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妹
摘 要:馬鈴薯又被稱為地蛋、土豆,洋山芋,近些年來在我國各省種植面積普遍提高。隨著現(xiàn)在加工技術(shù)的進步,人們更加喜歡馬鈴薯類食品。但是,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極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引起產(chǎn)量下滑,造成嚴重經(jīng)濟損失,對此本文介紹幾種常見病害癥狀的識別與防治方法,希望對馬鈴薯種植有幫助。
關(guān)鍵詞:馬鈴薯;病害;識別
馬鈴薯是屬于茄科草本植物,具有生長周期短的特點,食用部位在塊莖,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水稻和玉米。馬鈴薯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產(chǎn)出,中國是世界上馬鈴薯產(chǎn)量最多的國家。但馬鈴薯生長極易產(chǎn)生病害,農(nóng)戶需要學一些簡單的識別方法識別病害并進行防治。
一、馬鈴薯特征
1.馬鈴薯生長形態(tài)
馬鈴薯不同品種其形態(tài)各異,但是都是依靠塊莖進行生長繁殖,馬鈴薯植株平均約為60cm,成熟馬鈴薯多為圓形、橢圓以及長圓形。馬鈴薯表皮黃色居多,薯肉多為白色、淡黃色、黃色,極少數(shù)為紫色。
2.馬鈴薯使用用途
作為一種既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蔬菜的作物,馬鈴薯營養(yǎng)成分非常齊全,在有些國家甚至被稱為第二面包作物。馬鈴薯食品已成為目前的一種消費時尚,在快餐店被作為薯條,有些廠家也會制作成薯片等膨化食品。馬鈴薯不但塊莖可以被食用,其莖葉也可以作為飼料,給家畜食用,莖葉也可以作為肥料進行使用,所有說馬鈴薯的用處非常廣泛。
二、馬鈴薯病毒病癥種類特征及防治措施
1.馬鈴薯病癥種類特征
馬鈴薯病癥的種類特征分為以下幾種:
(1)花葉病毒病?;ㄈ~病毒病可以使馬鈴薯減產(chǎn)15%左右,通常表現(xiàn)為斑駁花葉,葉片平展,不萎縮,不凋落,但葉面的顏色會稍微有些區(qū)別,可以通過顏色進行辨別。過敏的馬鈴薯薯種會出現(xiàn)頂端壞死或出現(xiàn)葉片萎縮,植株矮化的現(xiàn)象。此病毒可以通過汁液對周圍茄科或者其他品種蔬菜進行傳染,傳播范圍相對較廣。
(2)卷葉病毒病。卷葉病毒病可以使馬鈴薯減產(chǎn)20%左右,患卷葉病度病毒植株葉片頂部會變黃,部分葉片邊緣會變?yōu)樽霞t色。植株被感染后,葉片會出現(xiàn)卷曲,褪色的現(xiàn)象,用刀切開,會發(fā)現(xiàn)切面有網(wǎng)狀壞死,此病毒可以通過蚜蟲進行傳染,嫁接技術(shù)也會增加傳染概率,此外帶毒塊莖成長的植株或有病的苗均屬于病毒來源。
(3)重花葉病毒病。重花葉病毒病的危害性很大,與前兩種病毒相比,重花葉病毒病會使得馬鈴薯減產(chǎn)更加嚴重,根據(jù)馬鈴薯的品種不同,癥狀表現(xiàn)形式也會有所區(qū)別,通常情況下,感染此病毒的馬鈴薯葉片會有明顯皺縮,頁面背部出現(xiàn)壞死,形成條條斑塊。
2.防治馬鈴薯病毒病癥措施
花葉病毒病的防治,選取無毒且耐病性極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并周圍遠離其他茄科植物,防止相互傳染;卷葉病毒病的防治方法,選取種薯時要選擇進行脫毒培養(yǎng)的馬鈴薯,種植時要注意使用殺蟲劑對蚜蟲進行毒殺,減少病毒傳播途徑;重花葉病毒病,選取一些無毒的種薯,將馬鈴薯與攜帶病毒的其他農(nóng)作物隔離種植,切斷傳染源。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馬鈴薯病毒病進行防治。
