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笑
學(xué)校正門前有一條街道,街道兩旁擠滿了各種店鋪。這些店鋪最大的不過二十多平米,最小的甚至算不上屋子,只是一條窄窄的巷子,主要賣輔導(dǎo)資料和文具。還有燒餅鋪、包子店、飾品店、書屋、零食店……總之,能滿足學(xué)生日常生活需求的店鋪,都擠在了這條街上。
每周日下午五點左右,同學(xué)們返校,這條街道便迎來了一周之中最熱鬧的時候。這里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擁擠的人流分為兩大派,一派是住校生,一派是走讀生。
你看,像“大款”似的,滿心歡喜地在店里鉆進鉆出的,通常是住校生。因為那個時候,大家兜里都揣著一個星期的生活費,是最最闊綽的時候——看到好看的本子,買一個;去零食店,把一個星期的“存貨”備齊,再買幾串熱騰騰的關(guān)東煮;最后去奶茶店,打包一杯邊走邊喝。“肉足茶飽”之后,打一個響亮的飽嗝,背著鼓鼓囊囊的書包,心滿意足地踏進校門。
與那些火急火燎的、趕在進校之前瀟灑一回的住校生不同,走讀生更像是江湖經(jīng)驗豐富的“老大”。他們逛店的機會多得是,更和老板有了“交情”,招呼一句,便可以賒上一回賬。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是不屑于擠人堆的。這就跟北京人不去擠故宮,廈門人不去擠鼓浪嶼一個道理。
上課鈴聲響起,剛才還喧囂著的街道頓時安靜下來,給人一種繁華過盡的落寞之感。夜燈初上,小店老板們有的坐在門口抽起了煙,有的端著碗“刨”起了飯,有的則互相串起了門……晚霞吻著夕陽,這時的小街,仿佛又充滿了生活的詩意。
不知過了多久,放學(xué)的鈴聲響了,走讀的孩子們?nèi)齼蓛傻爻隽诵iT,散在小店門口,原本安靜的街道又靈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