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湧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市民的文明程度,也更多體現(xiàn)在市民對他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這也是外來者對一座城市感觀的重要依據(jù)。而志愿服務正是展現(xiàn)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窗口和載體。一直以來,杭州志愿服務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小青荷”“紅馬甲”成為G20杭州峰會一抹亮眼的色彩。隨著杭州進入“亞運時間”, 杭州的志愿服務工作又將迎來怎樣的發(fā)展?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共青團杭州市委書記馬利陽。
記 者:杭州市對于志愿服務事業(yè)歷來高度重視,在建設世界名城過程中,您認為志愿服務將起到什么樣的重要作用?
馬利陽:志愿服務能夠讓城市更溫暖,讓社會更文明。對于一座城市而言,志愿服務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明程度的高低,一個人人追求“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城市,一定是個文明的、有溫度的城市。當前,杭州正在建設“一城一窗”,并奮力打造人才生態(tài)最優(yōu)城市,這一過程中,城市軟環(huán)境建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在杭州,人們可以時時處處看到志愿服務、享受志愿服務,一定會大大增加城市的吸引力,為杭州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并激發(fā)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讓杭州變得更加美好和宜居。所以志愿服務對于城市發(fā)展,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文化軟實力的體現(xiàn)。
受訪人
馬利陽共青團杭州市委書記
記 者:多年來,在不斷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社會化、專業(yè)化、國際化建設方面,咱們有哪些好做法、好經驗?
馬利陽:在制度化方面,2003年11月,杭州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杭州市志愿服務條例》,2004年3月,《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這是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個志愿服務規(guī)范性法規(guī),為全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工作提供法律保障。201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杭州市志愿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杭州志愿服務工作發(fā)展謀篇布局;同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我市社區(qū)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探索實踐社區(qū)志愿服務工作。2014年,市文明委出臺的《關于推進杭州市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規(guī)范志愿者注冊管理、加強志愿者教育培訓、完善志愿服務記錄制度等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主要措施。2016年,我們通過地方標準的形式發(fā)布實施了國內首部《大型賽會志愿服務崗位規(guī)范》,并在修訂完善后,于2018年作為省級地方標準發(fā)布實施??偟膩碚f,借助志工委這一體制機制上的優(yōu)勢,杭州的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始終緊跟時代步伐。
在社會化方面,我們建立了“1+4+1”的志愿服務運行模式。1個運轉核心,即市志工委。4大平臺分別是:一是以承接賽會服務、匯聚志愿人才為主業(yè)的市志愿者協(xié)會,常態(tài)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二是以研究培訓交流為主業(yè)的西子志愿服務發(fā)展中心,吸引省內外志愿服務組織來杭辦班。三是以服務公益組織、推動資源交易為主業(yè)的青年公益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目前共聯(lián)系青年公益組織268家,覆蓋青年社會組織人才56.3萬余名。四是以撬動公益資金、提供金融支撐為主業(yè)的青荷公益基金會。1個信息化系統(tǒng)是“志愿匯”信息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將科學手段采集到的志愿服務時數(shù)成功運用到了志愿者激勵、政府及社會征信體系、社會組織評估、城市服務等方面。在“1+4+1”志愿服務工作格局的推動下,杭州初步構建了一個高度社會化、開放包容的志愿服務生態(tài)體系。
在專業(yè)化方面,2005年杭州成立了志愿者培訓學院,每月定期舉辦一次志愿者基礎理 念培訓班,堅持“志愿者不培訓、 不上崗”。2017年后,利用中 國青年志愿者賽會服務研究培 訓基地在杭州掛牌成立的優(yōu)勢, 注冊民非機構——西子志愿服 務發(fā)展中心,致力于志愿服務的研究、培訓、交流、推廣工作。通過發(fā)展中心和志愿者培訓學院,分層級、分類別、分區(qū)域開展培訓,推動杭州成為志愿服務人才培養(yǎng)和能力提升的新 型智庫、影響力源點,全面提 升志愿服務的專業(yè)化水平。
在國際化方面,“洋雷鋒” 是杭州志愿服務的亮點特色。 通過鼓勵、吸引外國友人參與 志愿服務,杭州的國際化元素 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體現(xiàn)。比如 在去年的世游賽中,通過組織 不同國別的志愿者服務相應國家的來賓和運動員,為來賓帶 去了賓至如歸的體驗。比如在 湖濱步行街,常常會有國際志 愿者參加文明勸導、“微笑亭”等志愿服務,這也讓國際友人 更快更好地融入杭州。
記 者:今年,團市委將進一步推進修訂《杭州志愿服務條例》,制訂志愿名城“三年行動計劃”。能否透露下,具體將修訂及制訂哪些內容?這兩項工作具有什么意義?
馬利陽:推動《條例》修訂既是貫徹上位法精神的要求,也是志愿服務與時代進步、實踐發(fā)展同步的重要舉措,是破解當前志愿服務瓶頸問題的需要,將為杭州志愿服務事業(yè)提供更加堅強的立法保障。修訂工作將在市人大的指導下開展,經過前期多次征求文明辦、民政局等相關單位的意見建議,修訂內容比如有:志愿服務工作核心機構的分工協(xié)作機制,對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權益保障內容、志愿者激勵內容等等。
志愿名城“三年行動計劃”,將主要圍繞“服務亞運盛會、建設志愿名城”,制訂杭州志愿服務的工作目標、重點工作和主要任務以及保障舉措等方面的內容?!叭晷袆佑媱潯睂⒔柚皝嗊\東風”,為全市志愿服務工作提供更加具體、可執(zhí)行、可操作的目標任務,推動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在“后峰會 亞運時”的重要歷史機遇期再上新臺階。
記 者:服務亞運和打造志愿名城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兩方面杭州還有哪些短板或有待提高的地方?如何去推動提升?
馬利陽:亞運會是黨中央交給杭州的特別重大的政治任務,是亞洲人民的盛會,是國家體育外交的重要平臺,也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國際化的重大機遇,更是向世界展示杭州魅力、彰顯大國風采的窗口。服務保障亞運會對打造志愿名城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國內舉辦過大型賽會的北京、廣州、南京等城市經驗來看,大型賽會對城市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和文明程度提升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存在的短板:比如志愿服務理念文化需進一步普及,市民志愿意識有待提升;部分志愿組織發(fā)展不規(guī)范、自主性不夠,能力建設和自身管理有待加強;志愿服務協(xié)調機制亟待完善,資源整合不夠充分,區(qū)域間志愿服務發(fā)展不平衡;亞運會志愿服務人才儲備上需要探索更多途徑;需要進一步提升志愿者使用管理部門對志愿者招募、培訓、管理、保障等方面的了解和認識等等。
針對這些方面,一是著眼提升全市志愿服務文化,實施的“最美”社區(qū)志愿服務課堂和文化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在三年內實現(xiàn)全市社區(qū)志愿服務培訓全覆蓋;二是著眼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和青年志愿服務人才儲備,已啟動實施“萬名青年志愿服務基層社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三是通過服務保障各類大型賽會活動,繼續(xù)積累賽會志愿服務經驗;四是通過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進一步提高專業(yè)化水平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