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 要: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增進交流、合作的基礎,更是學生發(fā)展語言學習能力的根本。教材不完全等同于教學思路,教師在教學前需要仔細細讀文本、深讀文本、廣讀文本,深刻領會編者的意圖。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文本解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深入開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設計理念,熟悉教材的編排特點,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這些都是教師有效利用和開發(fā)教材的前提。然而很多教師對文本解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重視表面文字教學,忽視文本內容的情感和情境;重視文本內容講解,忽視版塊內容間的能力訓練;重視單一版塊落實,忽視單元整體下的版塊關系。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將以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Read and write部分為例展開對文本的解讀。
本單元圍繞“文娛活動”這一話題展開,教學重點是通過教學有關文娛活動的詞匯與句型,表達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以及對他人能否做什么進行相關詢問,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娛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其中A部分圍繞“English party”這個語境展開,涉及的語言內容是:What can you do?I can...詢問并回答某人能做什么事情。B部分圍繞“PE class”這個語境展開,涉及的語言內容是:Can you...?Yes,I can. No,I cant. 詢問對方能否做什么并作答。
本課時是B部分的讀寫課,文本圍繞Robin 想要一位新朋友,因而通過郵件的形式找朋友這個話題展開。
我的疑惑如下:
問題一:Robin為什么要找新朋友?
Robin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且他有自己的朋友Wu Yifan,為什么還需要找新朋友呢?
問題二:本課時主題內容和前面A,B部分主題內容有何聯(lián)系?
本課時主題內容“Who can be my friend?”看似和A,B部分主題內容格格不入,那會有什么聯(lián)系呢?
我的解讀如下:
問題一:Robin為什么要找新朋友?Robin是本書中新出現(xiàn)的人物,是Yifans grandfather發(fā)明的機器人,他的一些功能是待開發(fā)、待穩(wěn)定的,所以還不能“問世”,而且從前面幾單元的內容來看,Robin接觸到的只有Wu Yifan以及grandfather,因此他希望自己能多幾個朋友;再者本冊課本第二單元,Robin對Yifan的學校生活很感興趣,這說明Robin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想通過多交幾個朋友,多了解他們的生活,從而了解世界。
問題二:A部分的主題我們圍繞English party展開,這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英語派對呢?從孩子們的報名活動來看(Chen Jie: I can play the pipa. Zhang Peng: I can sing English songs. John: I can do some Kungfu. Mike: I can draw cartoons.)這個英語派對是一個展現(xiàn)個人特長的派對,在這個派對上,孩子們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讓他人刮目相看,所以Miss White要把每個人的特長調查得清清楚楚。A部分沿著主情景圖:Miss White辦公室詢問Chen Jie能做的文娛活動;A Lets talk課堂上詢問學生能做的文娛活動;A Lets learn課后再次詢問學生能做的文娛活動這么一條線展開教學。B部分Lets talk是以體育課上Mr Ma詢問他人能否做什么展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B部分的內容其實就是學生在學校一天的課程。(A Lets try: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所以第一節(jié)是英語課,A部分的內容就是圍繞Miss White上課、下課詢問學生能做什么這個情境展開;(B Lets try: We have a PE class at 2 oclock.)下午一節(jié)是體育課,另外一節(jié)就是英語課(主情景圖John: I have an English class at 3 oclock.),B部分內容就是圍繞體育課、英語課詢問他人能否做什么并作答展開的。那么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可以試著對教材做如下處理:Wu Yifan放學回家,Robin照常規(guī)會問他今天學校一天的課程(本冊第二單元Yifan回家后Robin問:What do you have on...?),那么Wu Yifan就把下周二要舉行展現(xiàn)個人特長的英語派對告訴了Robin,Robin聽了之后開始詢問班級學生的個人特長,Robin不禁感嘆,孩子們真的是人才濟濟,因此Robin也想要結交更多這樣的有才之士,所以Robin想到了一個辦法:發(fā)郵件找朋友。其實A,B部分的內容就是在給本課時的讀寫課做鋪墊。
文本解讀是一線教師的重點,首先,教師要做文本的忠實讀者,認清文本所處的位置和地位,清楚知識的發(fā)展和話題的安排;其次,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思考文本,找準切入點,根據不同課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教學構想,引導學生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增強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沈劉麗.小學英語教材分析的重要性[J].教育觀察,2014(2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