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宇
理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老年投資者以科學的理論法則來指導理財行為,會更具有規(guī)劃性和科學性。正確運用一些經濟學原理,老年投資者可以解決理財中的大部分問題,既能規(guī)避風險,又能投資盈利。
墨菲定律:以防萬一的心理準備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其根本內容是,事情如果有出錯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多小,它總會發(fā)生。墨菲定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比如一個人臨時有急事,需要去車站乘車出門時,他排隊的窗口購票的速度總是最慢。
在理財領域,墨菲定律的作用是提示投資者“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任何投資都有可能會造成損失,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做好這種心理預設,老年投資者在面對理財過程中出現的糟糕情況時,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避免自亂陣腳,也能有效做到及時止損。
72定律:復利計算法則
72定律是指在不拿回利息的情況下,通過利滾利(即按復利計算),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大約為72/年化收益率。例如,最初投資金額為10萬元,年利率為9%,按照復利計算,本金多少年能變?yōu)?0萬元?答案是72/9=8年。
在沒有精確的復利表的情況下,老年投資者通過掌握簡單的72定律,能夠為收益的計算提供很多便捷。同時,為了縮短財富增長周期,老年投資者可以根據復利計算結果進行合理的投資組合,使投資組合的年回報率在可承受范圍內達到最大化。
4321定律:合理配置家庭收入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對家庭收入進行合理分配,老年投資者既能合理地規(guī)避風險,又能投資盈利。4321定律是指家庭資產合理的配置比例應為:家庭收入的40%用于買房、股票、基金或其他方面的投資,財富保值增值;30%用于家庭生活開支,保證基本生活;20%用于銀行活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10%用于購買保險,管理人生風險。這是一種科學支配家庭收入的投資理財方法,能夠讓老年投資者的收入在投資獲利與保障生活之間達到很好的平衡。
80定律:高風險承受度
對于投資理財來說,風險自然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所謂80定律,就是指在理財投資時,投資者購買高風險投資產品的資金比例不能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這一定律主要運用于股票投資方面,比如,60歲時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可超過理財資金的20%。80定律強調了年齡與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需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值。
雙十定律:合理配置家庭保險
雙十定律是指投資者的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為宜。比如,張老頭的家庭年收入為20萬元,那么他家的保險總保額應在200萬左右,而總保費應在2萬元左右。老年投資者可以通過“雙十定律”的保險原則,對個人乃至家庭的保險規(guī)劃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訂制與評估。
31定律:每月負擔的房貸金額
31定律是指投資者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不宜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比如,家庭月總收入為15000元,則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不應超過5000元。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家庭資產比例結構就會缺乏穩(wěn)定性,面對突發(fā)狀況的應變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質量也會收到嚴重影響。根據31定律,老年投資者可以推算出能夠承擔什么價位的房子,以此為購房依據,有助于長期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家庭財務狀況。
值得提醒的是,以上投資理財定律雖然具有相對的科學性,但只能提供方向和參考,老年投資者不能照本宣科和生搬硬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老年投資者應結合自身的財產狀況和實際需要,合理地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