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歡
交納黨費,是每位黨員應盡的義務。在一些老黨員看來,交納黨費,不僅是義務,更是一種對黨堅定信念的表達。在江西吉安這片紅土地上,就有這樣一位88歲的離休干部,他一生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嚴于律己,離休后依然發(fā)揮余熱,為全縣老年人教育工作和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彌留之際,他仍感念黨恩,立下遺囑,將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5萬元錢交最后一次黨費,完成“一生跟黨走”的心愿。他就是安福縣委黨校原副校長、安??h關(guān)工委原常務副主任、安??h老年大學原副校長劉友生。
勤勉奉獻“能做的一定全力去做”
劉友生出生于1931年,1949年入伍,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部隊期間,他曾兩次立三等功,兩次受到首長通令嘉獎。1957年,他轉(zhuǎn)業(yè)到四川珙縣工作,1976年從四川珙縣調(diào)至江西安??h,后任安福縣委黨校副校長,1987年經(jīng)縣委批準離休,離休后先后擔任縣關(guān)工委常務副主任、顧問、縣老年大學副校長。
離休后,劉友生不忘初心,積極投入老年人教育和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中,先后十多次獲得省、市、縣“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2011年,他80歲時被評為全縣“十佳老有所為標兵”。
作為安??h老年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劉友生為縣老年大學傾注了大量心血。縣老年大學成立之初,沒有教學場地,借了一棟沒有課桌、門窗破舊的房子使用。劉友生自籌1萬多元錢,添置桌椅,修理門窗。滿足了基本的硬件條件后,為了讓老同志汲取政治營養(yǎng),劉友生首先想到了創(chuàng)辦老干部政治理論班。從1993年開始,縣老年大學每年舉辦一兩期老干部政治理論班,劉友生除擔任管理人員外,還無償擔任授課教師。1995年,安??h修建老干部活動中心和老年大學,當時,縣財政撥款15萬元,仍有較大的資金缺口。為此,劉友生又四處奔走,積極爭取社會資助,共籌集資金35萬元,為縣老年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安??h老年大學兩次被評為全省老年教育“先進集體”,都與劉友生的努力密不可分。
“老年大學讓我做的,我能做的,我一定全力去做。”劉友生曾說。2008年從副校長兼教務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后,劉友生主動要求到老干部閱覽室為老同志服務。每天早晨,他早早地來到閱覽室,將閱覽室打掃干凈,并整理好書報。而他自己也從未停止學習,每期雜志、每份報紙,他都會認真翻閱,勤做筆記。
在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上,劉友生同樣兢兢業(yè)業(yè)。在縣關(guān)工委工作期間,劉友生經(jīng)常為全縣中小學校的青少年作思想道德講座和報告。給學生講課,由于沒有教材,且對象不同,講起來并不容易。但劉友生常學常新,善于聯(lián)系實際,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身邊人的事例來講,每次去各中小學校講課,都備受學生歡迎。1997年,劉友生被吉安地區(qū)關(guān)工委授予“全區(qū)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4年,被中共安??h委、安福縣人民政府授予“全縣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關(guān)工委開展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專題講座活動,我是駐安福聯(lián)絡員,原本請了一位老同志去給學生講課,結(jié)果那位老同志家里有急事,去不了。我只好找到劉友生,請他幫忙。他說:‘抗戰(zhàn)故事我最清楚。就欣然答應了。由于時間緊,他連夜備課到晚上12點半,那堂課他講得非常精彩,贏得了學生們的多次鼓掌。”提起這段往事,安??h委黨校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陳耀文心中充滿感激和敬佩。
因為曾擔任安??h委黨校副校長,理論素養(yǎng)深厚,劉友生常被邀請去各鄉(xiāng)鎮(zhèn)、縣直單位上黨課。“他總是說,退下來了還能為黨工作,發(fā)揮余熱,這是最幸福的事。”安??h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黃勤印象中的劉友生,在講臺上永遠激情滿滿,“你能感覺得到,一上講臺,他的精神狀態(tài)就會變得特別好?!?/p>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離休32年間,劉友生給老同志、青少年、在職干部群眾講課達1500次,受眾達10萬人次。
