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智榮 李雪峰
摘 要 師范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師范生今后從事小學科學教學工作最基礎、最基本的素養(yǎng)。強化對師范生科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行動化、具體化。探析師范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現狀,能為師范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策略的提出,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 師范生 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5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16
Abstract The core literacy of science subject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ost basic and basic literacy fo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engage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discipline literacy, it is the ac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cience disciplines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core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f science discipline; present situation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院校,承擔著為地方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合格師資的光榮使命。然而,相關研究者調查發(fā)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學科學教育教學還存在“科學專職教師比例偏低”、[1]“現有科學專業(yè)教師素質不高”[2]等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更好的順應“三位一體,訂單式”協(xié)同培養(yǎng)的新要求,[3]在五年制公費定向培養(yǎng)師范生中進行了綜合培養(yǎng)加科學學科素養(yǎng)強化培育的個性化培養(yǎng)改革,通過多年的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融入了一些新的思考。
1 經驗及啟示
1.1 注重對培育學生的遴選和培養(yǎng)
強化對師范生科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是為回應小學科學教學教師的現實之需,需綜合考察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一是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調研,充分尊重師范生的學習興趣和意愿,做到讓對科學有興趣的人來從事科學教學工作。二是做好學科背景知識的摸底,僅有興趣,而沒有相對應的背景知識的支撐,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習是難以為繼的。所以以高師前兩年的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地理等學科的學習情況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遴選出興趣較高、學科背景知識較為扎實的學生作為培育對象。三是堅持區(qū)域性和需求性的相統(tǒng)一,在注重前兩項遴選指標的基礎上,考慮各縣市的需求現狀,合理分布,統(tǒng)籌兼顧。
1.2 注重對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根植
教學理念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與質量,從我國科學教育課程改革歷程來看,從以往自然教學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新修訂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在吸收科學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呈現圍繞核心概念整合課程內容,基于學習進階確定學段分布的趨勢。[4]弄清教學理念的發(fā)展歷程,并用于指導教育教學實踐,能深層次的認識課程改革并付諸實踐。然而,教學理念的先導作用如果只做到新,而沒有扎根的話,也無異于“曇花一現”,難以起到對現實的指導作用。要做到用“先進理念武裝頭腦”,落實到課程教學實踐中,接好地氣,扎根于科學教育教學的現實土壤中,才能使教學理念生根,發(fā)芽,并茁壯成長。
1.3 注重對實踐能力的提升和訓練
小學科學課程的實踐性,對科學教師組織科學探究活動,開展諸如:演示實驗、指導小學生獨立做好及觀察實驗、引導小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等提出了較高的能力素質要求。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可以較好地提升和訓練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一是強化“規(guī)定動作”,即在探究實驗設計、觀察和使用科學教學儀器設備、熟悉科學實驗基本操作、繪制實驗裝置圖、進行實驗記錄和總結等方面技能,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及評價,做到一一過關。二是優(yōu)化“自選動作”,在開放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上做好做足文章,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典型和有結構性的問題的提出以及相關材料搜集和準備,激發(fā)內在動機,產生對科學事實及內在規(guī)律做出解釋和理解的求知欲,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提升其實踐應用能力。
1.4 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首要任務是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5]同理,要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養(yǎng),也勢必應該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上下功夫。首先,利用高師院校辦學優(yōu)勢,開發(fā)院內資源,一是建立科學課程網絡資源庫,為師范生提供優(yōu)秀教師的教案、教學案例、在線課程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等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資源,二是利用學院的文保名木樹種以及空地、綠化帶開辟種植園、飼養(yǎng)園等,提供真實情境探究活動。其次,利用湘西地區(qū),群山環(huán)繞,河流縱橫,地形地貌特點明顯,植被覆蓋率高,物種豐富等地理區(qū)域位置優(yōu)勢,為科學探究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如:組織師范生進行野生動植物觀察;農林牧副漁業(yè)養(yǎng)殖生產基地走訪;地形地貌研究;動植物標本制作以及“尋找湘西名木樹種”等戶外探究活動,挖掘科學課程的趣味性以及潛在的價值。再次,根據師范生的就業(yè)去向在湘西地區(qū),而湘西地區(qū)的教學經費投入相對不足,教學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鄉(xiāng)鎮(zhèn)小學和各教學點還比較多,實驗器材匱乏等實際存在的困難,做好廢物利用以及教具學具的制作。
