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趙宗權,焦樹林,趙詠梅,曾友華,趙 夢
(1.貴州省畢節(jié)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貴州 畢節(jié) 551700;2.貴州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貴陽5500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區(qū)域內河流的水文情勢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本次針對不同空間尺度,對降水進行了時空變化及演變特征分析[1-7];研究不同時間尺度的流域水文要素來分析降水、徑流的變化[8-11]。而流域內的降水和徑流變化又深受下墊面影響,織金縣是貴州省的3個暴雨中心之一,在畢節(jié)市區(qū)縣中出現(xiàn)的暴雨次數(shù)最多[12]。因此,通過對降水和徑流資料的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部門防汛抗旱提供參考。
織金河屬于六沖河右岸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貴州省織金縣珠藏鎮(zhèn)鳳凰山,流向北東經(jīng)嘟嚕溝口、織金水文站,至綺陌鄉(xiāng)東北落水洞伏流800m,于涼風洞復明流,在新寨河折東流經(jīng)三甲河,至官寨鄉(xiāng)伏流3km注入六沖河??椊鸷恿饔蚪瞥噬刃握共?,流域面積442km2,河長37km,落差845m,河流比降平均22.8%,河網(wǎng)密度0.6670km/km2。流域地處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巖溶十分發(fā)育,溶蝕洼地、漏斗、落水洞、泉眼廣布,是典型的碳酸巖溶喀斯特地貌。該區(qū)域主要出露二迭系、三迭系及第四系地層。年平均氣溫14.0 ℃,最熱7月平均氣溫22.5 ℃,最冷1月平均氣溫4.3 ℃。年平均日照1176.3h,年無霜期283d。年平均風速2.3m3/s。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54.5mm,年內5~9月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80%。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fā)量800mm,干流上游織金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2.02m3/s,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4 m3/s。流域內水、旱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16]。
共收集到織金河流域內的逐日降水資料、每日最大1h降水量、逐日河流水位和流量,其中降水資料來源于畢節(jié)市氣象局,水文資料來自畢節(jié)市水文水資源局。同時還收集到研究區(qū)30m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用于提取水系及流域范圍。
2.2.1 變異系數(shù)法
變異系數(shù)法能夠通過消除資料間單位不同這一方式來衡量資料間的變異性。若兩個或多個資料的單位相同,可直接利用均值、標準差等進行比較,若資料間的單位不統(tǒng)一,則資料的變異程度便不能直接用標準差等方式來比較,而要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來進行比較。變異系數(shù)越小,數(shù)據(jù)變動程度越小;反之,變異系數(shù)越大,數(shù)據(jù)變動程度越大[15]。
標準差與平均數(shù)的比值即為變異系數(shù)如式(1):
2.2.2 雨量等級劃分
采用白靜漪[4]的研究結果對日降水量進行劃分。若以P代表日降水量,則不同等級的日降水可劃分為:P<0.1mm為微量降水,0.1mm≤P<10mm為小雨,10mm≤P<25mm 為中雨,25mm≤P<50mm 為大雨,50mm≤P為暴雨[4]。
織金河流域位于畢節(jié)市的東南部,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由于海拔較高,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的特點。6月和7月份的降水量峰值在兩個年份間差距明顯,2016年的最大降雨量出現(xiàn)在6月28日為179.9mm,而2017年最大降雨量出現(xiàn)在7月7日為89.2mm,僅為2016年日最大降雨量1/2。2016年和2017 年日降水量的變異系數(shù)分別為124.41%和94.54%,兩者差異明顯。主要是2016年的極端降水事件導致了2016年日降水量變異系數(shù)的變大,除了6月份的降水量偏大外,其余各月份的日降水量分布比較均勻。2017年的極端降水少,且6~10月份的降水分布較為均勻,故日降水量的變異系數(shù)遠小于2016年。如圖1。
圖1 2016~2017年逐日降水量
表1 降水日數(shù)季節(jié)分配 單位:d
2016 年和2 017 年的無降水日數(shù)分別為181,171d,且在12個月份的分布比較均勻,只有6月份的無降水天數(shù)少于其他各個月份。由表1可知,2016年的降水日數(shù)為186d,占全年比為50.82%,2017年降水日數(shù)為194,占全年比為53.15%。兩個年份不管是按冬、夏半年還是按照季節(jié)來分,年內和年際降水天數(shù)的差距不明顯。
