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
【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自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78例胃腸外科手術治療且留置導管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39例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對比兩組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總發(fā)生率及SCL-90自評量表評分等指標。結果:觀察組39例患者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9例患者SCL-90自評量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39例患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循證護理可有效增強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水平,可降低非計劃拔管風險。值得臨床推廣與關注。
【關鍵詞】;胃腸外科管道護理;循證護理;腸道反應;消化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gastrointestinal surgical pipeline nursing.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nd indwelling catheter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On this basis, 3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vidence-based care.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ccidental dislocation and the SCL-90 self-rating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accidental diss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L-90 self-rating sca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9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are fo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ttention.
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ipe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stinal response; digestive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胃腸外科手術治療后早期腸胃功能明顯減退,其是創(chuàng)傷抑制的主要反應之一。由于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往往在術后2d~3d時才能緩慢解除胃腸運動抑制現(xiàn)象,會使得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較為緩慢,為此臨床普遍給予胃管留置以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并且胃管留置還有利于降低胃腸道壓力,加快胃腸運動抑制現(xiàn)象的解除,但是在胃管留置后有較高風險發(fā)生非計劃拔管,如何提升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水平是臨床重點關注的課題[1]。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采用循證護理可消除既往胃腸外科護理工作不仔細、患者鼻翼部汗液影響膠布黏性等相關誘因,有利于預防非計劃拔管,進而改善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2]。為此,本文通過對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9例胃腸外科手術治療且留置導管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旨在為臨床采用循證護理提高胃腸外科手術治療且留置導管護理水平提供依據(jù)。具體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方醫(yī)院收治的78例胃腸外科手術治療且留置導管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兩組。78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本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均為胃腸外科手術治療且留置導管者。
排除標準:(1)智力障礙者。(2)雙相情感障礙者。
對照組39例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39例患者中年齡最小的38.5歲,年齡最大的75.8歲,平均年齡(46.25±8.39)歲,其中男22例,女17例。在此基礎上觀察組39例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的37.2歲,年齡最大的75.9歲,平均年齡(47.48±10.14)歲,其中男23例,女16例。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78例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術后生命體征;體位指導、飲食指導等)。觀察組39例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
制定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的相關循證護理方案。由臨床資歷豐富的胃腸外科??谱o理人員進行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文獻檢索的指導,并詳細且耐心講解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相關循證護理知識。在進行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相關文獻查詢后,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相關文獻的科學性、可靠性、真實性進行考察。同時,根據(jù)臨床胃腸外科管道護理需求與患者的健康需求制定護理方案.
管道護理前針對胃腸外科護理人員加強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在培訓中強調應以優(yōu)質的服務態(tài)度進行溝通交流以此進行高質量的健康宣教。管道護理:告知患者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相應的知識,包括講解胃管留置的目的、私自拔管以及管道意外脫落的后果。針對胃腸外科管道的自我護理技能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可根據(jù)理論知識預防胃腸外科管道脫落等現(xiàn)象,以此強化護理安全性。
通過術前心理護理加強對胃腸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心理負擔的疏通。胃腸外科手術治療患者承受著病理變化造成的疼痛,術前心理壓力較大,根據(jù)患者術前狀態(tài)做好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針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文化水平建立相應的交流方式,減少胃腸外科手術及置管等造成的負面情緒,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加深對胃腸外科手術及置管的認知,避免患者心理狀態(tài)產生不良的負面影響,盡量通過心理護理技巧解答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提出的問題,避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出現(xiàn)負情情緒。同時護理人員傳授患者放松心情與緩解疼痛的方法。通過與患者談心、鼓勵患者以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胃腸外科護理措施,因在利用胃腸道置管進行胃腸減壓期間應禁食,所以部分患者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針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提供腸內營養(yǎng)支持。護理人員計算患者具體需求的熱量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以此為患者補充機體所需營養(yǎng)。護理人員需要通過溫和的態(tài)度回答胃腸外科手術者的問題。
