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朋
摘 要:在當前教育時期,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把孩子教育好是家庭和老師共同的責任,也是共同的愿望。這就需要雙方的配合,互相的溝通,家長多掌握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及老師也了解孩子平時的一些行為表現(xiàn)。只有家校意見達到共同一致,形成合力,教育孩子才更加容易,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所以家校溝通對教育教學工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也是未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新方向。
關鍵詞:趨勢;方法;合作;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因為人的一生需要經過三個方面的教育協(xié)同,即家庭、學校和社會。從孩子很小開始離開家庭,走入校園,說明家庭和學校比較容易融合在一起,所以雙方的教育都是必要的,它們之間相互補充。只有雙方達成教育理念相同,才能對孩子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
作用。
一、家校合作是教育事業(yè)的必然趨勢
當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迅猛,每個孩子都要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進行生活和學習。學校作為孩子一個提升自己、展望未來的平臺,給孩子和家長帶來希望的地方,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的家長認為進了學校門,就全由學校管理和教育,但在現(xiàn)實中,學校的一個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教育得到位,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上進行幫助和講解,但對學習以外的其他事項作用不是很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家長的緊密配合,家庭教育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近幾年來,在大力發(fā)展和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家校共同參與和合作來教育孩子必定是孩子受益,也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和必然趨勢。
二、學校與家長成為合作伙伴的方法
1.學校與家長做到及時溝通
學校與家長之間相互了解對方的需求,共同參與和實施好家校共育活動。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的教育方向和理念應該讓家長知道和掌握。如學校經常開家長進行溝通或者舉辦大型活動,這些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從教師來說,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孩子情況,也可與老師的單獨交流掌握孩子近段時間的情緒變化及其他情況,要做到第一時間了解和處理孩子的一些變化,及時處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確保孩子健康成長。從家長來說,家長應該隨時與學校進行溝通,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情況,孩子的一些趨向和孩子表現(xiàn)的不正常行為以及學校課程安排事項等,充分展示了學校辦學理念,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2.教師與家長及時溝通,使得雙方受益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家長為了實現(xiàn)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將來代他實現(xiàn),從小讓孩子對學習失去應有的興趣,所以應轉變家長這些不正常的觀念,為孩子鋪設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同時在學校與家長經過對孩子的了解和溝通后,促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誠信度大大加強,進而形成了家長和老師、教師與孩子以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容易。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使教師的溝通效果得以提高,對以后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通過學校與家長的合作產生互利效應
1.加強合作關系,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家校溝通使家長了解學校近期的發(fā)展狀況,促進了家長對教師深入互通,使教師和家長關系更加密切,對教育孩子方面配合更加默契,也使家長對學校、教師更加放心。所以家校溝通使家長和學校、教師和家長、學生和教師之間關系發(fā)展得更加和諧,共同進步,更好地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家校關系融洽,促使合作關系發(fā)展
家校溝通使家長與學校、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通過家校溝通,使家長多了解一些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特別是負面的行為,這樣引起家長的注意并及時解決問題,體現(xiàn)了良好的溝通效果,懂得了如何與學校和教師的交流,使家校關系更加的融洽,也使學校的管理向更加正規(guī)化的方向發(fā)展。
3.通過家校溝通,家長能夠清楚掌握學生情況
家校共育實施后,家長做到第一時間能夠掌握孩子的情況,對孩子的日常學習、班級表現(xiàn)和思想狀況等方面都可以做到深刻了解,遇到事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導孩子怎么去解決它,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足之處。所以溝通這個橋梁,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4.通過家校溝通,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
在家校溝通上,教師和家長在目標上有了相同的看法和共同的認識,老師的授課方式孩子得以接受,促使孩子學習有了進步,有了更加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越來越愿意學習,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教師所教授的班級也變得更加優(yōu)秀,對雙方相互提升起到推動作用。
隨著教育形式和方式的改變,“家校共育”已經推行在當前的每個學校,以后還將要進一步完善。通過家校溝通,讓我們學校、家庭、教師之間建立起長久的合作關系,也逐漸縮短了他們之間的距離,促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處更加和諧,學生和老師之間相處得更加密切,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更加直接,做到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能夠認識到家長在孩子身邊的經常陪伴使孩子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敏.淺談如何構建有效的家校共育[J].軟件電子版,2014(15).
[2]陳建強.家校如何合作[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