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
摘 要:初中教學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從前人的事件中汲取經驗,繼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基于此,結合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培養(yǎng)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包含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以及歷史價值觀幾個方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非常有必要。下文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簡要談一談初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給后世勉勵和啟示,助力學生的成長。
一、關注基礎引導,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
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開展的基礎,也是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中學生必備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和品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歷史的基礎知識,由淺入深,點面結合引導,讓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特定的時空知識體系,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做好鋪墊。
以戊戌變法部分的時候為例,學生在學習中已經了解到,先人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已經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自洋務運動開始,國人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還是以失敗告終。此時,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馬關條約簽訂,洋務運動失敗。這種背景下,中國讀書人為救民族于水火之間,這就是我們講的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標志著戊戌變法拉開帷幕。當學生明確知道了時間、背景、原因之后,會對戊戌變法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學生也開始思考探索歷史知識。在具備時間觀念以后,原本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并主動分析說:科技救國走不通以后,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通過變法轉變現(xiàn)狀,但是還是失敗了。
當學生有時空觀念之后,就能夠全面地了解歷史資料中的時間、人物行為,形成一個相對立體的歷史發(fā)展宏圖,繼而從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結合歷史時間鏈,強化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
所謂史料實證素養(yǎng)要求學生在尊重歷史嚴格、認真的態(tài)度上,不輕易相信權威的歷史資料。要結合多方實踐分析考察,將時間內容和歷史資料結合起來,相互佐證,從而確定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在歷史研究中,這是研究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初中教學中,為強化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教師可以結合時空觀念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通過時間引導,將各個時代中的重大事件一一列出,確保歷史事件之間能夠相互印證,繼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
三、以歷史事件為依據,激發(fā)學生的理解和解釋分析素養(yǎng)
歷史解釋主要是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從敘述性理解升華為情感和理性認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依靠真實的史料分析并體會歷史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情,掌握因果關系,體現(xiàn)出尊重他人、客觀處理歷史問題的態(tài)度。歷史解釋主要強調學生要以史料為基本,結合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和認知,針對性地對歷史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進行真實、客觀的評判。通過個性化評價,凸顯自己對某一事件或者某一歷史人物的態(tài)度。這兩種歷史素養(yǎng)都是學生在學習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素養(yǎng)。
以鴉片戰(zhàn)爭部分的講解為例,在學習這一課的內容之后,學生已經對基本內容產生了一定的理解。這時候,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史實,如我國的經濟水平、政治文化等,科學引導,并結合西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分析探索,引導學生全面認知導致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集思廣益,分析鴉片戰(zhàn)爭出現(xiàn)的原因。有部分學生認為,如果站在國內的視角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我國人多地廣,對于西方列強而言,如果打開資本主義傾銷市場,會給他們帶來非常大的利益,因此,才會出現(xiàn)以“虎門銷煙”為借口而強行發(fā)動的鴉片戰(zhàn)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打開資本主義傾銷市場。有部分學生的視角比較寬廣,站在國際角度分析這一問題:他們認為,當時中國的經濟體制和政治制度都相對落后,腐朽的清王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不利于世界貿易的發(fā)展,也直接影響和限制著英國人的利益。因此,戰(zhàn)爭得以發(fā)起。
如此看來,大家在課堂中集思廣益,積極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理解歷史資料的前提下,對歷史事件進行解釋分析,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在學生分析和討論中得到顯著地提升。
四、吸取經驗教訓,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
俗話說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初中歷史學習中也是如此,前人的經驗教訓對于后人來講是非常寶貴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可以起到勉勵作用,還可以為后人提供很多的見解。因此,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需要關注學生正確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在學習歷史的路上越走越遠。當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對知識有認知之后,他們就能夠看得更遠、也能夠走得更遠。因此,在平時講解中教師就應該關注一些歷史教訓。
以九一八事件的講解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以問題情境導入,在《松花江上》的背景音樂下,讓學生回答:那么東北人民拋家舍業(yè)、遠離故土?當同學們回答九一八事變之后,就可以結合地圖冊等分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配合,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并形成屬于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念。這時候,教師再順勢提出歷史上日本侵華事件表示日本蓄謀已久,柳條湖的目的是制造侵略借口,九一八事變中國民黨政府的態(tài)度對結果有決定性影響,面對全面侵華,人民架起來鋼鐵長城幫助民族渡過難關。在這樣的引導中,學生結合歷史資料解決問題并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該從五大核心素養(yǎng)入手,結合教學實踐引導,幫助學生不斷成長,為素質教育改革落到實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焱.試探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25):22.
[2]趙培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祖國,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