他人,想的都是工作,試問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做得到。當我知道外公死前身上燙傷的故事時,不禁讓我潸然淚下?!?/p>
1964年3月23日,焦裕祿因為病情惡化住進了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肝癌晚期。住院期間他拒絕打止疼針,他不愿意給組織上添負擔。他說:“蘭考這么窮,能省—針就省一針吧。”他疼起來的時候怕影響到同屋的病友,他就經(jīng)常咬著牙堅持不叫出來。后來醫(yī)生把他換進了隔音間,妻子對他說:“老焦,要是疼你就嘁吧。這里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了。”
有一次,醫(yī)生發(fā)現(xiàn)焦裕祿的手腕上有很多燙傷,問了才知道,為了緩解疼痛,他一直用煙頭燙自己。他說這是他發(fā)明的疼痛轉(zhuǎn)移法,外面疼了,里面就會感覺好一點。為了不被妻子知道,焦裕祿先是燙胳膊,這樣袖子放下來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后來,胳膊不夠燙就一直燙到了手腕部位,這才被發(fā)現(xiàn)。
1964年5月4日,焦裕祿的大女兒焦守鳳來鄭州河南醫(yī)學(xué)院看望父親。此時的焦裕祿已經(jīng)瘦得女兒都認不出他了。見到女兒,焦裕祿讓她坐在自己身邊。他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卻不是問女兒的近況,而是說:“蘭考最近淹了沒有?!苯故伉P來之前,縣委的叔叔們一再叮囑她,見到爸爸不能提蘭考的情況。焦守鳳想了想說:“最近沒回蘭考,沒聽說淹。”
焦裕祿嘆了口氣,握著女兒的手說:“我是不行了。”焦守鳳的眼淚刷的一下掉了下來。焦裕祿接著說:“不要哭,爸爸不喜歡哭。你怎么能那么不堅強,要堅強些。以后你要聽媽媽的話,幫媽媽帶好弟妹。你參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沒有什么給你的,這塊手表和家里的那套毛選就留給你吧?!?/p>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時年42歲。去世之前,他最牽掛的就是蘭考人民和自己的家人。
余音:“2014年5月,由我擔綱主角的音樂劇《焦裕祿》在河南洛陽巡演。演出后一位老人被他的孫女攙扶著來到后臺找到我,這個人就是當年外公在洛礦的工友。老人看了劇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定要來后臺和我握個手。從見到我到他離開,他只是哭,并沒有說出一句話。我們家第一個開始傳播焦裕祿精神的人是我外婆。當年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發(fā)表后,我外婆變得忙碌起來。她原本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但為了傳播焦裕祿的事跡,她開始到處做報告。后來我外婆年紀大了,我母親就接過了外婆的接力棒,成為了傳播焦裕祿精神的第二代人。我記得有幾年我母親非常的忙,她不是在做報告就是在去做報告的路上。幾十年間,她走遍了全國幾百個城市,把焦裕祿精神傳播到祖國的勺每一個角落。由于報告做的太多,這幾年她嗓子都不太好了,身體也大不如前。
“如今,我接過母親的接力棒,成為傳播焦裕祿精神的第三代人。我將會用我的這個特殊身份,和我學(xué)的專業(yè),用自己的方式來傳播焦裕祿精神?,F(xiàn)在我正策劃大型歌劇《焦裕祿》,還和母親一起參與了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的策劃和創(chuàng)作,傳播焦裕祿的路我會一直走下去。我再也不會因為我是焦裕祿的后代而感到壓力,相反,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我會把這種身份當成一種動力。將來等我有了孩子,我也一定會多給他講曾外祖父的故事,會和他—起唱起這首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