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新元 吳紅美 / 中國航發(fā)動研所
目前,傳動系統(tǒng)正朝質量輕、效率高、壽命長的總體要求快速發(fā)展,這就需要有先進的潤滑系統(tǒng)與之配套,而作為潤滑系統(tǒng)的關鍵一環(huán),高速、高性能的滑油泵的設計也是需要考慮的諸多因素之一。
滑油泵是潤滑系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件,為傳動系統(tǒng)的主減速器提供所需的流量和壓力,保證齒輪和軸承等摩擦副正常工作。直升機傳動系統(tǒng)的滑油泵通常為工作壓力小于1.0MPa的低壓泵,一般選用容積式油泵。按照工作原理和結構,容積式油泵又可分為齒輪泵、旋板泵和柱塞泵。柱塞泵由于結構復雜、工藝性差,只在特殊情況下用于潤滑系統(tǒng)[1]。齒輪泵又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兩種。外嚙合齒輪泵具有外廓尺寸小、質量輕、結構簡單、工藝性較好、對工作液清潔度敏感性不大和工作可靠等優(yōu)點,其缺點是流量和壓力脈動大、噪聲大,在高壓下工作不采用特殊密封結構時容積效率明顯下降等,且不適用于高轉速。相比之下,旋板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能滿足高速、高性能要求。本文將分別介紹這兩種泵的工作原理,并對其關鍵技術進行分析。
典型的雙級旋板泵(如圖1所示)由一對圓柱齒輪驅動,有平行工作的增壓和回油的功能。這種滑油泵主要由殼體、定子、增壓級旋板、回油級旋板、上軸承、中軸承、下軸承及傳動軸等零件組成,其外形和結構如圖1所示。旋板泵工作時,傳動軸帶動旋板旋轉,相互垂直的旋板與定子及兩端軸承面所形成的四個腔的容積逐漸發(fā)生變化,即有兩個腔的容積由小變大形成真空吸油,同時另兩個腔的容積不斷減小而排油,傳動軸連續(xù)地帶動旋板轉動,從而完成連續(xù)不斷的吸油和排油過程,其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圖1 雙級旋板泵的實物和結構圖
圖2 雙級旋板泵工作原理簡圖
旋板泵具有工作平穩(wěn)、輸出流量均勻、脈動小、噪聲小、效率較高、結構較緊湊和進口真空度較高的特點[2],在設計生產(chǎn)時應掌握如下要點。
一是選擇合理的定子內(nèi)廓曲線。定子曲線的形狀關系到旋板泵的性能(噪聲、效率、流量均勻性等)和壽命。定子內(nèi)表面是非圓柱面而且具有一定的偏心,為使葉片在定子內(nèi)高速運動且在曲線轉接處不致于產(chǎn)生很大的加速度,必須選擇合理的定子曲線。先根據(jù)泵的結構和流量要求初步確定定子曲線進行泵的三維建模,再利用仿真軟件進行性能仿真,對設計優(yōu)化提供參考。
二是傳動軸和旋板保持適當?shù)拈g隙。傳動軸和旋板均為泵的核心部件,傳動軸帶動兩組旋板旋轉,旋板在定子內(nèi)高速旋轉。為了滿足旋板在傳動軸槽內(nèi)靈活滑動,旋板和槽必須有適當間隙——間隙較小,旋板會出現(xiàn)卡滯,同時間隙又不能過大,否則會出現(xiàn)泄漏。因此,其配合間隙、材料、硬度、精度和粗糙度的選擇均為設計重點。
三是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定子是旋板泵功能的核心部件,同時也是加工難點。一般定子內(nèi)廓為多段曲線光滑過渡曲線,需用慢走絲進行線切割。旋板也是旋板泵的重要零件,旋板要求高的平行度及表面質量。傳動軸是旋板泵的驅動軸,同時旋板在傳動軸槽內(nèi)滑動,傳動軸上旋板槽的加工難度較大,它要求有較高的平行度和對稱度,表面質量要求也較高。加工質量直接影響受力情況和工作的平穩(wěn),須利用高精度的磨床來保證。
內(nèi)嚙合齒輪泵有漸開線齒輪泵和擺線齒輪泵(又名轉子泵)兩種[3]。典型內(nèi)嚙合齒輪泵主要由滑油泵殼體、傳動軸、螺旋卡圈、長定位銷、卡圈、上支承殼體、上支承襯套、碟形片組件、下支承殼體、內(nèi)轉子、外轉子、偏心套和級間殼體等零部件組成。傳動軸通過其軸端的半圓鍵與主減速器滑油泵傳動小錐齒輪相連,為滑油泵提供動力,其剖視圖如圖3所示。
內(nèi)嚙合齒輪泵的工作原理與外嚙合齒輪泵相同,均是通過內(nèi)外轉子在轉動過程中形成的各封閉腔容積的變化,產(chǎn)生的吸油和排油過程。該泵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內(nèi)轉子和外轉子只相差一個齒,其好處是結構更緊湊,不需要額外設置隔板。
