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濟南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張洪軍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醫(yī)療檢測技術層出不窮,如CT、核磁、PET-CT、切片、穿刺等諸多檢查方式,其中,病理檢查已經被廣泛應用,并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病理報告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病理報告的專業(yè)性非常強,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會看得一頭霧水并心存疑問。
做過手術的患者會知道,手術中切下來的組織,往往會被送去做檢查,一段時間之后,會形成一張報告單交到患者手中。這不是普通的報告單,而是病理報告。病理報告是對患者身上取下來的標本進行分析后得到的診斷結果,包括皮膚腫物、胃鏡活檢、內臟器官切除、尿液、痰液等手術后送檢組織。
病理報告通常分為快速冰凍病理報告和常規(guī)病理報告兩種。前者是指手術過程中由手術醫(yī)生取下患者病變部位部分組織,固定后立即送至病理科經快速冰凍切片染色,由病理醫(y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并將結果告知手術醫(yī)生,以便于手術醫(yī)生判斷切除范圍的病理報告??焖俦鶅鰣蟾嫱ǔS糜趯δ[瘤患者的腫塊切除和癌癥患者癌變組織是否發(fā)生浸潤進行診斷,這類病理診斷往往是在患者手術中進行,并要求30分鐘內出結果,因為患者還在手術臺上,手術醫(yī)生等著病理報告進行接下來的手術。后者是指手術完成后,將從患者體內取下的組織固定、取材、脫水、包埋、切片等步驟后,通過多種技術對疾病進行確診,并為臨床后續(xù)治療提供信息的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被稱為診斷的 “金標準”,尤其是在腫瘤的診斷上。這是因為,基于癌癥的復雜性,其確診較其他疾病也會更加復雜,通常需要通過影像學和病理診斷等多種檢測手段,綜合判定病人是否患癌、患癌后又處于哪個階段、是否轉移等,是醫(yī)生對后續(xù)治療方案進行判定的依據。其中,病理診斷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同警察辦案需要指紋、血跡、遺留的DNA痕跡等證據,病理診斷也是對患者身上取下來的標本進行分析,通過觀察組織細胞的形態(tài)學變化,明確疾病診斷。由于可以在顯微鏡下分辨1微米水平的細胞變化,所以病理診斷是目前公認的對疾病最值得信賴的定性診斷。
原則上,任何從患者身體里切下來的標本都需要進行病理檢查,就像常見的闌尾炎,可能表現為闌尾炎,但其本質也可能是腫瘤。為了查清疾病,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應該將割下來的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哪怕是皮膚有個痣,也應該送檢,以排除惡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病理報告可以提供的信息是患者得的什么病,這個病嚴重不嚴重,包含腫塊的大小、分化程度、分級以及Ki67(一種腫瘤細胞的標記)這些指標等。基于病理報告的這些指標,可以來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一張病理報告往往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肉眼觀察,包括送檢組織的部位、全貌、大小及腫瘤的形狀、邊緣等大概信息。第二部分是敘述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果,包括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與在分子水平上對送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yè)性的描述。第三部分即診斷,病理醫(yī)師會對送檢組織進行專業(yè)的疾病分類,說明結果是良性還是惡性,若為惡性還會根據情況描述惡性程度。
另外,病理科醫(yī)師也會在報告中提出建議,比如再做什么樣的活檢,有哪些檢查結果尚待完善,又有哪些特異性檢查可以操作等。
病理報告中有大量的醫(yī)學診斷用詞,且疾病的分類十分復雜,后續(xù)的治療也不盡相同。有時,病理報告中會出現 “考慮為”“符合”“不除外”“建議”等字眼。如果拿到報告后僅憑自己判斷,可能會發(fā)生誤讀。所以,拿到病理報告后應跟臨床科室醫(yī)生溝通和確認,保證后續(xù)診療的正確性,以免耽誤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病理報告的誕生,時間比一般報告更長,因為病理科不僅要保證報告的時效性,更要保證報告的準確性。通常病理報告自送檢之日開始算起,3~5個工作日發(fā)出。時間雖長,但必須要等,因為病理報告對臨床醫(yī)生和患者都至關重要,它可以明確疾病診斷,為醫(yī)生對疾病的治療、預后評估與癥狀解釋提供準確依據。
過去,人們得了癌癥不久就會去世,因為基本按套路治療,不同的人得一樣的癌,治療方式可能是一樣的。但是現在,癌癥患者比過去存活的時間更長,即便兩個人得的是同一種癌,同樣是中期,治療方式也可能不一樣,這是因為我們的診斷方式更先進了,能夠通過基因診斷的方式精準治療,然后像打靶一樣將癌細胞各個擊中。這一切都依賴于病理報告,也正是病理報告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