留置導管后固定好管道,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管道有無彎折。強化胃腸外科手術后插管護理管理的相關培訓,以此避免由操作不當、患者自身因素等導致的非計劃性拔管。針對39例患者留置導管可能發(fā)生的風險進行干預。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狀況,避免因患者鼻翼部汗液影響膠布黏性;此外護理人員加強巡視以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管與約束,規(guī)范并完善交接班制度并嚴格要求看管患者,留置導管后注意利用無菌操作清潔皮膚。
1.3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兩組78例患者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總發(fā)生率。
(2)統(tǒng)計兩組78例患者SCL-90自評量表內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課題78例患者基線資料、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jù)用“Mean±SD”表示。兩組獨立,正態(tài),方差齊資料如SCL-90自評量表評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總發(fā)生率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78例患者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對比
2.2 兩組78例患者護理后SCL-90自評量表對比
3 討論
非計劃拔管是胃腸外科手術治療后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胃腸外科手術后通常會由于不同因素引起自主拔管以及事故拔管[3~4]。有研究表明自主拔管主要是由于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無意或有意拔管引起的不良事件,而胃腸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容易發(fā)生自主意外拔管事件。此外意外拔管通常指醫(yī)務人員無意拔管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5]。
為了預防非計劃拔管事件發(fā)生,本次研究采用了循證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措施有利于減少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這主要是由于循證護理模式基于既往臨床經驗、醫(yī)學文獻等進行總結檢索,尋找依據(jù),并根據(jù)相應的護理學依據(jù)對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以此降低胃腸外科手術后拔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避免了非計劃拔管事件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機體代謝等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此外胃腸外科手術治療后患者不能正常進食,普遍機體抵抗力下降,在此影響下導致的置管感染等并發(fā)癥較為常見[6~7]。本次研究中的循證護理模式采取了營養(yǎng)干預,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有效補充了患者所需的營養(yǎng),并根據(jù)患者營養(yǎng)需求進行供給,以此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進而使患者感染風險降低,更利于患者的康復。循證護理模式的護理理念有利于臨床提高胃腸外科置管后的整體護理質量,胃腸外科護理人員嚴格遵照臨床經驗、醫(yī)學文獻等依據(jù)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而增強胃腸外科置管安全性。胃腸外科手術患者非計劃拔管事件風險較高的同時治療費用較高,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為減輕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臨床需要應用循證護理模式提高護理質量,如本文研究中以心理護理改善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還需運用溝通技巧疏通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要給予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情感支持,幫助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消除術前焦躁恐慌等情緒。此外循證護理模式關注文獻依據(jù)的優(yōu)勢可降低胃腸外科置管風險,對消除胃腸外科置管后非計劃拔管風險有積極作用。循證護理模式中尋找胃腸外科手術患者負面情緒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調節(jié)患者的身心健康,通過告知患者置管必要性以及治療安全性,避免胃腸外科手術患者情緒緊張。循證護理配合旨在通過相關措施改善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的心態(tài),降低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心理、生理負擔,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降低胃腸外科手術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8]。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39例患者采用循證護理,觀察組39例患者非計劃拔管、意外脫管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循證護理可有效降低胃腸外科手術后非計劃拔管風險。此外針對觀察組39例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39例患者SCL-90自評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循證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應用循證護理可有效增強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水平,可降低非計劃拔管風險。值得臨床推廣與關注。
參考文獻
楊建剛, 張琰君, 陳繼正,等. 50例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營養(yǎng)支持、心理干預及人文照護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7, 25(24):3966-3970.
陳小莉, 王明明, 付麗群. 循證護理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7, 14(12):88-91.
張蕾, 鮑瑩, 孟慧? -. 循證護理在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重癥手足口病合并神經系統(tǒng)損害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 廣西醫(yī)學, 2018, 40(3):354-357.
陳林, 任香娣, 鄭靜. 循證護理實踐在減少冠脈搭橋手術患者尿管拔除相關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8, 24(2):130.
段鴻俠, 王輝, 阮紅兵,等. 早期序貫性鼻飼營養(yǎng)支持護理在急性腦卒中伴吞咽困難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 吉林醫(yī)學, 2016, 37(7):1781-1782.
郭硯秋, 高明月, 徐曉麗,]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方案應用于胃癌術后患者對其病情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 14(A01):172-175.
衛(wèi)美蓉, 南遠玲. 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8, v.35;No.369(3):41-46.
王新娟, 胡英芳. 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住院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8(4):47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