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蝴蝶失去了翅膀就無法飛翔,魚兒離開了水就無法生存,學生離開了課堂,就會失去求知的源泉。但什么樣的課堂能夠適應現(xiàn)在的中學生呢?今年,有幸參與了自主互助式課堂改革的實驗。我身在其中,改革使我茅塞頓開,使我如同走進了花的世界,徜徉其中。使我的孩子們受益匪淺,下面,就我自己的改革實驗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1 自主式課堂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以前的語文教學就是老師講為主,失去了原本課堂的活力。而“自主互助式教學”,教師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將微笑、信任、賞識、競爭帶進課堂。例如我講《紀念白求恩》一課,提出一個問題:白求恩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為什么要紀念他?學生分成小組,開始討論。有的小組找的很快、很準。這樣組與組之間就有了競爭意識,小組成員之間就有了合作意識。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相信學生的能力。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絕不包辦代替,凡學生能獨立發(fā)現(xiàn)的絕不暗示,最大限度的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完善自主發(fā)展的人格,這樣,才能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2 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
以前我的語文教學,課堂都歸“我講,學生聽”為主。失去了語文課堂應有的活力。學生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獨立思考。老師占用的時間多了,學生活動的時間相應的不足。可自從“自主互助式課堂”實驗以來,我說的時間很少了。比如我講《貓》這一課,學生圍繞我家一共養(yǎng)了幾只貓?每只貓作者如何寫的?我家自此不再養(yǎng)貓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開始自由讀課文,然后四人小組討論,把眾人的所長集中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學習重點了。自主式課堂使我明白:學生能讀懂學會的堅決不講。學生讀不懂的請求小組其他成員幫助,小組解決不了的,組與組之間解決。合作探究,時間是你們的,老師不會占用一分一秒的。
3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了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堂好課應該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又帶著滿腦子的思考走。例如:講朱自清的《春》,一共描寫了幾幅圖畫,春天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迷人,在遇到描寫春天的作文時,我們是否能夠有朱自清寫得好呢?
3.1 要讓學生敢問
要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改變學生閱讀的心理狀態(tài),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鼓勵。對于提問錯誤的同學,教師應啟發(fā)他換一個角度或換一種方法去思考。敢問才是思索的結果。例如:再講《散步》一文時,末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學生提問:為什么是整個世界?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很值得研究,問其他同學,誰知道?學生答:“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很小心,唯恐有什么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jīng)不起摔跤的。實際上還有更深層得含義:中年人肩負重大的責任,他們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一樣的。
3.2 要指導學生會問
學生提不出問題,不會提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還沒有掌握質(zhì)疑的方法。學習一篇課文,要掌握的內(nèi)容無怪乎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在“自主互助課堂”研究中,我是這樣做的:學生對所有的課文養(yǎng)成“四問”的習慣:(1)文章寫了什么?(2)、是怎樣寫的?(3)為什么這樣寫?(4)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其次,要讓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質(zhì)疑。學生的提問能激發(fā)、喚醒他們已有的知識儲備。在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文時,我先播放一段為教學準備的幻燈片,將課文內(nèi)容所描述的景象與意境通過幻燈片的形式生動、直觀的展現(xiàn)給學生面前,這首曲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這么寫?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學習、不會的小組討論,文章表達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總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互助式課堂,學生們受益很多,這是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實驗,我已經(jīng)愛上這種課堂模式了,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出一屆一屆優(yōu)秀的學生而努力拼搏。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山縣西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