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群英
話題導(dǎo)入
很多同學(xué)認為一篇好作文的標(biāo)準(zhǔn)是語言優(yōu)美。其實不然,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氣質(zhì)”,即有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寫作需要下點“真功夫”,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使“言為心聲”“文如其人”。
范文展示
母 親
◎黃 高
她只是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
那年,他7歲。那天,她臉上沒有絲毫血色,手里緊攥著一張x光片。那以后,家中經(jīng)常彌漫著中藥味,還多了很多瓶瓶罐罐,而父親的身體日漸消瘦。
那天,是個黑色的日子,風(fēng)很大,天氣陰冷陰冷的。他上著課,她忽然來學(xué)校叫他出去,他有一種不祥的預(yù)感。他發(fā)現(xiàn)她的眼眶紅了。向老師請假后,他們回了老家。眼前是讓他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場面:老家房前的空地上,許多人站在那里,還有一副——黑色的——棺材。
他明白,父親走了,不會再回來了。她成了整個家庭的支柱。那幾天,他分明聽見她在夜里哭泣。
生活仍要繼續(xù)。
當(dāng)時他讀著小學(xué),學(xué)校離家很遠,她每天接送他上下學(xué)。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她就騎自行車送他上學(xué),途中吃早餐,他吃兩個包子,她卻只吃兩個饅頭。冬天到了,路上他們兩個都凍得瑟瑟發(fā)抖,可是到學(xué)校后,她的后背總會濕透,額上也聚著大顆的汗珠,嘴里喘著粗氣。她分明很累,卻又飛快地騎車離去。
轉(zhuǎn)眼就是六年,沒有間斷,沒有停歇。
她在鋼鐵廠工作。他去看過,基本都是男工。鐵是很重的,幾十上百斤。她為了他們這個家,撐了下來,她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男同事的嘲笑,一干就是五年。后來,她笑著對他說:“剛開始每天手腳都痛,還做得不好;現(xiàn)在,做得順手了,幾十斤的鐵抓在手里就如同羽毛,連新來的男同事都佩服我?!?/p>
可生活是殘酷無情的。
那天,雷電嘶吼,風(fēng)雨咆哮。他感覺天塌了。她的腳被鐵壓斷了。在病房里,他看著她,淚水奪眶而出。到了手術(shù)那天,她痛得哭了。上一次看見她哭,是父親剛走的時候……是的,太痛了,生活的壓力,命運的坎坷,使這個堅強的女人哭了。她不知該怎么辦。她是這個家里的天,天塌了,她的孩子怎么辦?
然而,她再一次站起來了。半年后,雖然是一拐一拐的,但她又找了一份新工作——為了他。
她是普通的,也是偉大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她是母親,她用天下最無私的母愛和最大的堅強撐起了一個家。
他是愛她的。他心里最想對她說的是:“謝謝您!謝謝您做了我的母親!”
(江西上高中學(xué))
師生討論
羅老師:黃高這篇寫母親的作文,讀得我的心頭顫抖。這種閱讀感受,即便是讀名家作品,也很少有。我看到幾位女同學(xué)的眼里都閃著淚花了。
趙雅靜:我想哭,太感人了。
羅老師:這篇作文為什么能如此打動我們呢?
潘昱麟:黃高的母親太了不起,太偉大了。
羅老師:你怎么知道這是黃高寫自己的母親呢?他既然寫自己的母親,為什么用第三人稱呢?
潘昱麟:同學(xué)之間還是了解一些情況的。他用第三人稱,這樣顯得更客觀,不夸張,反而更感人。
羅老師:我同意。黃高這種用第三人稱來寫自己故事的獨特方式,看似冷靜沉著,實則感情澎湃。
黃婷:特別真實、真摯,感覺沒有一絲一毫虛構(gòu)的成分,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
羅老師:說得很好,“真”字很有概括力。對“真情實感”這一點,很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評分標(biāo)準(zhǔn)已明確提出要求。作文要“真”,就要用心“去見”“去聞”“去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黃高固然有一位感人的母親,但他如果平時不留心于他母親,怎么可能寫得如此感人肺腑呢?
