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云
長春汽車工業(yè)高等??茖W校 吉林 長春 130013
高職院校是為培養(yǎng)專業(yè)性、綜合性的人才為主要目標,為社會提供技術性人才。然而高職院校中學生背景復雜,雖然有國家與社會的大力支持,若無法進行有效的管理,高職院校很難有大的發(fā)展。發(fā)展高職院校要以學生為中心,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從而使他們全面發(fā)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教育理念不完善。如今,高職院校還是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現(xiàn)在高速發(fā)展的教育體系。學校領導下意識認為學生自控能力強,自主學習能力高,卻不知高職院校中學習氛圍差,學生散漫,上課紀律性差,逃課及逃學現(xiàn)象嚴重。學校的管理方式也有問題,對學生沒有進行全面了解,對所有學生實施統(tǒng)一的管理模式,極易激起學生的叛逆心理,不利于緩和師生關系。在筆者調查中,依舊有許多高職院校還保留著早讀、晚自習的模式,抑制學生的自由發(fā)展。
(二)整體學習氛圍差。許多學生由于高中貪玩,疏于學業(yè),從而導致高考發(fā)揮失常,進入高職院校。這類學生很少有拼搏,吃苦的精神,普遍認為,在大學中就應該好好享受生活,好好玩,不能讓自己受苦受累。大部分學生整天宅在寢室,沒有學習動力,導致期末掛科無數(shù)。他們認為當今最重要的是就是玩,學習則排在最后,產(chǎn)生厭學心理。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交友廣泛,很容易使他們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三)教師整體素質不高。由于高職院校規(guī)模龐大,學術研究能力不高,許多社會人士加入高職院校的教育行業(yè),造成教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許多教師存在著基礎知識不牢固,專業(yè)技術能力不強的問題,很難真正教授給學生有用的技術。一個學校的教學水平與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導致學??蒲袑嵙Σ粡姡瑥亩箤W生的教育受到影響,對國家的教育事業(yè)不利。
(一)急功近利行為突出。許多學生進入學校之后積極學習,定位合理,清楚知道自己的未來方向,努力學習技術知識。他們明確的知道,如今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如果沒有真正過硬的技術本領,很難有地方展現(xiàn)自己的價值,自己將難以適應高壓力的社會,以至于逐漸被社會所淘汰。然而,依舊有小部分同學不明確自己的定位,只是期盼能在大學混混日子,混個文憑,沒有未來的目標打算。有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應該以何種方式努力,導致其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
(二)自我約束行為差。許多高職院校由于過于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而忽略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品行,生活習慣等方面。這樣的培養(yǎng)方法讓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讓他們認為只有學習才是唯一一件該做的事,造成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差。甚至有些同學因為對法律知識的缺失、生活習慣不良,做出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影響其道德品質的全方面發(fā)展。所以學校這種只顧學習,罔顧道德品行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善于自我表現(xiàn)。有些學校的學生會很快適應學校的新生活,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利用空余時間提升自我價值。他們會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配合學校參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校的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他人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為今后個人發(fā)展做出貢獻。
(四)受挫能力較低。剛進入高職院校時,很多學生會因為自己是大專學歷,從而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進行學習時常常因此而產(chǎn)生心理負擔。在外求職時,許多學生也會因為學歷從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不光影響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其以后求職心理,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一)加強文化建設,發(fā)揮育人作用。高職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有種類繁多的社團,有學習風氣良好的圖書館。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擁有豐富的大學生活使他們身心受益,讓他們擁有強健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智。在享受校園生活的同時,也要防止不良風氣進入校園,防止學生受到不良生活習慣的侵蝕。
(二)提高思想教育,養(yǎng)成良好思想。思想教育是一個學生學習的根基,沒有打好思想教育基礎,學生就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chǎn)生一些極端思想。學生和老師之間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輔導員應該多多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注重職業(yè)規(guī)劃,增強綜合素質。高職學校學生擁有很強的實操能力,有過硬的技術本領,但卻缺少許多理論基礎作為支撐。在工作中,雖然能很快的適應工作要求,但由于其理論知識的缺乏,后期的學習過程將會變得非常困難。高職院校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使學生明白就業(yè)方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管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不斷總結,與學生為中心,設計出符合學校特點,符合學生特點的管理模式。用正確的心態(tài)對待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高素質的學生,為社會輸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