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伊朗在今年4月份的石油產量已經降低到每天不足100萬桶,遠低于2018年的250萬桶。受這一消息之刺激,國際油價已經連續(xù)兩天都快速上漲,紐約國際期油和布蘭特期油的價格在2月23日或星期二上漲到66.6及74.73美元,上漲的幅度達1.6%及0.9%,為2018年11月以來新高。到今天零時,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的價格上升到66.41及74.48美元,分別升1.3%及0.6%。
對于國際石油價格,近幾年來,其暴漲暴跌已經成了常態(tài)。紐約期油曾由2013年9月30日每桶112美元跌到2016年12月29日的每桶26美元,跌幅度達到77%。后來,在石油輸出國組織聯合操縱下,紐約期油的價格上漲到2018年10月12日每桶77美元。但是,在之后的一個半月的時間里,紐約期油又從每桶77美元下跌到12月28日的每桶42美元,下跌幅度達到46%,國際油價在短時間暴跌。而今年以來,紐約期油的價格又由每桶42美元逐漸上漲到4月23日每桶66美元,上漲的幅度達到57%。從國際油價這樣上竄下跳的情況來看,其實國際油價早就與實際的供求關系已經沒有多少關系了,完全是由少數組織及少數炒作者左右著國際油價的變化。而這次油價上竄就是明顯與美國制造的國際地緣政治緊張關系有關,與市場投資者炒作有關。這也意味著未來油價如何走,基本上是人為的因素所決定,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就目前全球的石油供應情況來看,盡管全球石油供應非常充足,但石油輸出國組織總是希望合謀來操縱油價。高盛預計,美國的這個決定對油價的影響十分有限,短期內可刺激油價上漲,但相信今年第二季布蘭特期將在每桶70至75美元之間徘徊。也就是說,當前的石油價格已經見頂,國際油價要再往上沖的概率不是那樣大。高盛預測國際油價在2020年會下跌,而不是如現在這樣的往上沖。
實際上,目前國際石油市場產量格局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即美國由以往的石油凈進口國已經變成了石油出口國,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為世界第一。所以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總是想透過人為操縱國際石油的價格并非易事。特別是,當石油的價格超過每桶60美元時會進一步刺激美國的頁巖油生產商增加產量,其他各種代替能源又開始使用。這些都會改變市場石油的供求關系。
國際油價快速上漲受到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中國、印度、日本及歐盟等石油凈進口國。這將全面增加這些國家石油進口成本。如果這樣有可能全面推高這些國家的物價水平,增加居民對石油消費負擔。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油價上漲全面推高物價水平,這對已經放緩的全球經濟將是一大隱患。而這一情況反映到股市上,就是與能源密切相關的航空運輸股及相應的股票價格暴跌,及石油公司的股票價格則是暴漲。
我們還得關注,這次由美國制造的油價暴漲是否會加劇地緣政治的升級。因為,特朗普希望由此來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到零,并以此來拖垮伊朗經濟。這自然會遭到伊朗全面反擊。如果地緣政治進一步升級,短期還會影響國際油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