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正華
面具最早起源于儺文化。有意思的是,“儺”(音nuo)這個字,初接觸的人很容易念成“難”字。這算不算此字的一種“面具呢?
面具多與“偽裝”“偽善”相連,一直以來沒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
近日,看某電視臺一檔叫《蒙面唱將》的電視節(jié)目,卻對“面具”的印象有了一些糾偏。我訝異的是,不僅觀眾喜歡這種形式,而且演唱者對此也是認(rèn)同的。
有個大牌明星坦言,過去觀眾常盯著自己的一張臉,而忽略了歌唱得怎樣。戴上面具后,擋住了外界的紛擾喧鬧,內(nèi)心反而沉靜下來,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tài),唱歌更投入了,觀眾的視線也從自己的臉上挪開了。
原來,真正讓我們厭惡的不是面具本身,而是何人戴上面具,又用來干什么!千百年來,面具其實一直在默默地代人受過。
《宋史·狄青》傳:“臨敵披發(fā),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dāng)?!薄端疂G傳》:“熟銅面具似金裝,鑌鐵滾刀如掃帚。”你看看,英雄豪杰戴上面具之后的英武之氣,令敵人聞風(fēng)喪膽。
然而,有的人戴上面具之后就令人生厭了。魯迅在《“友邦驚詫”論》中說:“他們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jiān)獄,就撕掉了他們的‘文明的面具。”巴金在《滅亡》中說:“他們正戴著愛底面具來吃我,吃人?!?/p>
很多時候,面具只是一個工具,真正可怕的是展現(xiàn)人心的臉。有的人善于“變臉”,就像變色龍,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人、經(jīng)營不同的事時,臉各不同。這色人等,自然算是套路深深的“老江湖”了。
有些人一輩子戴著面具生活,如鬼魅游走在名利之場。有些人卻表里如一,始終坦坦蕩蕩、簡簡單單?!跋嘤尚纳嚯S心變?!本枚弥?,前者無論再怎么偽裝,邪惡必會在臉上堆積。而后者的善良純真,也定會在臉上滋養(yǎng)出佛光。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钡珰v經(jīng)世事后,見人心可能用不了三年五載,三五分鐘就夠了,三言兩語、三杯兩盞,對方人品如何、水平咋樣、值不值得深交,其實都寫在了他的臉上。
遇到生活中的“兩面人”,我們大不了小心提防,不與之交往,尚且不會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但政治上的“兩面人”卻不然,他們偽裝更深、更不好識別,而且越是位高杈重,越是危害大。
習(xí)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嚴(yán)厲批評過政治上的“兩面人”。舉凡貪污腐化者,無不帶著兩幅或者多幅面具。有的口里講馬列,家里設(shè)佛堂;有的臺上講反腐,臺下搞貪腐;有的對上阿諛奉承,對下頤指氣使……
但群眾的眼睛終歸是雪亮的,“兩面人”戴的面具再高級也會被無情地扯下來。別說面具,就連臉皮也會被一塊撕掉。到那時,真?zhèn)€是面目全非、慘不忍睹。
天下之至柔克天下之至剛,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這是歷史的大哲理,也是人生的小道理。一個至純至善之人,面具從來只是一種娛樂消遣的道具,甚至連道具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