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陽
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我乘坐K3次國際列車奔馳了大約7700公里,穿越猶如外星地貌的蒙古戈壁荒漠,沿著色楞格河河谷蜿蜒前行,馳騁在“西伯利亞的藍眼睛”——貝加爾湖畔,掠過烏拉爾山脈東麓的歐亞大陸界碑。3個國家諸多精華的大陸景觀,濃縮于這趟運行了近一個甲子的“神秘的東方列車”沿線。
二連浩特是中蒙之間唯一的鐵路口岸,也是中國吞吐量最大的鐵路口岸之一。K3次列車載著我緩緩駛出二連浩特站,穿越燈火輝煌的國門,進入蒙古國境內。乘坐火車跨越國境,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這是乘飛機旅行體會不到的。
K3次列車于1959年6月4日開行,穿越中國的豐沙鐵路、京包鐵路、集二鐵路、蒙古縱貫鐵路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全程7692公里。其中,蒙古縱貫鐵路是連接中、蒙、俄三國的一條重要鐵路干線,從俄羅斯的烏蘭烏德經蒙古烏蘭巴托至中國烏蘭察布鐵路線,大部分位于蒙古國境內。
K3次列車沿途分布著許多精華景觀,列車經過時恰好都是清晨和傍晚,特別適合拍攝,比如第二天清晨和傍晚分別可以欣賞蒙古的戈壁灘,以及色楞格河谷的森林。
中午時分,車窗外的綠色漸漸多了起來,說明列車正在漸漸靠近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抵達烏蘭巴托車站前的兩個小時,列車沿著一系列展線(火車盤山道)快速下降至圖拉河谷,其間經過了幾十個彎道,猶如過山車一般,陪伴我們的是夏季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和滿山的野花,宛如一幅圖畫。
烏蘭巴托是一座東西方文化碰撞、共生的奇幻城市,這里遺留著中原王朝最后的痕跡,也有著西方化的現代氣息。
成吉思汗廣場是烏蘭巴托現代建筑的標志,中心矗立著主導了蒙古獨立的蘇赫巴托爾(1893—1923)的雕像,背景是烏蘭巴托最高的寫字樓藍天大廈,在市區(qū)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看到它。距離成吉思汗廣場十幾分鐘車程的甘丹寺,是烏蘭巴托古代建筑的代表。甘丹寺的大殿是一座高大雄偉的單體建筑,經常出現在烏蘭巴托的各種旅游宣傳品中,建筑結構和內飾無比精美。
博格達汗宮是烏蘭巴托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893年,現已辟為博物館。這座宮殿有著典型的傳統中式建筑風格,在周邊現代樓宇的包圍中依然顯得氣勢恢宏。
興建于19世紀末的興仁寺位于成吉思汗廣場南側,與甘丹寺、博格達汗宮并稱為烏蘭巴托三大中式古建筑。
色楞格河谷,是繼烏蘭巴托之后K3次列車在蒙古境內的又一精華段落。色楞格河是蒙古的母親河,貫穿大半個蒙古,最終向北匯入貝加爾湖。河谷地帶遍布森林、草甸,風光秀美,再往北是色楞格沖積平原,水草豐美,在這里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在鐵路線兩旁吃草。
在蒙古縱貫鐵路向北馳騁了一整天之后,晚上10點,列車到達蒙俄邊境車站蘇赫巴托,午夜時分穿越蒙俄邊境,進入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
上午的旅途稍顯乏味,我昏昏欲睡,直到一抹一望無際的藍色猝不及防地闖入視線,貝加爾湖到了。
天氣晴好,貝加爾湖如同一塊沒有邊際的藍色畫布鋪展在車窗前,間或有一兩株造型漂亮的孤樹掠過,水天一色,綠草如茵,湖邊的碎石灘,飽滿的樹冠,這一極簡組合讓人有超然世外之感。
列車在貝加爾湖畔行駛了4個小時,從地圖上看,這段旅程對于湖岸線長約2000公里、面積31 500平方公里的貝加爾湖來說,只不過是輕描淡寫的一個片段。位于貝加爾湖西南角的小鎮(zhèn)斯柳江卡,是K3次列車??繒r間最短的站點之一,但它的大理石站房卻是沿途35個車站中最漂亮的。這個站房有著古樸的石頭外墻和綠色的屋頂,頗具童話色彩,被知名旅游指南形容為“過分華麗”,雖然停留時間只有短短兩分鐘,但已足以令人難忘。
環(huán)湖火車的終點是貝加爾港,我乘輪渡橫跨安加拉河口,來到河對岸的小鎮(zhèn)利斯特維揚卡。這里距離伊爾庫茨克只有一小時車程,是伊爾庫茨克人休閑度假的后花園。小鎮(zhèn)的民居和旅舍主要沿著貝加爾湖湖岸和周邊的幾條山谷修建,碼頭有多條輪渡可前往周邊的小村,夏季也開辟出了在貝加爾湖上泛舟的水上旅游線路。貝加爾湖沿岸分布著一些魚市,烤魚味道鮮美,肉質厚實,是鎮(zhèn)上最有名的小吃。貝加爾素以風浪大著稱,夕陽西下時,看著浪花拍岸的景象,讓人有身在海邊的錯覺。
