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薇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課程總目標中關于文言文目標的描述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那么,在課內的12篇文言文學習之外,我們該為小學高段學生文言文積累什么?又該如何積累?
關鍵詞:小學高段;課外;文言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2-0081-01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愫,傳唱千年不衰。因此,積累古詩文可以讓孩子們繼承中華文化遺產,陶冶情操,更可以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體會情感,提高欣賞能力。
從教以來,本人一直對中小學銜接比較關注。升到初中的學生反饋,對初中的文言文很難適應。為什么小學階段背了80首必背古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學生到了初中還有如此明顯的障礙?
于是,本人認真研讀了新課程總目標——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再細讀語文新課標關于閱讀的不同年級的要求:
第三學段(5~6年級):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
第四學段(7~9年級):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
不難看出,雖然小學六年來一直強調古詩文的積累與誦讀,但對文言文的學習目標并沒有涉及。從數(shù)量上看,小學階段文言文是12篇,而古詩詞是80首,差別很大??梢?,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即將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首要的就是文言文的積累。那么,在課外,我們該為小學高段學生古詩文積累什么?又該如何積累?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操作:
1.結合課文,推薦文言文
比如學了《楊氏之子》后推薦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它小故事,學了《伯牙絕弦》后推薦學生閱讀文言文成語故事《響遏行云》、《入木三分》,學了《學弈》后推薦學生閱讀文言文勵志故事《薛潭學歌》、《墨池記》,學了《兩小兒辯日》后推薦學生閱讀文言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通過拓展閱讀,擴大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熟練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句話就強調了熟讀背誦的重要性。學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內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訴的寓意或道理后,就讓學生熟讀文言文,反復朗讀,讀出感情。再讓學生分角色演讀,深入體會語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這樣學生會進一步體會文言文的內在意蘊,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語言,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3.鼓勵學生改編課本劇,創(chuàng)設文言文綜合實踐活動
如上完《兩小兒辯日》后,可以安排學生表演課本劇《兩小兒辯日新編》?;顒忧?,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個現(xiàn)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巧遇兩個小兒正在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顒又邢茸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鞏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文言文知識的能力。
4.教師精選適合課外閱讀的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散文小說等,安排學生課外閱讀,每周在固定時間匯報閱讀成果
鼓勵學生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想象,把它們改編成生動有趣的劇本,演一演,評一評,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從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精妙之處,自覺養(yǎng)成學習文言文的習慣。
小學高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應當遵循和執(zhí)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tǒng)一,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