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旭
吉林省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吉林 公主嶺 136100
語文是人際交往中最常使用的工具,雖然它處處可見,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都能熟練掌握閱讀能力。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并且強調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把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這就更加要求老師要遵循新課標明文規(guī)定,適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以學生的問題為導向,制定更加符合學生要求、有效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案。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突出“閱讀”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拋棄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主體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閱讀。閱讀的方法各不相同,可以大聲朗讀或默讀,還可以采用小組讀、集體讀的方式,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要給他們充分的讀書機會,讓學生可以自主、充分、獨立地來朗讀,感受語文的魅力。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不能一刀切。每個學生的閱讀方式都不一樣。每個孩子的理解都與他自己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閱讀感悟也不同。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才能提升各個級別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有,閱讀活動應融入生活,脫離生活的閱讀活動無疑是無源之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語文素養(yǎng)強調的是各種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要求學生發(fā)展這種綜合能力必須與生活和教育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作為我國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各方面成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就要注意學習的總結,在總結基礎上進行升華。精讀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精讀的重點在于學生讀,老師在旁只作引導,特別是當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文本時,老師只是起到輔助的講解作用,主要是讓學生把文本中的字詞和所表達的意義弄清楚。在精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來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掌握正確閱讀方法的同時,形成自身的思維能力。另外,老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自由的精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精讀熱情,讓學生善讀、愛讀。讓學生逐漸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最終達到“不用教”的理想效果。
可以對閱讀結構進行優(yōu)化,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力的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先讀一篇文本、再讀一組文本,使得學生的閱讀空間得到真正的拓展。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主題和特點相關的文章適當?shù)慕M合到一起,使得學生能閱讀多篇文章,使得閱讀結構得到完善等,使得學生本身的閱讀量得到有效的擴充,進一步的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等,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使得預期中的指導成效得到真正的增強。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他們營造環(huán)境鼓勵他們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全身心地參與。在語文教學中,表演情境有時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里面涉及到三種小動物和小壁虎的對話,所以我讓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分成三個表演場景分別是小壁虎向不同的動物借尾巴的過程,然后分成六個小組,學生們認真研究課文,相互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在笑聲和表演中學習課文,從錯誤的表演中認識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得出了正確的位置。這節(jié)課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話、說話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還調動了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的積極性。
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多元化,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就需要從整體上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訓練,從而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學習的效果。與此同時,可以同家長進行配合,加強對小學生朗讀以及精讀的訓練,使得小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的質量以及水平,為提升小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適當?shù)慕巧缪莘椒ǎ寣W生通過此方法能夠加強閱讀的力度,同時加深對閱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提升語文閱讀理解課堂效果奠定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孕育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便于從教師的示范中領悟學法、總結學法。
由于學法指導效果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學法指導要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其次,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yǎng),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克服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探索學法指導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學法指導和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進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才能逐步達到用不著教的理想境界。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隨著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越發(fā)受到重視,“文本細讀”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閱讀中做到細致、有效,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從閱讀中獲取方法,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加深自身的情感體驗,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