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科學技術(shù)水平也在迅速提高。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是認識世界、收集信息、獲得審美體驗、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同時,閱讀也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有效、最直接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學生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有效閱讀率下降?;诖耍恼伦髡邚膶W生的角度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學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以學生的視角深入研讀課文
教師在課前深入研讀課文,堅持從學生的角度認真閱讀課文。在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從長遠來看,能夠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更有效地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
目前,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在備課時,還是以語法知識、框架為中心點備課,完全會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導致許多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偏低。因此,要想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教師在講解一篇課文時,不能以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評判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而要重新對文章進行解讀,確保自己有新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解讀這篇文章,結(jié)合高中生的思維、個性特點和想法,帶著“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等問題去閱讀課文[1]。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平時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預測學生閱讀時會遇到的閱讀難題、誤讀等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從學生視角解讀課文,貼近學生現(xiàn)實,制訂相關(guān)的教學內(nèi)容、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
二、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第一要務教學
只有滿足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有效甚至高效地教學,而且滿足學生語言學習需要是教學的首要任務。為了滿足學生的語言學習需要,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是什么。如果課堂預習達不到教師想要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空出課堂預習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文。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解決學生的普遍性的問題,再來逐個解決相關(guān)性的問題。如教學《阿房宮賦》時,首先,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提出了很多簡單的問題。其次,教師告知學生:“一堂課也就40分鐘,很多問題你們能自己解答,為什么要問我呢?請把最難的交給我,我想試試我能不能回答。”最后,學生受到教師的激勵,重新閱讀課文,并總結(jié)出他們認為有難度的問題交給教師解答,如此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
三、以有變化的教學增強課堂吸引力
高中課程中,有很多小說類的課文,學生也很喜歡這類課文。但大多數(shù)的教師,對于小說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是先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再梳理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欣賞人物形象,最后總結(jié)小說主題,分析小說寫作特點[2]。這樣的教學結(jié)構(gòu)不僅消除了學生對于這篇小說學習的閱讀,還打消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想法,對小說中描寫的層次變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可以根據(jù)“別里科夫之死——別里科夫是自殺,還是他殺”的情節(jié),利用故事的主線引導學生閱讀,將課文學習轉(zhuǎn)化為偵探破案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通過“案發(fā)背景”“現(xiàn)場勘查”“人物檔案資料”“有關(guān)人士采訪”“結(jié)案報告”等方面合作探究,了解整篇小說,并深刻記憶。這種形式的小說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四、結(jié)語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學習任務不會隨著壓力大小而增減。那么,如何在這種環(huán)境下,提升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呢?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立場,從學生的角度來閱讀理解,滿足學生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增強自我的獲得感,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喬翔. 基于學生立場著眼語文素養(yǎng)——例談“好語文課”設計的基本策略(上)[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6(20):17-19.
[2]周素穎. 基于學生立場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J]. 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 2017(3):49-52.
作者簡介:王書君(1979—),女,布依族,廣西南丹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