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
也許是繼承了關氏先賢的基因(祖父關純厚曾擔任20余年的奉天貧兒學校的義務校長),對慈善有著一種自省力與自驅(qū)力。2000年入職北方網(wǎng),工作的性質(zhì)開始有了很大的社會屬性。于是,開始萌發(fā)了組建慈善志愿者團隊的想法。不久,便自行“找上門來”,找到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向相關負責人談了想組建“天津市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的想法。因為,這畢竟是天津市第一支慈善志愿者組織,協(xié)會一開始非常慎重。但經(jīng)過多次溝通,協(xié)會開始有了一定的信任,于是,在2002年年初,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正式成立。
至此,這支慈善志愿者隊伍開始活躍在天津市的慈善事業(yè)之中,從長期扶助嘉陵北里貧困社區(qū)的兒童,到積極參與各類慈善公益活動,再到自發(fā)策劃組織為養(yǎng)老院老人拍照、為盲童學校的孩子捐聲音、為天津市兒童福利院捐獻衣物等多項慈善活動……直至在2003年榮獲天津市“學習雷鋒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的稱號,我本人也入選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的理事。
在這期間,我不斷地用文字記錄了我及伙伴們的慈善之路,以及從付出中所獲得的成長與快樂。于是,為慈善而書成為我寫作中一個令人溫暖的主題,也因此而留下了一篇篇令今天回首過往的我依然為之心動、心享的文字。我愿意將之分享給更多的人,分享那片慈海里的點點帆影,那段善行中的斑斑足跡,以及那群菁心向善的年輕人快樂成長——
2002年1月12日,天津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成立,曾任天津市副市長,時任天津慈善協(xié)會會長的陸煥生先生蒞臨成立儀式,莊嚴地向這支天津市第一支慈善志愿者隊伍親授一面綠色的隊旗,他們在慈善的旗幟下,莊嚴地舉起了右手,以自己的人格承諾:我承諾——我志愿加入天津慈善志愿者隊伍……
從此天津慈善志愿工作翻開了歷史性的篇章——
因愛而同創(chuàng),為美而共享
——為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成立而作
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大眾,不僅僅是青年人永恒的責任,更應該成為青年人的志向與夢想。
在公元2002年1月12日,4 1位青年人就以實際行動開始履行這份社會責任,開始追求這份夢想與光榮。他們在慈善的旗幟下,莊嚴地舉起了右手,以自己的人格承諾:我承諾——我志愿加入天津慈善志愿者隊伍……
就這樣,我們這支由北方網(wǎng)的員工和網(wǎng)友共同組成的,天津第一支慈善志愿者隊伍從此誕生了。就這樣,天津慈善志愿事業(yè)的第一步就從我們的腳下邁出。
也許我們只是這個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一粒石子,也許我們只是這個事業(yè)升騰中的一架云梯,但我們依舊無悔,依舊自豪,因為我們是開創(chuàng)者。
在未來的日子里,也許會有人退出,但我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不斷地加入。因為我們投入的是充滿愛的事業(yè),用關愛來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扶助來品味人間的溫馨,用付出來體驗人性的升華。這才是人生最優(yōu)美的旋律,這才是世間最動人的詩篇。我們的心靈會因此多一份慰籍,我們的生活會因此多一份美妙。
在一次次付出中,我們會變得更加自愛,因為只有懂得珍愛自己,才有資格關愛別人;我們會變得更加自強,因為只有不斷的自強,才能更有力量扶助弱小。
因為愛所以愛,我們今天因愛而同創(chuàng),明天我們必將會為美而共享。
寫于2002年1月13日
無論是在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成立前,還是成立后,北方網(wǎng)的年輕人們始終對慈善公益事業(yè)抱有一份發(fā)自初心的共鳴,一種知行合一的表達。2001年8月10日,當天津市兒童保健所張家信所長所作的,有關“苯丙酮尿癥(PKU)”的科普講座在北方網(wǎng)視頻播出以后,一項歷時1個月的由北方網(wǎng)和廣播電臺經(jīng)濟頻道聯(lián)合發(fā)起的以“拯救‘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的慈善活動就此展開——
“拯救‘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活動側(cè)記
這一切都源于一封寫自PKU患兒家長,直接寄到北方網(wǎng)CEO手中的信。于是,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們立刻行動起來,向這些不幸的孩子伸出我們的手!
