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彤
(廣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40)
在工程實際中將噸位>1 000 t的單樁靜載試驗稱為大噸位靜載試驗。摩擦樁在土層較厚的地區(qū)較為常見。需要對加載過程中樁身內力及摩擦力進行研究。確定樁在加載過程中應力變化,及摩擦力在土中擴散情況,同時對樁身變形情況進行監(jiān)測,說明樁身位移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為大噸位摩擦樁設計提供依據(jù)。
工程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古鎮(zhèn)某工程,建筑基礎選用混凝土灌注樁,樁身直徑為1 000 mm,樁長21.2 m,場地位于河流沖擊平原,主要地層:
(1) 素填土:灰褐色,可塑狀態(tài),粉質黏土為主,夾雜建筑垃圾,厚度小于1 m;
(2) 粉質黏土:黃褐色~灰褐色,可塑狀態(tài),偶見貝殼、鐵錳結核13~18 m;
(3) 粉砂:黃色~黃褐色,中密狀態(tài),飽和,可見粉質黏土夾層。
場地內地下水屬于地下潛水類型,受大氣降水及西河河流補給,潛水埋深10.3~12.1 m。
樁頂受荷載P作用,樁身受到靜摩擦反力Pf,當樁身摩擦力完全發(fā)揮效應時,樁底受到樁端阻力Pb作用,如圖1所示。
圖1 荷載分布圖
整條樁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
文章試驗樁為混凝土旋挖樁,初始狀態(tài)樁端阻力Pb=0,隨著樁頂荷載P不斷增大,引起樁身應變,產(chǎn)生樁與周圍土層的相對位移,側摩阻力Pf從樁頂至樁底逐漸增大,當荷載傳遞至樁底時,樁端阻力Pb逐漸增大,直至破壞[1]。樁身應力變化示意圖如2圖所示。
圖2 樁身應力隨樁頂荷載變化示意圖
試驗前在距樁頂5、10、15 m處的鋼筋籠安裝振弦式應力計,在樁底安裝土壓力盒,在加裝應力計的過程中需要對鋼筋進行切割,現(xiàn)場施工照片如圖3所示。
參考廣東省地方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guī)范》 (DBJ 15-60—2008) ,最大荷載為設計值的二倍,共計19 000 kN[2]。
通過上部堆在石塊提供反力,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上部石塊重量應大于最大試驗荷載的20%以上,并且堆載完成后開始試驗。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加載裝置如圖4所示。
圖4 現(xiàn)場試驗照片
裝置采用電動高壓油泵給為油壓千斤頂提供荷載,由RS-JYC型樁基靜載測試分析系統(tǒng)的壓力傳感器測定油壓。千斤頂?shù)淖饔昧χ行木€通過試樁中心。
共分十級進行加載,第1、2級分別加載設計荷載的1/5,此后每級加載設計荷載的1/5試10,加載時每級荷載維持時間不少于1 h。
在加荷后每隔5、10、15 min自動記錄樁頂變形量測讀樁頂變形量。當測讀1 h后,最后15 min沉降量小于相鄰15 min沉降量時,進行下一級加載。
加載至10級后進行卸載,每級卸載設計值的1/5,分別在第5、15 min記錄樁頂沉降量。卸載至0級時,分別在5、15、30 min記錄樁頂沉降量,此后每30 min記錄1次,0級荷載總共維持120 min。
根據(jù)規(guī)范,在樁頂安裝4個RS-JYC型兩層為50 mm,精度為0.01 mm的位移傳感器,并通過RS-JYC型測樁儀記錄分析數(shù)據(jù)。
逐級加載,加載至第八級時,各級樁頂位移均能達到穩(wěn)定,并且最大沉降量為33.69 mm,未超過40 mm,可以達到穩(wěn)定,當加載至第九級,即17 100 kN時,樁頂沉降量增大,增大至62.48 mm,依據(jù)規(guī)范已經(jīng)達到破壞。樁身變形為各級均為超過上一級沉降量的5倍,為緩變形破壞,最終承載判定為15 200 kN,如圖5所示。
圖5 p-s曲線圖
在加載過程中樁身各處應力變化振弦應力計反應,在加載各級中變化如圖6所示,從圖中樁身應力從上至下逐漸發(fā)揮作用,圖中紅線表示不同荷載傳遞至樁時的深度。當樁頂荷載達到11 400 kN時,樁身側摩擦阻力完全發(fā)揮作用,樁端阻力不斷增大,當樁頂阻力繼續(xù)增大時,即達到。15 200 kN時,樁破發(fā)生壞[3-4]。
圖6 不同荷載作用下樁身應力分布圖
由于樁身并沒有破壞,將樁視為完全彈性體,樁身彈性變形公式:
結合樁身平衡公式 (1) ,解得:
樁底壓力由兩部分組成:樁底側摩阻力與樁端阻力,土壓力直接反應樁端阻力。當x=0時,樁底側摩擦力結合公式 (2) 、 (4) 為:
經(jīng)計算可以得到樁在不同荷載作用下樁身側摩擦阻力,如圖7所示。
圖7 不同荷載作用下樁身側摩擦阻力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隨著荷載不斷增大,樁身摩擦阻力不斷增大,樁身摩擦阻力自樁頂而下逐漸發(fā)揮作用,當樁身摩阻力達到3 000 kN左右時不再增大,并且隨著深度的增加,側摩擦阻力也隨著增加,由于土壓力增大,最大側摩阻力也隨之增大。持力層對側摩阻力有明顯影響,該試樁在砂層中側摩阻力有明顯增大。
(1) 隨著樁頂荷載的增大,樁身軸力逐漸增大,但軸力始終小于所加荷載,該試樁當達到15 200 kN時,樁身發(fā)生破壞。破壞時樁身并未發(fā)生破壞,位移沒有陡降,整體呈換邊性破壞,說明側摩阻力逐漸發(fā)揮最大能力,打穿樁底持力層發(fā)生破壞。
(2) 隨著樁頂荷載增加,樁身側摩阻力不斷增大,并且自樁頂而下逐漸發(fā)揮作用。持力層對樁身側摩擦阻力影響較大,在粉質黏土最大可達2 972.34 kN,在砂土中最大可達3 116.32 kN,在砂土中側莫阻力明顯增大。
(3) 樁身摩擦阻力可以看成裝承擔荷載的儲備能力,大荷載作用下種能力主要由樁身長度、樁徑及持力層決定,樁身在加載過程中不會破壞,符合彈性形變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