我再次搭上K3次列車,此時亞洲部分已經進入倒計時,我們即將靠近歐洲的大門烏拉爾山脈。
歐亞界碑位于西伯利亞大鐵路1777公里里程碑處,在列車行進方向的左側,上面用俄文標注著:左邊亞洲,右邊歐洲。
距離終點莫斯科還有不到一天的路程,我去餐車享用了此次旅途中的最后一次晚餐。K3次列車全程使用的都是中國鐵路的車廂,由中國列車員提供服務,只是在蒙古境內會臨時加掛蒙古鐵路的餐車,在俄羅斯境內會加掛俄羅斯鐵路的餐車。蒙古鐵路的餐車以木雕為特色,俄羅斯鐵路的餐車則裝飾著俄羅斯民族特色的地毯、紅色窗簾和鐵藝制品,吃著紅菜湯、土豆燒牛肉和鹽烤三文魚,望著窗外東歐平原廣袤的森林,別有一種風味在心頭。
我的旅行已經接近終點,但對于中國的列車員們來說,這只是旅程的一半,在莫斯科休整一天之后,他們還要在午夜開始值K4次國際列車返回北京,這一來一回就要花去半個月。
莫斯科雅羅斯加夫爾車站的3、4站臺間,矗立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零公里紀念碑。K3次國際列車抵達了終點。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版的“雙城記”,它們也是我此次旅行的最后兩站。
莫斯科的主要景點相對集中,克里姆林宮、紅場、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國立百貨商場(古姆)國家歷史博物館……基本上都在方圓兩公里范圍內,可以步行到達。
紅場和克里姆林宮是幾乎所有初到俄羅斯的游客的第一站。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或“堡壘”,這樣說來,整個俄羅斯有上百座克里姆林宮,只是莫斯科的這一座實在太有名了,已經成為俄羅斯國家和政府的象征。
克里姆林宮是一個可以獨立運轉的“城池”——城墻、城門、宮殿、教堂、御花園、廣場等核心功能一應俱全,有著支撐整個國家中樞機構運轉的所有設施。紅場另一側的國立百貨商場(古姆),是俄羅斯最著名的購物中心,除了悠久的歷史、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品牌,室內華麗而富有俄羅斯特色的裝潢也是一大亮點。
與莫斯科現代化國際都市的形象相比,圣彼得堡保留了更多近代俄羅斯的文化遺產。圣彼得堡歷史上曾長期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等著名帝王在此經營多年,給位于芬蘭灣畔的這座歷史古都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坐落在芬蘭灣畔的彼得夏宮,是彼得大帝親自選定的郊區(qū)別苑。彼得大帝個人對機械和近代化工業(yè)的興趣,也使得彼得夏宮成為一座工藝奇巧的噴泉之宮。每年5—10月,夏宮的噴泉會在每天上午11點準時開啟,位于中軸線的大噴泉的啟動尤其隆重,幾乎所有游客都會聚集在周圍,音樂響起,工人擰開開關,仿佛開啟了一場盛大的煙火秀。夏宮花園種植了大量落葉松,吸引了許多松鼠出沒,它們并不懼怕來往的游客,花20盧布購買一份專門用來喂養(yǎng)松鼠的堅果,這些小精靈就能陪人玩耍半天。
葉卡捷琳娜宮由于鄰近芬蘭灣,海洋氣候帶來了風云詭譎的天氣,光影的變幻也給這座皇家園林增色不少?;▓@的經典路線是繞湖一周,可以看到眾多建筑小品。這個花園體現了西方典型的造園技法,與含蓄婉轉的中式園林不同,西式園林強調的是一種幾何式的規(guī)整和氣勢,站在花園的一端,甚至可以望到一公里外的那座亭子。
最佳旅行時間
最好選擇夏季(6月上旬至8月下旬),其次是秋季(9月至10月初)。沿途各地春天較為荒蕪,冬天被積雪覆蓋,沒有太多觀光和拍攝價值,而夏秋時自然色彩豐富,人文景觀也比較多。當然,如果目標是貝加爾湖的藍冰和西伯利亞的白色原野,選擇2月和3月前往,也將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簽證
自由行要先辦理俄羅斯旅游簽證,然后憑車票和俄羅斯簽證辦理蒙古過境簽證。
車票
可以在北京國際飯店一層的國旅售票處購買。如需分段旅行,可以單獨購買北京—二連浩特、二連浩特—烏蘭巴托、烏蘭巴托—伊爾庫茨克及俄羅斯境內的車票,俄羅斯鐵路的官網上可以購買境內車票。
生活用品
準備好個人洗漱用品。在蒙古和俄羅斯境內餐車提供的是當地特色飲食,如果吃不習慣,可提前準備少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