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2-0047-01
德育課程一體化要求將德育內(nèi)容分解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每一項活動中,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重視成績,不自覺將學生也劃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是他或她或許就是一朵不為我們們所知的曇花,靜待花開的不僅需要時間的等待,還需要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中,德育便是最好的引航路標。那么,如何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呢?
1.鉆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zhì)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xiàn)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xiàn)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筑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了作品的內(nèi)在美,富有質(zhì)樸美感。教材中所體現(xiàn)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yīng)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yōu)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diào)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2.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準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2.1 借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zhì)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采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yīng)該由文入情,觀于目,動于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jié)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借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后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jié)合下面一節(jié),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并對譚老師產(chǎn)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2 語文課堂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lǐng)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傾吐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相互啟發(fā),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
2.3 在平時學習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jié)合起來。
剛踏進初三二班,我讓一個學生把語文作業(yè)本發(fā)下去。你拿著作業(yè)本幾乎要送到眼睛上了。盯了半天,沒有反應(yīng)。夸張的動作,跟那高高的個子、陽光俊朗的外表形成巨大的反差,
“哈哈哈……”班級一陣哄堂大笑,“老師,他傻,不認識字!”什么?我驚得眼鏡幾乎跌落下來。這真是一個笑話,一個老師讓不認識字的學生發(fā)作業(yè)本,多好笑!我有些尷尬??纯茨?,卻還是一臉天真的笑,對同學們的嘲笑也沒有半點反應(yīng)。我卻在心底里有些自責:都怪自己沒好好了解情況。我又有些許難過,怕同學們的話傷了你的自尊心,老師該如何補救呢?稍一停頓,我說:“你回去吧!”你好像如釋重負,一蹦三跳往回跑,臉上還是那陽光般燦爛的笑……
由于之前這個事件,我總覺得欠了他什么。利用下課時間教會了他寫自己的名字,
隨后,他上課認真聽了許多,班主任知道后張大了嘴。我激動地拍拍他的胳膊:“好樣的!你真棒!”看著你那紅紅的臉蛋,天真的笑容,額角沁出的涔涔汗水,我心里很欣慰。從此,我經(jīng)常指派你“工作”,別的老師說,我又多了一個課代表。
那天,上完《藤野先生》,我在黑板上寫下作文題目《我的老師》,沒想到,最后你也交上來了,這可真是破天荒!一張鄒皺巴巴的紙上,字寫得歪歪扭扭不成樣子,題目寫在了開頭,中間沒有換行,但我依然看到了“我的老師你最美”這句話!我仔細閱讀著你的文章,傾聽著你的心聲,讀懂了你的渴望和故事。我先是驚愕,繼而感動,眼睛濕漉漉的!孩子,老師沒有你說得那么美!老師慚愧,對你關(guān)心得太晚,對你愛護得不夠……
午夜夢回,我深刻反思著自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從教二十多年,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平常教學中不自覺過分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現(xiàn)在看來有些學生或許正是需要用德育去叩開智慧的大門嗎?我想到了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她從小視聽力缺失,遇到了恩師安妮·莎麗文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梢?,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每對學生影響之大。一個人,從生下來那天,或許缺失了智慧的頭腦,但只要擁有感恩的心,終會成為一個感恩社會的人。我們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關(guān)心學生的生活,如果無法叩開一個學生的智育大門,那么們不妨迂回,讓德育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引航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