典型的內(nèi)嚙合齒輪泵的主要參數(shù)見表1。
內(nèi)嚙合齒輪泵除了具有外嚙合齒輪泵的優(yōu)點外,還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點:適用于高轉速(高轉速下的離心力能使油液更好地充入密封工作腔),可獲得較大的容積效率;由于齒輪轉向相同,滑動速度相對較小,磨損少,使用壽命長,流量脈動遠比外嚙合齒輪泵小,因而脈動和噪聲都較??;傳動軸設計有保險截面(保險截面設計成在最大扭矩為40~55N·m時才失效),在泵發(fā)生故障時可以保護主減速器傳動系統(tǒng)。擺線齒輪泵在設計制造時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如下。
圖3 典型內(nèi)嚙合齒輪泵剖視圖
表1 內(nèi)嚙合齒輪泵的主要參數(shù)
一是確定內(nèi)外轉子的偏心距。偏心距決定了泵的流量和結構尺寸大小,只有準確確定內(nèi)外轉子的偏心距,才能保證轉子正確嚙合,滿足流量等性能參數(shù)要求。偏心距的選擇必須與轉速和齒輪寬度一起考慮,以求得好的匹配關系??山柚脤S梅抡孳浖M行性能仿真,為設計優(yōu)化提供參考。
二是確保零件加工精度。內(nèi)、外轉子與普通齒輪有很大的區(qū)別,內(nèi)、外轉子外形為特定函數(shù)曲線,尺寸、形位公差精度要求嚴,一般還需要滲氮處理,熱處理后零件變形很大。一般配合尺寸及形位公差精度要求高達5級,表面粗糙度要求為Ra0.1,需要一次裝夾對零件端面、外圓進行高精度磨削。為了保證加工精度,需要專用的擺線齒輪的專用刀具和磨削設備。
在設計滑油泵時,除須考慮前面所述的關鍵技術外,還須考慮滑油泵的工作壓力范圍、轉速、流量、容積效率、自吸能力、壓力脈動、造價及工作油液的清潔度等多種因素,分別說明如下。
工作壓力:直升機傳動系統(tǒng)滑油泵的工作壓力通常小于1.0MPa,齒輪泵、旋板泵均適用。
轉速:外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使用轉速一般要求在5000r/min以下,旋板泵使用轉速不能太低,要求500r/min以上,內(nèi)嚙合齒輪泵容許使用高轉速,可到10000r/min以上。
流量:外嚙合齒輪泵流量脈動大,旋板泵流量均勻,內(nèi)嚙合齒輪泵流量脈動比外嚙合齒輪泵小。
容積效率:內(nèi)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比外嚙合齒輪泵容積效率高。
自吸能力: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自吸性好,外嚙合齒輪泵高速或低速運轉都可以自吸; 旋板泵吸油特性稍差,要求轉速和油液黏度均不能太高或太低,會影響吸油不良或降低容積效率。
壓力脈動:外嚙合齒輪泵壓力脈動大,內(nèi)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壓力脈動小。
成本:外嚙合齒輪泵結構相對簡單,工藝性較好,費用便宜;內(nèi)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結構比外嚙合齒輪泵復雜很多,且加工精度高,需要專門的制造設備,造價較貴。
工作油液:由于內(nèi)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內(nèi)部動部件與相關零件的配合間隙小,所以對工作油液的清潔度要求比較高,若出現(xiàn)稍大的雜質有可能會卡滯轉子或旋板的正常轉動,一般建議滑油濾的過濾精度需20μm以上,油液清潔度需達ISO20/18/15以上。外嚙合齒輪泵相對來說,對油液污染性不太敏感。
因此,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來選用滑油泵。一般來說,低速的可選用外嚙合齒輪泵和旋板泵,其中對流量和壓力波動要求高、結構和質量受限制的條件下需選用旋板泵外,其余的均可選用外嚙合齒輪泵。在轉速比較高(>5000r/min)的情況下需選用內(nèi)嚙合齒輪泵。在內(nèi)嚙合齒輪泵中,擺線齒輪泵與漸開線齒輪泵相比,結構更加簡單,而且由于嚙合的重疊系數(shù)大,傳動更平穩(wěn),吸油條件更好。因此,航空上使用的高速泵更傾向于擺線齒輪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