表2 降水量季節(jié)分配 單位:mm
由表2可知,織金河流域的各個季節(jié)降水量差異明顯,夏半年的降水量遠遠大于冬半年,2016年和2017年夏半年的降水量對全年降水量的貢獻率分別為75.97%,88.57%,而冬半年僅為24.03%,11.43%。
2017 年的全年降水量達1336.42mm,比1951~2008年最大年降水量 (1293.4mm)還要高出43.02mm,但低于1981~2015年的年均降水量1381.7mm[13]。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僅4%,是全年的少雨期。
2016 年春、秋兩個季節(jié)的降水量差距不明顯,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分別為19.04%和15.09%,屬于正常水平。
2017 年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對全年降水貢獻率為14.10%,26.31%,其中秋季降水量達351.6mm,超過了1951~2008年秋季降水量的最大值350.3mm[13]。
2016 年和2017年的夏季降水量對全年降水量的貢獻率分別為61.32%,55.75%,均超過了50%,說明流域內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不僅對全年降水量的貢獻最大,并且其降水量的多寡對全年降水量的變化影響顯著,這與李應桃[13]結果相符。2016~2017年夏季降水量過程線如圖2。
圖2 2016~2017年夏季降水量過程線
由圖2得出,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6,7兩個月份,2016,2017年兩個月份降雨量占夏季降水量比例分別為75%,74%,8月份則占比較小且日降雨變異系數(shù)較小。根據(jù)方法2對日降水量進行了等級劃分:2016年小雨157d,中雨21d,大雨6d,暴雨和大暴雨天數(shù)各1d;2017年小雨158d,中雨21d,大雨9d,暴雨6d,無大暴雨。2017年的暴雨天數(shù)為2016年的3倍,平均每年發(fā)生4次暴雨,這與汪衛(wèi)平[12]研究結果相近。暴雨天數(shù)很少,且并非該流域降水的主要形式,主要集中在6~7月份,這與李應桃[13]結果相同。但是其雨量占全年雨量比重卻較大,如2016,2017年暴雨量對全年降雨量的貢獻率約相當于冬春兩季降水的比重,分別為23.29%,29.62%,這一結果與貴州省地理志[16]所述相近。秋季綿雨指在9~11月份中,若連續(xù)5d或者大于5d且日均降水量都大于0.1mm,則計為秋季綿雨天數(shù)[16]。按此標準得出2016,2017年的秋季綿雨天數(shù)分別為14,25d,這也是2017年秋季降水遠大于2016年的原因。
2016~2017 年每日1h最大雨量如圖3。
圖3 2016~2017年每日1h最大雨量
由圖3可知,2016年6~7月份的每日1h最大雨量不管是天數(shù)還是雨量上都遠超過其他月份,其中全年1h最大雨量出現(xiàn)在7月3日,為47.6mm。2017年的降水量變異系數(shù)小于2016年,說明其日均降水的波動程度要小于2016年,這與圖3所表現(xiàn)出的趨勢相同,2017年的每日1h最大雨量在其夏半年的各個月份中分布的比較均勻,波動程度遠小于2016年的夏半年,其每日1h最大雨量出現(xiàn)在6月29日,為36.4mm。
根據(jù)圖4得出,2016年和2017年8月份的每日1h最大雨量遠小于6,7月份,并且8月份的每日1h雨量的變異程度也小于另兩個月份。
圖4 2016~2017年夏季每日1h最大雨量
2016~2017 年日均流量如表3。
表3 2016~2017年日均流量
由表3可知,織金河流域2016年日均流量在0~0.99m3/s范圍內的天數(shù)有224d,占全年比為61.2%,日均流量在1 ~1.99m3/s范圍的天數(shù)有84d,占比為23.01%。而日均流量大于2m3/s的天數(shù)共有58d,占比為15.89%,并且全部出現(xiàn)在夏季(6~8月份),其中6,7兩個月份共有51d,8月份僅8d。最大日均流量出現(xiàn)在6月28日為62.88m3/s,與上文所述的日最大降水量在同一天,最小日均流量為2月9日的0.69m3/s。2017年日均流量有185d在0~0.99m3/s的范圍內,也超過了全年一半的天數(shù),主要分布在1~5月份、12月份等枯水期和平水期共163d,占全年天數(shù)比為44.66%。日均流量在1~4m3/s范圍的天數(shù)128d,占全年比35.07%,其中8~11月份共102d,占全年比27.95%。日均流量大于4m3/s的天數(shù)52d,占全年比14.25%,其中6,7月份共46d,9月份只有6d。最大流量出現(xiàn)在6月12日為20.26m3/s,最小流量為3月27日的0.25m3/s??傮w上,2016年和2017年的日均流量在大部分范圍內都相差不大。
2016~2017 年日均水位出現(xiàn)頻率如表4。
表4 2016~2017年日均水位
