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萍
【摘 ? 要】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更受他們的歡迎和喜愛,也更富有實效。教師不妨將“課”與“玩”有機融合,寓玩于教,寓教于玩,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的特性,讓語文課玩出“趣味”“真味”“語味”“鮮味”“情味”,使學生能夠潛入文章深處與作者產(chǎn)生高度共鳴,能夠感受文章的思想魅力并從中受到啟迪,能夠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章背后的奧秘并從中獲得感悟。
【關鍵詞】玩課;語文;教育
“玩課”自古以來就有??鬃优c其弟子,在大自然中席地而坐,自由交流、各抒己見,揮灑才情,盡興而歸,化“玩課”于無形。今天的語文課堂,同樣需要創(chuàng)設快樂的情境、無拘的氛圍,寓玩于教,寓教于玩,與童心對接,用活潑的形式,富有童趣地“玩玩”古詩、“玩玩”語言、“玩玩”作文……在快樂的語言實踐中引領學生內(nèi)化、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領悟內(nèi)容,發(fā)展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所有兒童所向往的,也是教育本真的追溯和回歸。
一、“玩”在童真童心里,玩出“趣”味
好玩,即有趣,即吸引人,即有愉悅感。玩課,首先是好(hǎo)玩。要好玩,教師首先要“蹲下來”和學生在一起,走進課堂,與學生一起傷心落淚,與學生一起載歌載舞,全然把自己當成學生,富有童真童心,揮灑激情,才能帶著學生“玩”出充滿情趣、洋溢童趣的課堂。
教小古文,“一貓伏缸上”,教師把講臺當作金魚缸。誰來演一演?一個男孩兒上來了,只見他以手代爪,扒住講臺,眼睛死死地盯著所謂的“金魚”,做出垂涎欲滴的怪模樣,惹得全班學生哈哈大笑。又一個男孩兒上來了,臺下學生笑著大叫:“兩貓伏缸上!”見狀,筆者忍不住也把腦袋湊了上去,馬上有學生尖叫:“三貓伏缸上!”吾乃老貓也!“老貓”一聲令下,全體“小貓”齊刷刷地“伏缸上”。筆者隨機采訪:“汝欲何為?”一個搖頭,聽不懂。再來一個,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解答。終于有一個聰明的學生從文中找到了答案:“欲捕食之?!贝藭r,筆者將“欲”字大大地寫于黑板上,結合背過的詩句“欲窮千里目”進行講解。
學習生字詞時,和學生玩趣味記字法。師生共同講述漢字王國“臣民”的故事。“鳥”對“烏”說:“朋友,你的眼睛哪兒去了?”“烏”嘆了一口氣,說:“唉,羽毛太黑,都看不出眼珠子了!”為了記住全包圍結構的“園、因”的書寫筆順,教師打比方:“你請客人‘元、大到你家做客,客人還沒進家門,你就‘砰的一聲把門給關上了,把客人撞得鼻青臉腫的,怎么跟客人交代啊?”學生哈哈大笑,再也不會寫錯這類字的筆順了。生字有形,想象無限。摒棄略顯乏味的“公式”記字法,放飛學生的想象力,這樣的生字教學才有味有趣。
課上,師生可以一起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花生的果實是埋在地下的,小松鼠怎么就不知道呢”;一起做著拿畫的動作,神情專注,念念有詞“嗯,這樣,這樣,這樣”;一起入情入境地感受什么是“看了又看”;一起“啪啪”擊掌,祝賀找到“會晾衣服的小手”“會洗衣服的小手”“會掃地的小手”……
懷揣童心,才能走進童心;懷有童真,才能收獲童真。玩課,唯有玩在童真童心童趣里,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課堂的樂趣。
二、“玩”在平等對話里,玩出“真”味
玩課是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的對話空間的。在平等對話的空間里,師生雙方才能敞開胸懷,抒發(fā)真意,才能真正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創(chuàng)設這樣的空間,作為主導的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系外,教師需投入教學激情,講究教學藝術,以激情點燃激情,用言語喚醒言語,用平等營造平等。
營造這樣的玩課空間,筆者常用這樣幾招。
一招“煽風點火”。執(zhí)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竊讀記》,書寫生字詞時,教師對學生說道:“如果你能寫字,我覺得你完成了任務。如果能寫詞語,我覺得你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蹦膫€學生不愿意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都工工整整地寫下一個個詞語。教師會滿懷期待地表揚:“如果你的文字也能讓老師落淚的話,你就是了不起的大師!”會滿心贊嘆:“天?。∥覀儼嗯⑻珪x書了!這三個女孩太了不起了,我聽得都不想回家了。”三言兩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學生的心,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
一招“贊賞接納”。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丑小鴨》,有一生回答安徒生是哪國人時,匆忙間口誤:“我知道,他是麥丹人!”同學一陣哄笑。筆者真誠地對他說:“你很能干,他是丹麥人。雖然沒有說正確,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你很能干”“但是我相信,你一定知道”維護了一個學生的尊嚴,使他不至于在同學的哄笑中難堪與難過,“他是丹麥人”又將安徒生正確的國籍告訴了這個學生。肯定、贊揚、激勵,讓充滿真情與溫馨的評價融進學生的心。
一招“追根問底”。執(zhí)教《竊讀記》,讀到林海音為了能有更多的竊讀時間,遇到雨天心中竊喜,卻裝著很想回家的樣子時,有學生笑了:“想渾水摸魚。”怎么辦?怎么引?筆者接過話茬:“摸的不是魚,是——(生:書)摸的也不是書,而是書里的——(生:知識)”沒有否定,有的只是引領,一問再問,維護的是學生的自尊,是自由的思維,追趕的是對語言準確的表達,對人物品質(zhì)的正確認知。追問中,一位嗜書如命的“竊讀者”的形象呼之欲出。