我們可以從文中的哪些文字讀出其真情實感呢?
李天依:從母親送“我”到校后,“她分明很累,卻又飛快地騎車離去”和“幾十斤的鐵抓在手里就如同羽毛,連新來的男同事都佩服我”這兩處。如果不是親自見過聽過,就不會寫出很累卻又飛快騎車離去、幾十斤的鐵竟然跟羽毛一樣,這樣令人難以想象的句子。
羅老師:這兩處都是細節(jié)描寫。這篇作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遠不止這兩處。可以說,細節(jié)越豐富,作文就越顯得真實,越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陳可欣:仔細看的話,黃高在作文里還悄悄地渲染了氛圍,營造了情境。比如文中寫父親過世時“風(fēng)很大,天氣陰冷陰冷的”,母親的腳被壓斷時“雷電嘶吼,風(fēng)雨咆哮”,筆墨雖然不多,但卻很容易把人帶入當(dāng)時的情境。
羅老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鼻榕c景往往是水乳交融的,有時候我們只要把景物描繪出來,情感也就自然表現(xiàn)出來了。
任凡:黃高的語言特別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特別的修辭,更沒有煽情的文字。
羅老師:可見,要打動讀者,可以不要“花言巧語”,可以不要“豪言壯語”,只要能做到“情動辭發(fā),言為心聲”。寫作文重在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讓讀者從文字的背后看到作者的心靈。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明確,寫作文可以不煽情,但不能不抒情,特別是作文的結(jié)尾部分。本文如果沒有最后兩段直接抒情的文字,也是會打些折扣的。
說到抒發(fā)的情感,黃高是如何布局的呢?
曹宇茜:按照“鋪墊——蓄勢——達頂”這條情感線索來布局的:開篇淡淡一句“她只是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中間寫“她”負擔(dān)起整個家庭,接送“他”六年上下學(xué),和男人一樣到鋼鐵廠干重活,甚至被壓斷了腳還拐著腳重新找工作;最后以“偉大”“最無私”“最堅強”高度評價“她”,極大地增強了作文的感染力。
教師總結(jié)
說真話 敘真事
說真話,敘真事,是記敘性作文打動人心的基礎(chǔ)。用真話寫真事,看似是一場輕松自在的作文旅行,但是我們很容易在行走中迷路,甚至“假言矯情”。比如下面的片段:
一生中,過了14個年頭,似乎只有那一晚,我真正意義上戰(zhàn)勝了自己,盡管已過去數(shù)年,但我始終認為那是我最驕傲的一次。(《丟掉心中的雜念》)
有人說,青春是一場生命的盛宴,你可以奔跑,你可以舞蹈,可以歌唱,可以哭泣,可以沉默……但是自在的青春,我們卻拿來囚禁自己,故作老態(tài),假裝深沉,在寫作中“偽裝”自己。我們總覺得稚嫩不應(yīng)該是自己的專利,所以小小年紀(jì)便不說“年輕”的話了,文中不聊成長、人生、生命,就覺得“落伍”了、“太俗”了,卻不知故弄玄虛的后果,是將自己的寫作推向了歧途,作文中那個真實的“我”迷路了。寫作時我們得記住自己的身份,要說真話,敘真事,也就是真實地表達,合理合情地敘述。
發(fā)真思 抒真情
作文如果能說真話,敘真事,那么真情的抒發(fā)和真思的流露就有了活水源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動人心者,莫過于思。一篇作文的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力,并非是幾段華麗的辭藻可以形容的,語言往往只能暫時迷惑讀者的眼睛,而真摯的情感和獨到的思考卻可以俘獲讀者的心。當(dāng)然,這取決于寫作者的態(tài)度,寫作者只有以自己的心靈去貼近生活、思考生活,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溫暖、感動的瞬間;將其記錄下來,才可能感動自己,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