由表4可知,2016年水位大部分都分布在50.2~50.39m的范圍內,共有250d,占全年天數(shù)比重為68.31%,而2017年的水位大都分布在50.3~50.49m的范圍內,共有215d,占全年天數(shù)比重為58.9%,2017年水位的主要分布范圍要比2016年高0.1m。2016年有79d(主要在秋季)的水位分布在50.1~50.19的范圍,是2017年天數(shù)的將近5倍。而水位大于50.6m的天數(shù)2016年為10d,為2017年1/5,這與2017年大雨、暴雨天數(shù)多于2016年有關。此外,2016年水位大于50.38m的天數(shù)全在6~7月份,共有41d,占全年比為11.2%;1~5月份的水位主要分布在50.3~50.37m,共153d,占全年比41.8%;8~12月份水位50.13~50.29m,共152d,占全 年 比41.53%。2017 年 水 位 在50.1~50.41m 的 共174d,占全年比為47.67%,主要分布在冬春兩個季節(jié),為枯水期共162d,占全年比為44.38%;水位在50.42~50.59m的共143d,占全年比為39.18%,主要分布在8~11月份,共112d,占全年比為30.68%;水位大于50.6m的全在6,7,9月份,主要是汛期,共有48d,占全年比為13.15%,其中6~7月份共44d。
根據(jù)洪水水文要素摘錄表對織金河流域的徑流量和水位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表5,表6。
表5 平均徑流量描述性統(tǒng)計
表6 平均水位描述性統(tǒng)計
續(xù)表6
2016 年和2017年的最大徑流量均出現(xiàn)在6月份,而最小徑流量都在3月份出現(xiàn),具有高度一致性。2016~2017年份中徑流量變異程度最大月份為2016年6月,其變異系數(shù)144.13%,因為每年的最小徑流量都相差不大,基本都在1m3/s,而最大徑流量差異則可能會比較顯著。這主要是因為織金河流域的河流多為雨源型河流,降水對徑流的補給占有很大的比重,如2016年的6月份的極端降水量遠大于2017年的極端降水,這是導致2016 年最大徑流量達到62.88m3/s的主要原因,遠高于2017年的最大徑流量20.26m3/s。
2016 年有10 個月份徑流量的變異系數(shù)都在41.5%以下,冬季徑流量的變異程度更小基本都在20%以下,這主要是因為冬季多處于枯水期,降水不僅少且日降水量相差不大,這就使得冬季徑流量相對地穩(wěn)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2016年夏季徑流量波動范圍很大,尤其是6~7月份,處于汛期,降水變率、強度都很大,而且該流域短時間暴雨的強度很大,這都導致6~7月份徑流量波動大的原因。2017年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大于50%的月份共有5個,作為對比2016年僅有2個月份的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大于50%。主要原因是2017年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大的月份內都有幾天降水量遠大于月均降水量,這導致月均徑流量的波動程度變大,2017年7月份的月均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90.21%,僅為2016年最大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的62.59%,同時2017年月均徑流量最大變系數(shù)月份也比2016年延后一個月,同樣是2017降水峰值分布比2016年稍后所致??傮w上2017年年均徑流量的變異系數(shù)大于2016年,說明2016年徑流量整體的穩(wěn)定性比2017年要高。
2016~2017 年月均最大水位都出現(xiàn)在6月份,且兩年最大水位僅相差0.5m。2016年最低水位出現(xiàn)在10月份為50.16m,2017年最低水位為1月份50.18m,二者相差同樣很小,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可能是水利工程調蓄所致。兩個年份夏季的水位變異系數(shù)都遠遠大于其他季節(jié),這與短時間內降水量快速增多且徑流量變大有很大關系,導致水位陡增陡落。除去夏季之外,2016年3個季節(jié)月均水位變異系數(shù)都小于0.1%,這說明其月內水位變動幅度很穩(wěn)定且月際的變動幅度也很小,主要是2016年夏季水位變異系數(shù)明雖然顯大于2017年,但其年度變異系數(shù)小于2017年的主要原因,可以認為2016年月均水位穩(wěn)定性要大大高于2017年。整體上,除了1~3月份之外,2016年和2017年的日均流量和水位變化趨勢具有高度一致性。
(1)受季風氣候控制及特殊地形的影響,織金河流域的年降水呈現(xiàn)顯著變化,6~7月份降水強度大且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遠大于其他月份。冬半年和夏半年的降水日數(shù)幾乎相同,各占降水日數(shù)1/2,同時,各個季節(jié)的降水出現(xiàn)日數(shù)也比較接近,為50d。流域內的主要降水形式為小雨,其出現(xiàn)天數(shù)占全年1/2。此外,暴雨并非主要的降水形式,但是暴雨對全年降水量的貢獻率最大。
(2)2016~2017年織金河流域徑流量大部分都穩(wěn)定在1m3/s以下,2017年天數(shù)占全年1/2,2016年出現(xiàn)天數(shù)占全年比甚至達61.2%。徑流量大于10m3/s的天數(shù)絕大部分出現(xiàn)在6~7月份,且年最大徑流量也出現(xiàn)于此。同時6~7月份的徑流量變異系數(shù)也遠大于其他月份。由于水利工程調蓄原因,2016~2017年日均水位多分布在50.2~50.49m的范圍內,除了暴雨期間水位有較大幅度漲落外,其余月份都穩(wěn)定在一個較低的水位??傮w上,2016~2017年的流量和水位變化趨勢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降水量的多少對其影響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