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佳 (潮州畫院 521000)
“西畫東漸”是我國繪畫界創(chuàng)作藝術改革一大轉折點,帶有濃厚的西方文化的繪畫技巧及理念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傳入中國,與中國國畫相融合,引起我國繪畫界一次巨大的潮浪。水彩畫,顧名思義以“水”為主,水便是它的靈魂,著重注意水分在畫中的體現(xiàn),會有不同的效果;“彩”即為彩色,寓意著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色彩淡妝濃抹的根本在水的運用。水彩畫的傳入打破了我國對繪畫的固有思想,將我國繪畫界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水彩畫的構圖方法有很多種,例如電光形構圖法、垂直并行線構圖法、倒置三角形構圖法、斜線平行構圖法、十字形構圖法、橢圓形構圖法等,不同的構圖方法有不同的含義,表現(xiàn)出不同的繪畫效果,因此,怎樣適當運用是創(chuàng)作的重點,會賦予所繪之畫不同的視覺色彩。國畫元素的滲透幫助水彩畫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質,從最原始的構圖方法對水彩畫進行剖解,橫平豎直的字形構圖法,如“甲”字形構圖、“由”字形構圖等,都是通過中華文字文化的傳播形成的構圖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我國國畫特有的藝術特征,通過與水彩畫的融合形成了不同的創(chuàng)新的構圖方法。
中國畫講究的是“神韻”,而其布局很大程度影響著“神韻”的發(fā)揮。例如采用“立軸、扇面、長卷”等可體現(xiàn)其虛實主次、簡潔繁茂、暗喻明示,追求心如止水、虛遠幽怡的表達意境,注意掌握水的運用、篇幅的留白、巧妙的布局,表達心中的理想。中國人講究的是一個“情”字,洋溢著淋漓盡致的情感通過繪畫來抒泄出來,如癡如醉,進入忘我的境界,這樣表達出來的水彩畫必定手筆鋒利、簡潔大方。東西結合的意義就在于其理念文化的相互交匯,融合中創(chuàng)作出具有濃厚中國畫色彩的水彩畫,這不僅是對繪畫高度的提升,更是對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我國自水彩畫傳入以來,繪畫界迅速發(fā)展壯大,許多繪畫愛好者深入研究探索,尋找可以開辟的新大陸,最終的結果仍是東西結合的改革方向不可抵擋。
煙頭燒或落灰燒的重點是讓人們注意燒后的空洞,需要在烘托后進行補色;生宣是極好的表現(xiàn)材料,可從背面刷刷反復表達直到滿意為止;畫紙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等,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手法來象征、烘托、渲染氣氛,化抽象為具體,通過表現(xiàn)技巧的運用讓人產生視覺上的差異,從而對不同事物表達鮮明的印象,引起觀賞者對創(chuàng)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國畫的表現(xiàn)手法偏于含蓄,卻又滿懷情感,復雜多變,意境深遠,容易讓人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中國畫的表達形式多樣,人物畫、年畫、風景畫等等,用毛筆作畫,技術難度極高,筆鋒柔軟,力度的掌握需要千次萬次的練習,輕則無力,重則粗笨,通過毛筆和宣紙繪畫水彩畫,對作畫人的繪畫技術要求極為嚴格。
水彩畫常用的手法有干畫法和濕畫法。干畫法通過平涂、重疊、銜接等手法作畫,所使用的水量較少,對色彩的處理要求較高。平涂是將涂料一次性涂滿整個畫面,注意一筆到底,力度掌握好,避免反復涂畫,若真需改動,待紙張干透后進行。重疊是指層次疊加,先涂一遍,待顏色干后再涂第二遍,如此反復重疊,注意重疊次數(shù)不宜過多。銜接是指兩塊不同而又相鄰的顏色的拼接,需要一方干透后再進行另一邊的作畫,輪廓清晰,色彩明快。濕畫法是在紙張還潮濕的情況下上色,相互滲透,色彩斑斕,具體方法有滲接、疊加和暈染,其方式與干畫法的方式大同小異。無論是干畫法還是濕畫法,都是主要對畫面感的表達,視覺的差異是為了區(qū)分作畫者此時此刻內心的情感,抓住瞬間的有感而發(fā)是很重要的。
著名水彩畫家李鐵夫直接運用創(chuàng)作國畫的毛筆和宣紙進行水彩畫的繪制,一生致力于構建以水墨畫為主題的水彩畫。他注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貫通,將極具中國特色的水墨畫的寫意與西方水彩畫的寫實結合,虛虛實實,真真切切,這種將情感和形式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作風使他成功。這樣衍生出來的水彩畫作使一向與西方文化格格不入的中國人普遍接受,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著名畫家黃鐵山的作品《開春》、《屈子祠寫意》都充分借用了中國山水畫中對“樹”的表現(xiàn)手法和方式,極具中國文化特色民族氣息,也表現(xiàn)了西方水彩畫的魅力之處,二者的結合是中國水彩畫的發(fā)展和改革的重要步驟。古人常用梅、蘭、竹、菊作詩繪畫,因為在中國這代表著一個人的品德,將二者融合貫通的衍生物是否就能更好地表達了呢?
