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囚綠記》通過倒敘,回憶起“我”對窗前的那抹“綠”一見鐘情、囚綠、釋綠、思綠的故事。以往的解讀和日常教學中多傾向于抗日民族背景下的愛國情懷,本文將從文本內容解讀出發(fā),從錯位美學的角度闡述“我”與常春藤之間的內涵。
關鍵詞:《囚綠記》 解讀 錯位美學
一、“我”選房之錯位
《囚綠記》開篇介紹了“我”選擇的那間小屋:“房間的大小高廣不過一丈,潮濕的地面是磚鋪的,紙糊的天花板和墻壁,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這般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差的,可是“我”在還有幾間房間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就毫不猶豫選擇了它。而“我”選擇這間房間的原因十分簡單——只是因為墻外有常青藤。“我”做出這樣的選擇涉及一個美學的問題。孫紹振教授在《名作細讀》中常提及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關系,即錯位美學。實用價值,周圍的事物對“我”都會有一定的影響,或益或害。實用價值是以理性為核心,但審美價值是以情感為上,強調要從滿足情感出發(fā)?!肮⒌臈l件如此之差,放在你我一般人身上都不會做出如此的選擇??墒恰拔摇边x擇了它,是因為窗外的常春藤??墒浅4禾儆惺裁从媚??它能改變屋內潮濕的環(huán)境嗎?顯然是不能的。所以“我”的選房是情感上的選擇,從開篇就顯示出“我”對常春藤與眾不同的情感。
二、囚“綠”之情感錯位
“我”對“綠”一見傾心,這不過就是一株普通的常春藤,可“我”為什么會一見傾心?這就要做到知人論世了。1940年,上海因戰(zhàn)爭淪為“孤島”之后,陸蠡仍然留在上海生活工作。此篇《囚綠記》正是作者身陷“孤島”時所為。文中體現(xiàn)了“我”當時的這一孤寂的生活狀態(tài):“門雖是常開著,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的?!彼浴拔摇边x擇那個簡陋的房間不是常規(guī)意義上對“綠”的熱愛那么簡單了,而是因為在特殊時代、特殊環(huán)境中產生身心俱孤的獨特心境。
接下來就極力描寫“我”是如何愛“綠”,享受與“綠”的共處。文中以心理剖白的形式表達了“我”對“綠”的喜愛與渴望。文中兩處化用了莊子的語言和精神。其一是“涸轍之鮒”,車轍中的魚急需“斗升之水”即可暫時存活下來。其二是與“綠”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這種與大自然相生相知的情感使人自然地聯(lián)想起莊子與惠子在游于濠梁時的對話:“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同樣,在本文中,“我”與“綠”對語,“我”知自然,自然知“我”。
文章如果到此結束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但是“我”在此情感產生了巨大的轉折,產生了一股魔念:囚綠。在“我”與“綠”的親密接觸之后,一股邪惡的念頭油然而生?!拔摇钡谋疽馐窍牒汀熬G”更加地親密,但是“綠”卻不如“我”所愿。“我”在看到“綠”慢慢變得憔悴時,心中產生了愧疚。但是“我”仍然不放它走,魔念在“我”的心中生長了?!熬G”的執(zhí)著與“我”的戀“綠”產生了沖突。綠藤在被囚之時的表現(xiàn)有三個時間副詞值得揣摩:“總”“都”以及“每天”?!拔摇毕肱c“綠”每時每刻親密相處,在看到“綠”像病了的孩子的時候,內心的產生醒悟和內疚??蛇€是執(zhí)著地“囚綠”。這就表現(xiàn)出人性的復雜,正如文中所說的“魔念在“我”的心中生長了”,一面是惡魔,一面是天使。
德國詩人歌德的小詩:“我看到蔭處∕小花一朵∕好像是明星∕又像是明眸∕我想采下它∕它婉言道∕難道采下我∕讓我枯掉?”這首小詩中的“我”顯然也是在摘與不摘兩種欲望中掙扎著。一方面,“我”想摘下小花,另一方面,“我”也意識到小花是有她自己獨立的生命意識的?!拔摇彪m然喜愛小花的美麗,但是不能把“我”的意志強加在小花身上。這其中“我”與小花的矛盾與《囚綠記》中“我”和“綠”的矛盾是何其相似。當一個生命體被不可抗拒的外力壓抑時,外力只能壓抑它的軀體,不能使它完全屈服,它依舊會頑強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對那些有獨立生命的個體,讓它們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才是對它們真正的愛。
三、“我”與“綠”之個體象征
在《囚綠記》中主要有兩個生命個體,其一是“我”,其二是“綠”。那這兩個生命個體有何關系,“我”囚“綠”又有何象征?此時,在“我”的眼中“綠”已經是生命和自由的象征?!乙杈G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年華?!薄拔摇焙汀熬G”已經是物“我”兩化的境地了。在“我”當時當?shù)氐奶厥庑睦碚Z境中,“綠”對“我”來說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生命個體存在了?!拔摇痹谇簟熬G”之后,就好像是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的歡喜”,超越了任何喜悅。此時“我”全身心情感都投射在“綠”的身上。因為“我”從“綠”中讀到了自己,寫“綠”便是寫“我”。
四、結語
縱觀全篇,作者沒有采用客觀的描寫來表達苦悶和孤獨,也不是通過內心世界的告白來表情達意;而是通過具體的“綠”來寄托自己的觸動。從“我”選擇了有“綠”的房間的錯位選擇,之后因為產生魔念發(fā)生了囚“綠”錯位之喜?!拔摇睂Α熬G”的執(zhí)著,是永遠向著陽光與生命的本性,就是“我”本身,就是文本想要給讀者傳達的渴望自由,渴望生命的精神。在愛綠、囚綠、釋綠中,作者表達了一種人生狀態(tài)與追求。
參考文獻:
[1]陸蠡.囚綠記[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3.
[2]孫紹振.名作細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趙克明.陸蠡《囚綠記》的另一種解讀[J].學語文,2016(03).
(作者簡介:趙麗麗,女,碩士研究生,福建省閩東衛(wèi)生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