1.5 注重對學習平臺的搭建和交流
搭建優(yōu)質科學課觀摩、教學競賽等學習平臺,有利于師范生的相互交流,實現共同提高。如優(yōu)質科學課觀摩,圍繞課中教師及學生的表現,展開“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等展開交流討論,吸取成功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方法策略等。又如以師范生教學競賽為依托,通過學習共同體組員互賽,增進全員參與和關注,推出優(yōu)異選手參加小組間的比賽,再通過系、院、校的層層選拔和篩選,并在老師們的指導和會診下,有組織的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獲得教學比賽體驗,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樹立榜樣引領作用。還可通過與一線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以及專家學者的交流和互動,在他們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情感。
2 問題及思考
2.1 培養(yǎng)的目的性需進一步加強
培養(yǎng)目標是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規(guī)格要求,如何突出全科培養(yǎng)科學方向強化的目的,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把脈目前湘西地區(qū)的小學科學教育現狀。特別是還存在:科學課程受重視的程度還不夠、專業(yè)的小學科學教師缺乏、兼職科學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科學教師工作任務偏重以及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不爭的現實。因此,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強化培養(yǎng)的目的性,在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上下功夫。強化科學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中的思維、創(chuàng)新及交流,實現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提升。
2.2 教學的探究性需進一步深入
科學教學的探究性呼喚具有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以及探究精神的老師,要讓有探究精神和能力的人來教探究課。這就需要在培育師范生科學素養(yǎng)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創(chuàng)新型和探究性活動的設計。使其親歷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探究材料設備的準備、探究后的反思及改進等這一過程,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探究為主的授課方式要得到落實,并不斷走向深入。假如,在開展科學探究前根本不做準備,生搬硬套他人的經驗,將使科學探究表面化、形式化,甚至將科學探究等同于動手做實驗,曲解了科學探究的本義。[6]
2.3 媒體的輔助性需進一步彰顯
小學科學課程涵蓋了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個領域的知識,有些教學內容如果沒有采用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是難以帶給小學生視覺沖擊以及親歷體驗的。如,地球內部的運動,四季的更替,日食、月食的產生,食物在體內的旅行等等這些內容的教學時。如果恰當地用媒體輔助,就可以在課堂內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給小學生以親身的體驗和感悟,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使得科學教學充滿活力。因此,樹立正確地媒體觀,有利于在今后的小學科學教學中,選好用好媒體設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媒體的課堂表現力,從而提高駕馭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能力。
2.4 職業(yè)的情懷感需進一步深厚
深厚的職業(yè)情懷能將師范生往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道路上導航。飽滿的工作熱情和職業(yè)情感所煥發(fā)出的堅強意志力量,能催生從教信念的堅定。盡管受到目前學科重視程度不夠、科學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等客觀存在的一些因素的影響,難免會造成一些消極的、負面的影響。作為一名準小學科學教師,如果沒有對即將從事對小學生的科學啟蒙教育懷有著深厚的感情的話,在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就會表現出畏難和退縮的情緒,也難以起到模仿和引領的作用,小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難以做到精心去呵護、去激發(fā)的。因此,職業(yè)的情懷感進一步深厚,能在今后的小學科學教育中達成以情動情、以情生情的美好愿景,最終實現以情深情。
3 結語
分析和思考師范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現狀,是對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學習和踐行。[7]地方高師院校立足學校辦學定位,結合時代特點及區(qū)域經濟情況,協(xié)同地方政府和小學對科學教師需求的數量和結構進行調研,科學預測,提出訂單培養(yǎng)計劃。同時,積極開展高師院校的科學教育教學改革,探尋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及內在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性,把脈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強化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行動化、具體化,為下一步提出師范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提供思路和參考。
基金項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成果 “三位一體,訂單式”協(xié)同培養(yǎng)卓越農村小學教學教師機制研究 16C1342;湖南省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基地成果
參考文獻
[1] 徐桂榮,楊翠娥.湘西州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現狀調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5(1):92-96.
[2] 楊柳,徐桂榮.小學科學教育現狀剖析及改善措施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233-234.
[3] 符智榮,李雪峰.“三位一體,訂單式”協(xié)同培養(yǎng)農村卓越教師機制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5(4):29-31.
[4]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32.
[5] 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49.
[6] 徐紅.科學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現狀與提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2(3):77-79.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S].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