同樣是很快——制定詳細的策劃案、制作專題頁面、與市慈善協(xié)會進行溝通、向其他新聞媒體發(fā)出通告……每一項工作都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進行著,因為大家都非常清楚:對于尚未放棄治療的9名患兒來說,時間真的會決定一切!
繼北方網(wǎng)之后,《每日新報》很快就刊登了相關的文章,廣播電臺經(jīng)濟頻道更是提出要和北方共同發(fā)起一個“拯救‘不食人間煙火的孩子”的活動。就這樣,有關PKU、有關25名患兒的消息通過網(wǎng)絡、通過電波很快就傳遍了津沽大地、傳遍了海河兩岸……
在短短兩天內(nèi)收到的捐款捐物超過了兩萬元,此后在患兒許鴻儒家舉行的捐贈儀式更是將這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那是一個極其不幸的家庭,13歲的大女兒許鴻蕊是典型的PKU患兒,因放棄了治療而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5歲的小兒子許鴻儒又是一個PKU患兒,在親朋的幫助下一直在飲用藥奶。治療是有效的,許鴻儒的智力隨著年齡在正常地增高著,然而家里的債務也在同步地增高。7萬元,對于每月只有1000元收入的許家無疑是極其沉重的,甚至是難以承受的。但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不再給社會增添一個負擔,許鴻儒的家人在義無返顧地堅持著、堅持著……
那是一個非常炎熱的下午,北方網(wǎng)、廣播電臺的記者來了,《天津日報》《每日新報》的記者來了,《假日100天》和電視臺的記者也來了。他們的到來不僅是為了完成采訪,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完成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社會職責。家樂福南開店和龍城店的店長來了,他們一大早就奔赴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為許鴻儒買來了價值5000元的藥奶。天津市康諾營養(yǎng)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帶著全體員工的捐款來了,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60多歲的常務副會長趙玉衡也來了。當這位老會長代表慈善協(xié)會將捐贈證書一一頒發(fā)給上述單位的代表時,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真誠的企盼——許鴻儒,你要好好地成長!
告一段落,并不等于結束,因為PKU每年都要有1/6000的發(fā)病率!我們期待著,期待著有更多人能為那些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患兒獻上一份真正的愛,我們更期待著在不遠的將來,天津市也能和北京、上海一樣出臺一項社會救助PKU患兒的法規(guī)。畢竟我們的捐贈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畢竟我們的援助能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多一份智慧,少一份癡愚,我們期待著,我們也必將繼續(xù)努力著……
寫于2001年9月20日
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大隊成立以后,一邊積極參與社會方法方面組織的慈善活動,同時開始自行發(fā)起、策劃、組織實施各類慈善公益活動,從定向扶助嘉陵北里貧困家庭20名兒童,到發(fā)起“為腦癱孤兒捐獻衣服活動”,募集衣服500件;從發(fā)起“最美夕陽紅·為養(yǎng)老院老人拍照”活動;到發(fā)起有天津9所高校大學生參加的“為盲童捐聲音”活動,有天津9所高校大學生參加,再到發(fā)起“攜手可可西里”系列活動,捐贈電腦、制作網(wǎng)站、捐獻書籍、初建圖書館;從參加天津媒體聯(lián)合助殘活動,到參加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動……在天津市慈善事業(yè)的方方面面都活躍著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的身影——
聚焦每一片夕陽 ?留住最美好瞬間
——“最美夕陽紅·為養(yǎng)老院老人拍照”
活動啟動倡議書
每個人都企盼人生的豐富多彩和幸福美滿,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的生活卻是殘缺的,殘缺得只有單調(diào)和寂寥,只有灰色和孤獨。比如養(yǎng)老院里的老人們,尤其是那些無親無友無家的“三無”老人。
于是想為他們帶去一縷色彩,帶去一些笑聲,帶去一絲溫馨,帶去一種關懷。
于是想到了拍照——