一招“教師退后”,一招“幽默化解”……招招只為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可以盡情暢談、盡情思考、盡情表達的平等的空間。其實當教師心中裝滿學生,一切招式將化為“無招”, 滿心滿眼只有學生,滿心滿眼都是摯愛的“玩課”。
三、“玩”在字斟句酌里,玩出“語”味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好玩”。帶動學生一起玩出語文的味道,玩出課堂的實效,玩出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這是“玩課”的初衷和歸宿。玩課,要始終關注文體意識、背景意識、單元主題意識、言語意識等語文元素,要在語言文字里走個來回,體現(xiàn)濃濃的語文味。
《七律·長征》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走進毛澤東”這一單元的打頭課文,意在讓學生了解詩人毛澤東。如何讓學生在走近偉人、走進那段歷史的同時感受詩歌的文體特征,感悟詩歌的情、境、意、味?開課,教師就請學生關注三個關鍵詞“七律”“長征”“毛澤東”,明確地告訴他們,這就是這堂課的三個目標。隨后,便循著“你對七律有什么了解”這個問題,結合本詩,展開了關于“七律”文體知識的學習。當有學生說到“七律,每行有七個字,最后一個字押韻”時,教師建議他們讀讀詩歌,驗證這種說法;當學生說到“七律有八行,每兩行就是一聯(lián)”時,教師隨即板書“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并引導他們找找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學生摸著、說著,啞然失笑。這樣學習既可意會,又可言傳。在談笑間,“七律”這個語文知識被發(fā)現(xiàn)、提取、落實。
課上也玩創(chuàng)作。“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边@是小古文《雨》中的描寫,二十四個字寫了小雨,大雨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今日大雨,傾盆而下?!惫P者給出一個引子,開始了有趣的分句玩說。“雷聲大作?!币簧氏劝l(fā)言。“很好,剛學過《雷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一課,學以致用了?!惫P者給予肯定。一生緊接而上:“雨點如雹?!薄疤袆?chuàng)意了,雖夸張,但仿得實在不錯?!惫P者贊嘆。學生紛紛接龍,如:“渾身皆濕,落湯雞也?!薄盀楹渭印??”答曰:“‘落湯雞只有三個字,讀起來感覺不好,很多小古文都用‘也,我也想用一用?!本瓦@樣,一篇小古文誕生了:今日大雨,傾盆而下,雷聲大作,雨點如雹,渾身皆濕,落湯雞也。
除了課內(nèi)學習,教師還有大量的課外工作可以做。每學期的“好書推薦會”,鍛煉學生的能力,也是對教師推薦書目的極好補充;每周的“美術日記”,寫不出來沒關系,先試著畫一畫,吃的、玩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想象世界里的,畫完了再寫,寫清楚一句話便能得高分,星級評價不封頂……
語文課上玩什么?玩的就是語言文字。學生徜徉于語言文字的天地中,收獲語文學習的快樂。
四、“玩”在巧妙變化里,玩出“鮮”味
喜新厭舊是孩子的天性。再好聽的故事,再好玩的游戲,再動心的獎勵,如果一成不變,難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只有推陳出新,才能讓他們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玩課,教師要善“變”,在變中玩出“鮮”味才好。
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兒童詩《四季的腳步》時,教師用解密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學習,從發(fā)現(xiàn)朗讀的秘密開始,一路解讀表達形式的秘密、寫作方法的秘密,直到體驗兒童詩寫作的樂趣;教學《丑小鴨》時,教師設計了兩封書信——被迫離家時給媽媽留的告別信,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天鵝時給媽媽寫的報喜信,讓學生和文本的主人翁——“丑小鴨”進行角色轉換,走近丑小鴨,喚起同理心,內(nèi)化文本語言;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胖乎乎的小手》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也畫一只手,想想以前畫的是小手,后來小手變成大手,“小手能做什么”變成“大手能做什么”,課堂直接指向成長。
語文課“不讀不足以開講”。對于讀,筆者變著花樣讓學生喜歡,齊讀、自由讀、大聲讀、輕聲讀、接讀、賽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個別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形式多樣,評價給力,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師生可以玩對比引讀。教學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冊《雨點兒》時,先讀詞語“雨點”,在學生感覺讀得沒滋沒味時,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孩子們,這樣讀,感覺硬邦邦的。怎么辦呢?我們聰明的中國人,在詞后面加了一個字,雖然意思不變,但詞語會變得很可愛,這個字是——”“兒!”看著教師的口型,學生脫口而出。“對了,‘雨點兒,這樣就很可愛了?!庇谑抢^續(xù)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當小老師讀?!斑@大的雨點叫——”“大雨點兒。”“小的叫——”“小雨點兒?!