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鋒哲
這是一組令山東人自豪的數(shù)據(jù):全國首個農產品出口規(guī)模超千億省份,2018年農產品出口產值達1150億元,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的22.7%,連續(xù)20年領跑全國。
與此相伴隨的則是,這些年來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擴大之勢,一些進口國管控措施不斷加強,提高了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要求和技術標準,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嚴重。
一邊是壁壘高筑,一邊卻能穩(wěn)健前行,山東是如何做到的?這些年,山東農產品出口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積累了哪些跨越技術壁壘的奧秘?當前企業(yè)還面臨哪些問題和訴求?前不久筆者赴農產品出口大市濰坊和煙臺,走訪企業(yè)、參觀車間、與政府部門座談,進行了深入的采訪調研。
國外技術壁壘高筑,該以何種態(tài)度應對?
在山東調研,從省里到縣里、從政府到企業(yè),談起農產品出口,必定會提及13年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實施之初所帶來的劇烈震蕩、慘重損失,以及此后的絕地奮起,聽來頗為驚心動魄。
關于山東農產品出口的故事,甚至可以從30多年前講起。
山東是全國農業(yè)大省。因與日韓地處同一緯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人就把農作物移到山東種植,種植成功率高,加上海運便捷,蔬菜貿易迅速發(fā)展。農產品對日出口便順理成章發(fā)展起來。
真正的考驗是在2001年我國加入WTO之后。
國外技術壁壘不斷高筑。自2002年起,許多進口國都提高了檢驗檢疫的標準,日本規(guī)定從我國菠菜中毒死蜱的檢出限量不得超過0.01ppm(百萬分率),高于對本國同類蔬菜檢測限量的100倍;一些主要進口國還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輸入深加工水產品添加劑多磷聚酸鹽、貝毒等檢測的限制性措施,檢測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對進口禽肉的檢測,不厭其煩、不厭其精。
2006年5月,更是成為一個歷史節(jié)點,日本開始實施《肯定列表制度》,這是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衛(wèi)生標準。其中,對264種食品中使用的734種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設定了51392個嚴格的殘留限量標準,沒有明確的農殘限量標準一律按照0.01ppm,其苛刻程度達到了極致,大幅提高了進口食品農產品的準入門檻。
濰坊,一直擔任著山東乃至全國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更是處于風口浪尖之上,最先受到沖擊。據(jù)介紹,這導致了當年濰坊的生姜產品先后27次被檢出農殘超標,慘遭銷毀和通報,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企業(yè)懵了,農戶也懵了。
寒流接踵而至,該何去何從?以何種態(tài)度應對?
就此放棄出口顯然是不可能,因為它聯(lián)結著多年培育的蔬菜產業(yè)、產業(yè)鏈上的眾多農戶和企業(yè);單純向企業(yè)施壓意義不大,農產品出口已不只是企業(yè)的自主行為,而是全社會的事情,靠單個企業(yè)做不到,靠分段管理的單個部門也管不了管不好;怨天尤人同樣于事無補,采用顯性技術措施維護本國利益,是世界通行做法……要跨過這道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提高自己,用優(yōu)良品質跨越國外技術壁壘。
必須政檢企齊心協(xié)力,部門聯(lián)動齊抓共管,形成提高農產品品質、跨越技術壁壘的鋼鐵聯(lián)盟,才能做好促進農產品出口這篇大文章!這是當年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的高度共識。
濰坊海關查檢二科科長李建軍2003年進入檢驗檢疫系統(tǒng),見證并參與了這十多年來農產品出口發(fā)展的全過程?!?006年,好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不能坐視不管,但也不能管死了,還得讓產業(yè)發(fā)展。記得肯定列表出來后,我們整整倆月都在研究,哪些是高風險農藥、種植過程中用了什么農藥,一項一項對著細摳?!崩罱ㄜ娬f,“回頭再看,當時整體決策和應對舉措太重要了!如果思路方向不對,也許許多產業(yè)就沒了,要么死了,要么就遷移了??墒乾F(xiàn)在你看,這十多年來,正好成了安丘乃至濰坊農產品出口大發(fā)展的時期。”
如今在濰坊,人們會津津樂道,“如果說,壽光是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安丘就是世界的‘菜籃子?!弊鳛槿珖卟顺隹诘谝淮罂h級市,安丘年出口蔬菜75萬噸,出口68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貨值約6.5億美元,約占山東省22%、濰坊市的71%。其中安丘生姜,出口量約占全國六成。大姜、大蔥、圓蔥的出口貨值分別占濰坊市的92.6%、75.5%、73.4%。
煙臺人也會自豪地說,全市農產品出口額2018年達34.47億美元,占全省1/5,全國1/20,居地市級首位。僅一個龍大集團,其出口冷凍菠菜就占到全國的1/5,粉絲類產品在日本市場占有率達到40%。
回顧入世以來山東農產品出口的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兩條脈絡:一條是技術壁壘不斷加碼,門檻不斷被抬高;一條是以高品質應對,在跨越中穩(wěn)健參與國際競爭,占有著越來越穩(wěn)固的出口份額。
“安丘模式”,最值得推廣的經驗是什么?
如何打造農產品出口的高品質?
這還得從2006年說起。面對巨大壓力,山東在全國率先頒布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性法規(guī)《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2006年),決定先從日韓市場為主、出口集中的濰坊安丘市開始試點,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qū)域化管理。
“安丘模式”由此而產生。經過多年的摸索,安丘已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科學指導、龍頭帶動、部門聯(lián)動、全民行動”的管理機制,健全了組織領導體系、質量標準體系、控制管理體系、檢測監(jiān)控體系、查詢追溯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多元化市場體系、誠信管理體系等“八大體系”,構建起了“源頭控制、過程監(jiān)管、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四道防線”,實現(xiàn)了源頭無隱患、投入無違禁、管理無盲區(qū)、出口無障礙,打造出了享譽國內外的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qū)。
2017年,山東省在全國首創(chuàng)“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區(qū)域化管理從“安丘模式”“濰坊經驗”到全省推廣,上升到國家標準,并在全國359個市縣推廣。
這些年,優(yōu)質安全成了安丘農產品的最大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也成為出口持續(xù)飛揚的密碼?!鞍睬鹉J健钡木璧降资鞘裁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