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民
摘要:化學“生活化”觀念是新課程特別注重培養(yǎng)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觀念之一,構建“生活化”課堂是培育學生“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素養(yǎng)水平的重要途徑。筆者通過調查分析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從充分搜集生活化素材豐富教學資源、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熱情、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思維三個角度闡述如何構建“生活化”課堂并輔以詳細的教學案例和設計意圖。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生活化”素材;情境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28
一、核心素養(yǎng)與生活化觀念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學科育人的最基本要求,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筆者深入解讀“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素養(yǎng)水平后,認為化學教學應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將化學研究成果巧妙運用于生產、生活,為人類生活服務,教會學生根據實際條件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簡單化學問題,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生活化”觀念。因此,構建“生活化”化學課堂需要師生進一步高度重視并積極實踐?!吧罨苯虒W是指在新課程理念下以生活實例為載體對所學知識進行精煉、遷移、升華、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利用化學知識參與討論、探究和解決生活中各類化學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觀念。
二、 背景 ——教學現狀呼喚“生活化”課堂
1. 高中化學教學現狀調查
2.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化學課堂教學存在以下三種現狀。
現狀一:缺乏生活事例
現實教學中往往由于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通常是教師準備得很辛苦、講得很賣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針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學生僅是填寫講學案和默寫化學方程式等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試問:這樣空洞、抽象的教學,學生僅憑意志力維持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性掌握和運用嗎?
現狀二:缺乏吸引能力
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為了應對考試,教師一般以知識灌輸作為教學的唯一手段,教師一味地獨自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和機械地摘抄筆記,長此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手段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失去學習的信心。試問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呢?怎樣才能吸引學生呢?
現狀三: 缺乏遷移思想
高中化學內容多、知識碎,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內容都是一些生硬的結論,也沒有明顯的聯結點,很難直接找出規(guī)律或思維方法。所以有些教師就替學生把梳理和整合知識的工作包辦。其實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某種程度上也有利于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如果教師完全包辦,表面上看好像既省時又高效,實際上“剝奪”了學生主動鍛煉和實踐的機會。所以在實際應用時,學生面對一些新物質、新情境束手無策,不懂得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化學的熱情。
三、 如何構建“生活化”課堂
1. 充分搜集生活化素材豐富教學資源
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為化學課堂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教學素材。教師自己或教師帶領(或指導)學生一起通過各種途徑(如書本資料、上網查閱或深入生產生活調查取材等)搜集素材,然后加以整理分類作為教學資源。將生活化素材轉化為可用于教學的素材,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化學來自于生活同時可應用于生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激發(fā)起來,枯燥的課堂可重新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如:學習“SO2的性質”后,可以組織學生搜集不同區(qū)域的雨水,開展測定雨水的pH值的小實驗,由此引出“酸雨形成的主要來源和危害”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
2. 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生活化教學除了注重教學素材來自于生活外,還要重視教學情境的模擬。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上,教師可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的生活情景,在學習中使學生感悟到化學的樂趣,一個個的生活情景展示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投入到化學課堂中,最終使生活和化學融會貫通。如:學習“碳酸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模擬“廚房”,事先準備:小蘇打、蘇打、面包、含有油污的碗、食醋、泡沫滅火器、部分實驗室藥品等物品,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
3. 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是一個過程,化學教學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將生活實例作為探索實踐活動的載體?;瘜W教學要建立和諧的、與生活相關的、鮮活的課堂教學方式。這種教學(上接第28頁)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發(fā)揮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知識競賽、研究性學習等,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更好、更快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四、“生活化”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案例1:元素化合物新課教學——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情景導入:(播放視頻)某公司危險品倉庫內硝化棉起火。接警后,消防支隊最先到達現場噴水施救,隨后發(fā)生爆炸。記者到達爆炸現場,一位中國核生化救援部隊的士兵向記者透露,爆炸原因基本確認是因倉庫內存放了大量金屬鈉。
思考:存放大量金屬鈉,導致爆炸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實驗1:將一塊金屬鈉放在蒸發(fā)皿或坩堝中加熱,觀察實驗現象?實驗2:在黃色固體上放置一團棉花,滴加適量水,觀察實驗現象?實驗3:將黃豆粒大的金屬鈉投入到盛有水(事先滴幾滴酚酞)的培養(yǎng)皿中,觀察實驗現象。
討論:如果你是消防員?你將如何滅火?……
問題解決:用沙土蓋滅
設計意圖:以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為線索,討論爆炸的可能原因,進而開展對金屬鈉性質的探究學習。尤其是通過對鈉原子結構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學習方法。最后通過分析本次爆炸事故的具體原因,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
案例2:基本概念和理論新課教學——鹽類水解
生活技能體驗:用熱的蘇打溶液清洗沾有油污的碗碟(學生活動)
設問:上述生活常識運用了怎樣的化學知識?可能涉及怎樣的原理?
引入課題:酸溶液一定呈酸性,堿溶液一定呈堿性,那么鹽溶液一定呈中性嗎?如何設計實驗證明?
解決問題:列舉一些生活事實,分析其中包含的鹽類水解原理及應用問題(如施肥策略、泡沫滅火器的原理分析等)。
設計意圖: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不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形象,且難度也較大,這時學生心理上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懼感。如何上好化學理論課呢?教師可選用與此知識有關的生活實例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五、反思和展望
教育教學需要教師持續(xù)深入地實踐和創(chuàng)新,提升育人的質量,采用“生活化”教學是教育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需求。筆者通過不斷學習、摸索和課堂分析證明實踐,充實了化學“生活化”課堂的實效性。當然要使“生活化”課堂更廣泛地有效開展,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一步做到“師生互動形式多樣、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教學時空”等,這樣就能全方位挖掘學生潛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水平。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場口中學 3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