睂W生融入情境繼續(xù)讀,兒化音在孩童的聲音里變得有滋有味。師生也玩激將PK讀。教學《七律·長征》時,筆者贊賞學生:“你腦袋里的什么畫面讓你讀得這么好?”再輔以“誰能把他的朗讀PK下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好勝心。在他們的朗讀之火越燒越旺,朗讀越來越入境,玩興也越來越濃之時,筆者一同加入:“我可以PK同學嗎?”“當我讀完,假如你的熱血沸騰了,請把手舉得高高的?!薄盁嵫序v的孩子請你也來讀讀,站著讀,坐著讀都可以!”教師的朗讀引領學生的激情噴涌而起。師生還玩角色替換讀。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看浪花》時,教師把原詩中首尾兩節(jié)的“三個孩子”改成“二(1)班的孩子”。學生拍著手念著“二(1)班的孩子看浪花”時,與文本已無距離。充滿想象、情感真摯的學生將這當成是真的,融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獨特體驗,沉浸其中,想象、暢游。
五、“玩”在特殊日子里,玩出“情”味
當然,真正的“好玩”是情感高度投入的,是直抵心靈的:那是對語文發(fā)自內(nèi)心的癡迷和激賞,是沉浸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流連忘返的一種沉醉狀態(tài)。語文課就要“玩”出這樣的味來,讓語文深深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從心底里愛上語文,欲罷不能。
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里,別出心裁地“玩”出一節(jié)“特別的課”,能激蕩起學生內(nèi)心的層層漣漪。
一年級學生入學后對小學生活、對小學教師充滿著好奇、期待與憧憬。這時,筆者總會精心準備一節(jié)特別的課,一節(jié)足以讓學生喜歡上教師、喜歡上語文的課。有時會為學生準備一首圖文并茂的屬于他們自己的詩——“藍天是白云的家,青山是大樹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一(2)班是我們的家”;有時會望著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和一本本锃亮的新書,由衷地說“同學們,教室里真香啊”,并帶著他們貪婪地聞起新書的墨香;有時會洋溢著滿心歡喜對學生說“我化作春雨,化作小鳥,化作蝴蝶飛進來了。讓我們一起飛進春的世界里”,隨后帶著他們讀《找春天》,讀《春天在哪里》,讀一首首小詩、一幅幅畫面,讓他們?nèi)タ?、去聽、去聞、去摸,盡情感受春天送的大禮。
央視《朗讀者》熱播的時候,許多學生愛上了此檔節(jié)目,為此筆者在班中開展“你點我播”的活動。學生從教材目錄中挑選最感興趣的課文舉手點播,筆者學著電臺主持人的口吻為他們播送課文,并送上祝福的話語……教室里是那么安靜,學生的小臉漲得通紅,小手舉得高高的。朗讀的種子、語言的魅力深深地在他們的心里扎根。
“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地流動時,知識才會成為一種信仰,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痹谌雽W的第一天里,在開學的第一課里,在新的單元開啟的時光里……在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里,筆者都會帶著學生讀讀、背背、說說、演演、摸摸、聞聞、賞賞、品品,玩出語文學習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玩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真情、熱情。
當然,要把課玩出味來,需要教師不斷追求玩課的藝術。要“玩”好課,教師要善于在課堂里“煽風點火”,在爽朗的笑聲中,在親切的手勢中,在充滿真情的評價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要善于在課堂里“變化多端”,讓學生始終充滿驚喜快樂,作業(yè)不多但花樣多,教學方法相近但方式不同;要善于練就“十八般武藝”,讀、寫、唱、畫,讓課堂任其馳騁,讓學生被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師吸引,轉而被語文吸引;要善于練就“樂觀豁達的童心”,深諳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及情感需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滿腔熱情營造生命的課堂……玩課,需要教師海納百川地學,真正做到教到老、學到老。
“玩課”,以兒童的姿態(tài),使小學語文課堂向教育經(jīng)典回歸。
參考文獻:
[1]黃全愈.孩子就是孩子——玩的教育在美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張玉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3]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8.
[4]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董遠騫,董毅青.幽默愉悅教育藝術和樂育樂學思想的發(fā)展——中國樂育樂學簡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6]恩格爾哈德,沙利文.玩教育:美國媽媽這樣教孩子[M].李召存,安秋玲,譯.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
[7]于光遠.吃·喝·玩:生活與經(jīng)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鄭杰.沒有辦不好的學?!嵔芙逃v演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 ?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