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專業(yè)性極強的工作,需要熱情,更需要方法;需要個人能力,更需要集體智慧。如果把與班主任相關的各項人員要素放在一起,我們會發(fā)現(xiàn),班主任其實處于學生管理中的樞紐位置。如下圖所示:
乍眼看去,此圖似乎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壓力之大,要完成學校領導布置的工作,又要處理協(xié)調與家長和科任老師的關系,還要管理好學生。但如果換個角度,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聯(lián)系就是有資源,與其被動完成任務,不如主動“借力打力”。將這些資源通通整合起來,為我所用,豈不快哉?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各項統(tǒng)一行動和大型活動都是班主任借力的良好契機。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班主任卻認為學校的這些活動增加了個人工作量,經(jīng)常應付了事,甚至心存抗拒。殊不知,這種心態(tài)和做法白白錯過了許多良好的借力機會。
1. 借統(tǒng)一要求之機,優(yōu)化班級管理。從心理角度看,人更容易接受來自更高權威的要求,學生也是如此。與班主任相比,學校領導是更高一級的權威。當學校領導做出某種校風學風要求時,班主任要迅速在學生中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之變?yōu)楝F(xiàn)實。
2. 借專題會議之機,強化教育效果。通常情況下,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若干次全校性的專題教育會議。會議前班主任要向學生強調會議的重要性與積極意義,使學生樂意參與,認真聽會;會議后要結合本班實際指出不足,明確方向,鼓勵前行。切不可用一句“又影響學習時間了”,使學校的精心安排付之東流,專題教育成效也化為烏有。
3. 借大型活動之機,培養(yǎng)良好習慣。以我校為例,學校經(jīng)常開展各種活動,尤其是每年4月的體育節(jié)和12月的文化藝術節(jié),這些活動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學生的德育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自信心、集體觀念、榮譽感等。班主任要真心投入,正確引導,將各種非智力因素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貫穿于活動的籌備期間,特別是訓練、彩排等,借活動之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家校合作,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表面上看,欠發(fā)達地區(qū),尤其是農村學校,家長資源并不豐富。長期以來,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只局限于匯報學生情況,或是尋求家庭教育幫助。也就是說,班主任對家長力量的借助僅限于此家長對此學生,而無此家長對彼學生,更無此家長對眾學生。實現(xiàn)“家為班用”,就是要發(fā)掘家長中的各種積極的和有利的因素,并運用到學生教育和班級管理中來。
1. 有效組織家長。要突破班主任與家長一對一的單線聯(lián)系模式,形成班主任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的網(wǎng)絡式聯(lián)系結構。很多班主任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建立了微信群、QQ群等,就是一種很好的做法,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比傳統(tǒng)的家長會更便于聯(lián)系和溝通。
2. 有效引領家長。班主任要善于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班級管理理念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家長,而不僅僅是將學生成績和日常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特別是不能讓家長“綁架”自己的教育活動??梢杂靡鏊宋恼?、名家觀念、教育小故事等方式傳遞科學教育理念,尋求家長支持與配合。
3. 有效發(fā)動家長。家長中也有很多能人異士,他們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有自己的人生感悟。班主任要大膽讓家長走進教室,走上講臺,給學生上課,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家長開放日、家校聯(lián)誼活動等,使所有家長共同參與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
科任教師與班主任身份相同,都是班級管理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長期的應試教育背景之下,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通常會為學科學習時間的分配問題你搶我奪,貌合神離,有的甚至互相敵視。這種積習至今在很多學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了教育效果,影響了班級管理。從功能和職責上講,班主任是一個班所有教師中的核心。如果班主任不能有效團結本班的科任教師,使他們共同參與班級教育與管理工作,這個班主任就是失敗的。班主任對科任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以誠相待,勤于溝通。毋庸置疑,不少科任教師認為,教育學生、管理班級是班主任的事。但如果班主任能與科任教師坦誠相待,多交流,有意識地引導科任教師加強課堂中的德育滲透,相信很多教師都是樂于合作的。
2. 熱情服務,精誠合作。很多時候,科任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并不全面,班主任就要熱情為科任教師提供必需的服務,主動幫他們解決難題,不能斤斤計較于工作量。特別是在面對學困生時,班主任要勇于擔當,主動尋求教育轉化的方法。
3. 明確目標,榮辱與共。班主任要努力使科任教師融入班級教育之中,使他們明確:班級建設與每一位教師都息息相關。學期初,班主任可以集中科任教師,共同探討學生教育和班級管理問題,明確提出班級建設目標,與他們一同努力;在組織班級活動時,邀請他們參與并交付他們一定的任務。
學生同樣是班級教育與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傳統(tǒng)的班干部管理模式就是發(fā)揮學生力量的方式之一。但這一方式正在逐漸被改變,小組教育、項目式管理等模式慢慢被引入班級管理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與管理,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積極倡導的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要善于在學生管理中放手,輕“管”而重“理”,借助學生的力量“理”好班級事務,“理”清班級管理。
1. 察言觀色,因人而用。一個班的學生,稟性各異,各具天賦。班主任要通過各種渠道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準確定位他們在自我教育與管理中的角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班級管理或服務崗位。除了傳統(tǒng)的班干部以外,要增設各種小組長,給學生更多的成長平臺。
2. 化整為散,各司其職。班級集體活動往往由于人數(shù)多,班主任難以統(tǒng)一協(xié)調和指揮。如果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組長負責指揮協(xié)調,效率將大大提升。如在跑操訓練中,可以若干人為一組,組長負責訓練本組成員,班主任負責檢查驗收,其效果將大不相同。
3. 豐富活動,培養(yǎng)能力。班主任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讓一些學生脫穎而出,得到鍛煉成長。要逐漸將班級活動的策劃與組織實施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過程中形成各種能力和素養(yǎng)。另外,學生之間的互相督促與幫助也是自我管理的模式之一。
如前所述,整合多方資源,共同參與教育管理,既可以讓班主任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也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文中開頭一圖其實可以繪制成如下模樣:
借助眾多力量,班主任工作正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樂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