因為我們可以想象,還會有多少人能想起在他們的面前舉起相機,甚至還可以在想象中替他們追溯——最后最后的一次拍照會是幾年前……
那就讓我們行動吧,用我們的快門聲喚起老人們的歡笑聲,用我們拍下的美好瞬間為老人們留下一段永久的快樂時光。
在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一個基本宗旨,即主要以扶助貧困兒童展開慈善志愿工作。在天津市慈善協(xié)會的幫助下,天津市南開區(qū)嘉陵北里幾個貧困家庭的孩子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中。從此南開區(qū)嘉陵北里居委會里的扶貧助弱工作就有了一個堅強的后盾,社區(qū)里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就有了一群充滿愛心的叔叔和阿姨。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南開區(qū)嘉陵北里居委會將一面刻有“品高德重 真心英雄”八個金字的匾額送到了北方網(wǎng),以感謝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多年來對他們的幫助和支持。
“品高德重 真心英雄”
——慈善志愿者的夢想與光榮
王琦,一個11歲的單親女孩,和母親靠低保相依為命。在2002年春節(jié)的5天里,她和北方網(wǎng)網(wǎng)友的叔叔阿姨們來到了美麗的山東榮城天鵝湖。后來,在《紅領巾報》上,我們讀到了王琦看到天鵝時的那份欣喜,那份快樂。這份欣喜不僅僅來自大自然景色的美妙,更來自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美好;
李晶,她的父母都是盲人。同樣在那一年春節(jié)的初五,李晶和其他6個小伙伴在兩位網(wǎng)友志愿者的帶領下,第一次走進他們向往已久的水上公園,第一次吃到了同樣令他們心動已久的麥當勞的漢堡和薯條……500元的食品一掃而光,在驚訝中志愿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生活,他們的成長;
安妮,同樣是一個單親的孩子,家庭的貧困,父親的冷虐摧殘著這個剛剛8歲的弱小女孩。在志愿者大隊第一次去看望孩子們的時候,將一個漂亮的洋娃娃送給了她,臨到大家離開時,她還怯怯地問居委會主任:“這個娃娃真的就給我了嗎?”這個情景像烙印一樣深深印刻在了大家的腦海里。從此,無論是在日常的學習輔導中,還是在課外安排的活動中,安妮都是大家的寶貝,是大家的最愛;
辛夢先,一個患有先天性腦癱的殘疾男孩。當志愿者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被他那說快板的天賦所折服了。于是,在慈善協(xié)會舉辦的現(xiàn)場慈善募捐電臺直播中,在北方網(wǎng)家庭日的活動中,在與津門小畫家的慶六一聯(lián)誼中,我們就聽到了他的《長征》,他的《武松打虎》……
在整整3年里,志愿者們無時不牽掛著已與他們心心相連的孩子們,無處不奉獻著自己最寶貴的真心和摯愛,無時無處不在實現(xiàn)著自己的那份夢想——
無論是在紅光農(nóng)場果園采摘中,還是在熱帶植物園瀏覽中;無論是在科技館課外學習中,還是在自然博物館和海洋世界的參觀中;無論是在北方網(wǎng)家庭日親如一家的溫馨中,還是在節(jié)假日里和孩子們的聯(lián)歡中;無論是在課外輔導教室的建設中,還是在社區(qū)扶貧基金的建立中,志愿者們用自己的真愛呵護著孩子們,用自己的樸實感染著孩子們,用自己的慈善影響著孩子們,用自己的學識幫助著孩子們。
2004年,嘉陵北里一下子出了6位大學生,對這個處于城市邊緣上(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社區(qū)真是破天荒的事情。從高考前的課外輔導到考后的學校選擇,從慈善助學金的爭取到勤工儉學的安排,志愿者始終與他們相伴,始終與他們同行。
3年來,已經(jīng)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孩子們做過輔導,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孩子們慷慨解囊;3年來已經(jīng)有許多人從給予中獲得了快樂,有許多人從奉獻中感受到自己從未體現(xiàn)過的人生價值。
3年來,志愿者們用關愛來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扶助來品味人間的溫馨,用付出來體驗人性的升華,用慈善獲得心靈的慰藉。
在一次次地付出中,他們變得更加的自愛,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懂得珍愛自己,才有資格去關愛別人;他們變得更加的自強,因為他們懂得只有不斷的自強,才能更有力量去扶助弱小。
夢想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實現(xiàn),人生就這樣一步一步被升華!