嚴于律己“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
生活中,劉友生省吃儉用,衣著樸素。一身整潔的舊軍裝、一頂草綠色舊軍帽、一雙解放鞋,是他最常見的裝扮。即便是添置新衣服,他也是從地攤上買的。多年前,想到他常去鄉(xiāng)鎮(zhèn)上黨課,兒媳周清梅在商場給他買了一件68元的打折襯衫,他知道后卻責怪道:“花這么多錢干嗎,這跟我在地攤上買的10元錢的有什么區(qū)別?”縣委黨校給他分的一套筒子樓,他一住就是30年,每當外面下大雨,房子里面就下小雨。多少個夜晚,兒子劉光清都在睡夢中被他叫起來蓋瓦片??h委黨校兩次分房子,他都把機會讓給年輕人,情愿自己住舊房子。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60公里外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講黨課,邀請方想派車來接我們,他一口回絕了,說這樣太浪費,我們坐班車去就行?!标愐幕貞浀溃班l(xiāng)鎮(zhèn)招待熱情,午餐多上了幾個菜,他說超了標準,硬是把多的菜端回了廚房?!?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07/07/qkimageslaoylaoy201906laoy20190621-1-l.jpg"/>
劉友生不僅嚴于律己,對晚輩的教育也很嚴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兒媳多年前下崗重新找工作,想讓他去跑跑關(guān)系,他回答“想都別想”。兒子拿他的醫(yī)保卡去刷,劉友生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為了方便他下鄉(xiāng)講課,黨校曾分給他一輛自行車。有一次,劉光清騎著這輛自行車上街買東西,劉友生知道后又是一通責罵,說這是“公車”,不能隨便用?!八恢苯逃覀?,要聽黨的話,靠本事吃飯,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劉光清謹記父親的教導,內(nèi)退后,他選擇在小區(qū)做保安,供兩個孩子上大學。
堅守信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限忠誠,支撐著劉友生幾十年如一日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在安福,人們親切地稱呼劉友生“馬列”,其中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他一輩子都在學習、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二是他始終以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活到老,學到老”是劉友生的學習原則。離休后,他堅持學習新思想、新理論,從不間斷。黨的十八大以后,他還專門收集資料發(fā)表了一篇《英明領(lǐng)袖習近平》的體會文章。
就是這樣一位愛黨愛到骨子里、血液里的老黨員,于2019年3月2日15時50分,走完了他88年的生命歷程。
“我死后,用這15萬元幫我交最后一次黨費”“共產(chǎn)黨英明偉大,恩重如山,永世不忘”“我的后代,一定要聽黨的話,跟黨走,努力工作,造福人民”……臨終前,劉友生留下遺囑,字字句句,飽含深情。
3月2日深夜,當?shù)弥獎⒂焉ナ赖南r,安??h寮塘鄉(xiāng)荊山村村民曹利初,冒著大雨騎了幾十分鐘的摩托車從家趕來,只為送老人最后一程。曹利初十幾歲時便與下鄉(xiāng)工作的劉友生相識。他永遠記得,當年自己家庭困難,妻子患病,劉友生除自己資助外,還向縣政府反映,幫助曹利初家申請到低保資格。20世紀70年代,劉友生下鄉(xiāng)蹲點在安??h嚴田鎮(zhèn)易家村和寮塘鄉(xiāng)荊山村,與老表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對家鄉(xiāng),劉友生也是滿懷赤誠之心,他在遺囑中提到,除去交黨費外,還要拿出3萬元支持家鄉(xiāng)吉安縣長坑村的發(fā)展。
“父親在世雖然沒有給子孫留下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但他要求我們一定要聽共產(chǎn)黨的話、跟共產(chǎn)黨走,努力工作,造福人民。我的父親至死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有這樣一位父親,我們深感自豪?!?月28日上午,劉光清遵從父親遺愿,將老人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5萬元錢作為黨費轉(zhuǎn)交給了黨組織,完成了父親“一生跟黨走”的心愿。
點滴顯忠誠,平凡見偉大,純粹有力量。劉友生在臨終之際主動交納大額黨費,絕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對黨真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這15萬元人民幣,也不僅僅是一個數(shù)字,而是“把一生獻給黨”的千鈞誓言。劉友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的革命理想,用生命譜寫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