(1)選取優(yōu)良種薯。不管是什么品種的馬鈴薯都可以通過薯塊對病毒進行傳播,種薯作為病毒病的攜帶來源,選擇優(yōu)良種薯是非常重要的。對脫毒種薯進行種植,加強管理,防止進行傳染。薯地的選擇也是有要求的,盡量選擇地勢平坦開闊,臨近水源且交通方便的區(qū)域進行種植,薯地周圍盡可能不要有其它馬鈴薯品種或者其它茄科類植物種植。催芽可提前出苗,壯苗、齊苗增加每株主莖數(shù),促進早結(jié)病癥薯和成齡抗性的形成。
選用具有抗病性的良種,一種病秧里可能包含幾種病毒,各種病毒在馬鈴薯品種上反應(yīng)也不同,因此抗病毒育種十分復雜,很難能兼顧到多種病毒的種薯。
采用無毒種薯,建立繁殖無毒種薯基地,在高海拔地區(qū)進行無毒種薯的繁殖,種薯基地遠離茄科類植物的種植范圍,此外防止病蟲害的侵擾也是非常必要的。條件允許的種植區(qū)域可以推廣馬鈴薯植株莖尖栽培的方法,利用病毒達不到馬鈴薯生馬鈴薯生長細胞的原理,進行組織截取、培育,獲取無毒馬鈴薯植株,控制馬鈴薯病毒。目前市面上種植廣泛的種薯品種主要是內(nèi)薯7號、中薯2號、大西洋等。
(2)耕種時間。夏季和兩季作物進行留種也是為了防止種薯退化的一個有效方法。在寒冷地區(qū),正常是在春天進行播種;溫度稍高一點的無霜地區(qū),一年可以種兩茬馬鈴薯,春秋兩季進行播種,秋季播種收獲的馬鈴薯作為下次種植的種薯。溫度對馬鈴薯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在馬鈴薯生產(chǎn)季節(jié),溫度過高,會抑制馬鈴薯植株成長,降低抗病力,更加重馬鈴薯病毒病的傳播,所以馬鈴薯適合在溫度較低且晝夜溫較大的北方生長。高溫還會有大量傳播害蟲產(chǎn)生,病毒傳染速度加劇,馬鈴薯抗藥性下降,加劇病蟲害的發(fā)病率。
(3)化學防治?;瘜W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利用化學藥品可以防治土地的退化,也可以防止蚜蟲幼蟲在土壤中的殘留,蚜蟲傳播病毒的速度比植株間相互傳播更加迅速。在齊苗后發(fā)現(xiàn)蚜蟲初期,使用5%啶蟲脒乳油按每畝20-30毫升的計量進行配比或者使用吡蟲啉可溶液每畝15毫升左右進行噴灑,消除蚜蟲針對馬鈴薯病毒病癥還可以選用病毒鈍化劑,如20%病毒靈、25寧南霉素等。
(4)生存土壤。加強對馬鈴薯栽培管理,促早熟,確保增產(chǎn),盡量避免在高溫下結(jié)薯,防止病毒害的產(chǎn)生。還應(yīng)針對不同的地區(qū)選擇適合的時間進行播種,利用高畦土地進行栽培,合理使用化肥,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出,防止交互感染,對種植土地必須勤翻地,避免連作。
三、結(jié)語
為防治馬鈴薯病毒蔓延,其春播時間應(yīng)盡量提前,切塊播種時,需要用酒精進行切刀消毒。合理施肥,應(yīng)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shù)氖┝?、鉀肥。提前收獲可獲得更多健康無病薯塊,防止病毒傳到塊莖。提早發(fā)現(xiàn)患病植株,盡早消除,減少病毒菌源,是最便利、最有效防止馬鈴薯感染病毒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秀鵬.馬鈴薯常見病害識別及防治技術(shù)[J].種子科技,2018,36(06):101+103.
[2]郭秀榮.馬鈴薯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方法與措施[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