寫于2004年10月25日
很快,北方網(wǎng)慈善志愿者大隊的隊員們與嘉陵北里的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有一個叫安妮的9歲女孩格外引起大家的關注。當然,對于這個只跟失業(yè)的父親一起生活的,漂亮卻又充滿憂郁的孩子給予了更多的關愛。2004年的大年初四,大家將安妮接到我的家,一起參加我們的新年聚會——
代安妮寫的一篇感受
安妮是我們慈善志愿者大隊幫扶的一位單親小朋友,初四那天我們把她接到我的家里參加隊員的聚會。下面是我代小安妮寫的一篇感受:
早就聽居委會的劉主任說,等到過年初四的那一天北方網(wǎng)的叔叔阿姨們要接我到關叔叔家過年,我特別高興,一天天地盼著,天天都在心里悄悄地數(shù)著日子。
這一天終于到了,一大早又高又大的呂叔叔就把我用汽車接走了,可是關叔叔家太遠了,坐了老半天的車才到。
一進門就看見有許多的叔叔阿姨,特別是阿姨們都穿著漂亮的衣服,好看極了。一位叔叔開始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唱的歌我沒聽過,聽叔叔說是他自己編的歌,我不太信,但我沒有說。
后來,一位阿姨給我講童話,講了老半天,可是那些故事早就從叔叔阿姨送我們的書里看好幾遍了,但我還是一句話不說地聽完了,記得居委會劉主任說過,這叫禮貌。
再后來就是吃午飯了,在桌子中央擺了一個鍋,叔叔阿姨們都夾肉和菜放到里面,過一會兒再夾出來吃??墒牵铱匆娪袃蓚€叔叔不往鍋里放東西,也一樣從里面夾肉和菜吃,我沒好意思問他們?yōu)槭裁春痛蠹也灰粯印?/p>
叔叔阿姨都往我的碗里夾東西給我吃,但我吃了一點就不吃了。
一是我一高興就不餓了, 二是我有一次聽老師說過,這樣互相夾菜吃特別不衛(wèi)生,我也沒好意思說。后來,關叔叔也不吃了,和我說起了悄悄話,鼓勵我好好學習,將來就會有一個比關叔叔家更好的家,好讓爺爺、奶奶和爸爸住。關叔叔說的離我太遠了,但我還是記住了,因為他是這些叔叔阿姨中官兒最大的。
在阿姨中我最喜歡一個圓臉大眼睛的阿姨,我特別愛玩她的頭發(fā),那位阿姨可好了,一點也不生氣。后來,我還給阿姨編了一個小辮兒,也不知道她愿意不愿意。
關叔叔還送給我一個漂亮的布娃娃當作過年的禮物,我抱在懷里真的很喜歡,可總是不相信這是真的,臨走還在問關叔叔:這個真的是給我了嗎?
最后還是呂叔叔把我送回了家,和這么多的叔叔阿姨玩了一天我真高興,真的想天天都和他們在一起。
還有一件事我也沒好意思說,就是這篇文章根本不是我寫的,要是交給語文張老師看,分數(shù)肯定不會比我的作文高!
寫于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