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玲
摘 要:文言文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積淀,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對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文言文教學進行分析探究,提出淺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文言散文教學,基于作者不同、朝代不同、內容主旨不同等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體、作者、寫作特點以及思想內涵等方面進行歸類分析,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課堂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言文教學應是一個囊括教師、學生、文本和其他教學資源的多向交流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質疑,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和進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語文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語言文字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實踐感知古文,在問題中探究漢語言文字的多面性,在表達自身閱讀感受的同時,學會評價文本思想,切實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感悟能力
基于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文本的選用,這些文質兼美,具有教學價值的文本值得中學生從中進行思想感悟。誦讀是感悟文本的基本途徑,在誦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熟悉和記憶,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誦讀活動走近文本,融入文本,感受過去的文人墨客運用語言的能力;根據(jù)情境展開豐富聯(lián)想,品味文本中古人的寄情山水、心懷天下的情懷和崇高的思想??傊囵B(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不僅要注重對日常基礎知識的積累,還要通過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行為,使其真正將基礎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
3.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鑒賞能力
文言文鑒賞是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言文的創(chuàng)作特點,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巧妙運用,它們是如何達到音律整齊,又氣勢磅礴的,這既離不開用心反復誦讀、品味,也離不開大量文本的閱讀積累,逐漸使文言文的語言特色內化于心。教師也可以嘗試從情感角度讓學生揣摩文中細微之處所暗含的思想情感。比如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沉郁頓挫、豁達開朗等,從細微之處揣摩作者的風格。還可以從文本內容入手,不論是寄情山水、借物喻人,還是托物言志,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品味,反復思考文本的內容和形式。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結合現(xiàn)代文學觸類旁通,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教材中的文言文歸類
1.文體
文言散文大致可分為記敘性散文、山水游記散文、議論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等。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記敘性文言散文較多,其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記敘文。例如,《陳太丘與友期行》《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陳涉世家》《曹劌論戰(zhàn)》《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在過去一段時間,常常將游記散文歸于記敘性散文之中,后來考慮到其在文言文中的特殊意義,故將其單獨列出。追溯到魏晉時期的記游文字,直到唐代,由柳宗元為代表的游記文體標志著游記散文走向成熟。例如,《三峽》《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記》等。議論性散文同樣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種重要的文體,它源于先秦時期的諸子散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發(fā)展完備,教材中有《論語》的選篇、《河中石獸》《馬說》《魚我所欲也》等。抒情散文在初中階段的所占比例較小,僅有《答謝中書書》和《送東陽馬生序》兩篇,大多文言散文都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2.寫作特點
文言文的寫作特點指的就是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大致可分為語言結構特點、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
表達方式指的是作者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或是介紹說明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表達方式通常有五種,即記敘、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而文言文中較為常見的是記敘、議論、抒情和描寫,散文中多用記敘、描寫和抒情,而議論文常用記敘和議論,說明文則使用說明和描寫。一般來說,記敘性散文可以分為寫人和寫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傷仲永》《五柳先生傳》,寫景的有《小石潭記》《滿井游記》等等。議論文通常會采用引經(jīng)據(jù)典、巧譬善喻、類比推理等手法。例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引經(jīng)據(jù)典和《雖有嘉肴》中的類比推理。大多數(shù)文言散文的目的都是以抒情為主,只是在撰文過程中結合了議論、描寫等手法。例如,《湖心亭看雪》中便抒發(fā)了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的思想,其中結合了對景色的描寫;《傷仲永》中則是結合議論的手法,來表達后天的努力同樣重要。描寫的表達方式多見于記敘文中。例如,在《口技》中,通過描寫口技者的高超技巧來突出口技這門絕活的魅力;又通過描寫聽眾在聽到不同口技時的不同反應,來側面烘托其技藝的精湛,這也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寫作手法。
總之,教師要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不能僅強調死記硬背,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體會文言文本身所蘊含的內在美,從而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鑒賞水準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城洲.探析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5):116-117.
[2]陳美娥.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華夏教師,2016(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