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教學?如何教好書?如何引導學生學?這些都是擺在我們廣大教師面前的客觀教學問題。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本是為了不教,教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知道怎樣學,這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新教學理念。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學生
一、 前言
作為一門以實驗探究為重要內容的學科,化學教學自然應該從學生出發(fā),注重引導學生學,更不是將所有精力花在如何教上。對此不少教學者就提出了探究式教學,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學會”轉變?yōu)椤皶W”。下面筆者就以高中化學為例,談一談如何讓高中化學教學變得更為豐滿,更符合學生需要,更有教育價值。
二、 關注學生需求,是讓探究變得豐滿的前提
有效的課堂一定是以人為本的課堂,一定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前提的課堂。因此,我們要讓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變得有效,變得豐滿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學生的需要,要了解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如何安排學習時間才是學生需要的,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設計教學。
當然,落實探究是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改進。筆者最開始教學元素周期表的時候,就單純的讓學生背誦元素周期表,不僅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久而久之還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后來筆者改變了教學思路,將元素周期表變成了“唱”的口訣,教學生學唱元素周期表,不僅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也相對容易理解和記憶,更好地反映了有效課堂的內涵和本質。這就是關注學生需要的重要性體現(xiàn)。對于探究式教學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從學生需求出發(fā),設計探究問題,自然能夠更吸引學生,更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也會更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
三、 創(chuàng)造探究氛圍,讓學生在神秘的教學情境中探究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們的感知器官,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教師還應該連續(xù)不斷地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神秘的教學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生們都很喜歡化學的背景資料,這些背景資料會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化學元素,可以讓學生們知道化學家的故事,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化學在各個方面的進展情況。老師可以借助這些背景資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中去,就能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
如,在學習化學的沉淀溶解平衡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思考:難溶解電解質是不是就不會溶解呢?教師在進行實驗前應先問兩個問題:
①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根據其溶解度的不同可以把物質分為易溶物質、可溶物質、微溶物質和難溶物質,那么難溶物質是不是就不會溶解呢?②我們都知道碘化鉛是難溶電解質,現(xiàn)在我們有碘化鉛的飽和溶液,那么怎么證明碘化鉛還能夠繼續(xù)溶解呢?
有了這樣的問題,就能創(chuàng)造出學生探究的氛圍,學生就會想到,要想證明碘化鉛有溶解,就必須證明上層清液中含有鉛離子或碘離子,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究思路。如果化學教師能夠這樣給學生上實驗課,就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后學生遇到了問題,也會喜歡自己探究。
四、 精心設計實驗,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中,通過新奇的實驗現(xiàn)象與學生正常實驗與原有的知識會產生一些矛盾,這樣可以有效地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求知欲望。例如,原電池的教學,采用“番茄電池”的實驗,學生一旦聽到賀卡音樂的響起必定能引起共鳴,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接著,將一些問題融入,如番茄怎么能產生電流、想要構成一個能產生電流的裝置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看一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
①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現(xiàn)象?②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現(xiàn)象?③鋅片與銅片如果同時插入稀硫酸中然后用導線連接上端又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現(xiàn)象?氣泡從哪里逸出,怎么樣逸出的?④在導線中接入電流計,指針是否會出現(xiàn)偏轉?偏轉的方向如何呢?
通過“矛盾”的不斷出現(xiàn),啟發(fā)學生一邊思考,一邊親自實驗,最終在探究活動中總結出原電池工作的原理。
五、 信息技術助力探究式教學,讓學生真正地自主探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目前已經是信息時代,多媒體與互聯(lián)網等眾多現(xiàn)代化技術被逐漸推廣到社會各個領域當中,高中化學也應該重視信息技術與探究式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從互聯(lián)網上尋找與化學知識相關的信息與材料,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電腦軟件對相關化學數(shù)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另外,可以建議學生到專門探究性主題網站去學習,選擇與化學知識相關的研究課題,申請各方面的網絡幫助,實現(xiàn)自主探究,這樣的方式能促進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資源投入到化學探究式學習中去。
如,在學習“大氣污染”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主要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然后與多媒體結合,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查閱相關資料,最終解決知識上的問題。我們可以課前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
①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②如何來防治酸雨,具體措施該怎么做;③汽車尾氣造成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在課堂上讓各個小組長進行小組匯報,然后由小組成員進行補充與完善。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展示各自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如數(shù)據、視頻、圖片等等。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構建課堂氛圍,而且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將化學課堂的枯燥與抽象程度降到最低,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遠比教師單一、反復講解更具有實效性。
六、 小結
一言蔽之,探究式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學生對探究活動感興趣,能夠主動參與探究過程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作為教師,就應該從學生出發(fā),結合學生特點,創(chuàng)造探究氛圍,創(chuàng)新探究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探究,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探究活動變得豐滿。
參考文獻:
[1]張建民.略論在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J].中華少年,2017(28):152.
[2]朱惠娟.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J].高考,2017(15):54.
[3]吳宏宇.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5):68.
作者簡介:
安廷翠,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二高級中學。 2005.
作者簡介:
楊淦榮,廣東省東莞市,望牛墩鎮(zhèn)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