西方水彩畫剛傳入中國時,其創(chuàng)作方式并不能讓傳統(tǒng)的中國人接受,抽象大膽的寫實作風無法得到普遍國人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打破了中華千年歷史的繪畫創(chuàng)作觀念。神形必備是現(xiàn)代繪畫創(chuàng)作的必要條件,水彩畫的進入無疑打開了我國現(xiàn)代繪畫創(chuàng)作的新大門,拓寬了中國繪畫的線路,更是世界繪畫奉獻寶貴的資源。將國畫元素中人之神韻色彩、山之悠遠迷離、水之動隱靈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意境滲入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中去,西方水彩畫的大膽表達、抽象色彩、輪廓鮮明都是國畫所缺乏的,融貫匯通后形成創(chuàng)新的繪畫方式是一種極其高級奧妙的技術,通過這樣的繪畫方式可以將實際中的生活日常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出來,架高了中國繪畫界的橋梁,大面積的構想橋段是融情于景的體現(xiàn),勾畫出一種超越時空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藝術最高境界。
水彩畫中涵義深刻,水彩風景畫是很好的例子。通過對光線、風向、色彩、景物等的描繪構造出可視的角度,將畫面想要表達的意思表現(xiàn)出來。國畫元素是靈魂深處的觸動,委婉地抒發(fā)著內心的情感,意喻表達方式豐富多樣,當你可以在其中暢所欲言時,縹緲不定的情感也應該有了歸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泱泱大國,因為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其接受能力不盡相同,但是畫作是民族文化的結合,并不受這些影響,與國畫的韻味相融合的西方水彩畫是打開繪畫界的新世紀。
大自然可以為我們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視覺盛宴,生動形象,春天的綠是生命的氣息,希望油然而生;夏天的太陽尤為熱情,烈日下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秋的豐收是一年的辛累,快樂的汗水在顫動;歲寒如冬,白雪飄零是多么美好,臘梅綻放,歲月靜好。這些都是呼喚藝術家繪畫家內心狂熱的源泉,鐘情于水彩畫的畫家結合國畫元素后綻放無限光芒,其美麗的色彩不可抵擋,言情于景,美妙不可言述。以靜制動,動靜結合,讓人無法分辨,看得見,摸不著,想得到,道不明便現(xiàn)代畫作的最高境界,而將國畫元素在水彩畫運用的最終目標正是如此。
齊白石之“蝦”極賦生命力,其神、型、態(tài)皆為一絕,似柔實剛,曲中有直,堪稱神來之筆,而這一切的成就源于他對蝦的極其了解;徐悲鴻之“馬”,美于其動靜結合,神采飛揚,像大草原上自由奔放的野馬,又像飛馳戰(zhàn)場的戰(zhàn)馬,動力十足,讓人心生向往,撩動人心。這些中國畫都是單的黑白勾勒,而水彩畫其重點不僅在于水,也在于彩,色彩斑斕是它的特色。截然相反的兩種藝術表達形式,如何將其融合是一道難題。將國畫中的寫意,即其引人入勝的神態(tài),其激情昂揚的斗志寫到水彩畫中,再通過色彩的渲染體現(xiàn)出來,既是寫實又是寫意,意味深長。
現(xiàn)代水彩畫運用了許多中國畫元素,這些微量元素或許毫不起眼,卻能徹底改變其寓意,例如其創(chuàng)作手法、構圖思想框架等,而西方水彩畫的傳入使寂寞多年的中國繪畫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浪,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創(chuàng)作模式的沖突,又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藝術家們探索繪畫的重要臺階?,F(xiàn)如今,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畫家,對藝術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靈感的來源又需要自己尋找和發(fā)現(xiàn)。綜上所述,所謂中國畫與西方水彩畫的融合即是東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而是否能領會其中的奧妙之處,主要依靠自身的領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