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記敘文如何做到結構精巧"/>
○北京豐臺二中 陳金華
高中的記敘文寫作,并非以培養(yǎng)作家為目的,而是以寫出合乎記敘文文體特征與要求的“規(guī)范”作品為要務。為此,考場記敘文寫作要注意以下七點:一是用好一種體裁,體現文體特征;二是講好一個故事,追求情節(jié)曲折;三是塑造一個人物,注意形象鮮明;四是用好一類描寫(細節(jié)描寫),力求細節(jié)感人;五是突出一個主題,注意價值取向;六是構思一種結構,講求事理周全;七是展現一種風格,體現語言特色。而做到“講好一個故事,追求情節(jié)曲折”“構思一種結構,講求事理周全”,是很多考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怎么辦?除了運用對比、挖掘矛盾、設置懸念等寫作技巧,還有一種簡便、適用且易掌握的方法,那就是靈活運用記敘順序,讓文章波瀾起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有不同的“物”。有的“物”,質樸平實,助人成事;有的“物”,形制美好,獨具匠心;有的“物”,寫滿故事,承載情思;有的“物”,歷史悠久,內蘊豐富……
請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文體特征明顯,立意不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該作文題在形式上與2018年高考天津卷語文寫作題相似,主要考查考生審題立意、擬寫標題和規(guī)范寫作的能力。文題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給考生預留的思考與拓展空間廣闊,意在通過記敘文的寫作,在考查考生生活閱歷、情感體驗、思維品質的同時,引導考生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進行更深層次的關注與思考。
本道作文題的審題難度不大,因文題材料圍繞“生活中有不同的‘物’”已進行了多樣的闡釋??忌瓤梢匀我膺x擇所給示例中的一個來展開構思,也可以結合其中多個進行闡釋,抽取共同點立意,還可以抓住材料末尾的省略號,從自己對“物”的補充理解來切入——或虛,或實,或現在的,或過去的,或未來的,既可聯系生活實際,也可展開聯想與想象,構思寫作。
1.從單一的角度立意??蓮摹坝械摹铩?,質樸平實,助人成事”的角度,寫人的成功除了需要主觀努力,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正所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可從“有的‘物’,寫滿故事,承載情思”的角度,立足生活,寫某“物”歷經歲月淘洗,輾轉顛沛,閱人閱事,載滿物主情與思的故事。
2.從綜合的角度立意??删C合“物”“寫滿故事,承載情思”和“歷史悠久,內蘊豐富”的角度,寫文物穿越歷史時空,承載歷史人物的愛恨,展現悠久的歷史,滿載豐厚的意蘊——當然,這樣相對宏大的敘事需要考生有較豐富的知識積淀。
3.從補充理解的角度立意??扇缡纠话銓Α拔铩钡膬群c意義進行新的闡釋,然后立意寫作。比如,“有的‘物’,因類而聚,以群而分”,“有的‘物’,不受拘束,不平則鳴”,“有的‘物’,久待囊中,出則驚人”。當然,也可從綜合的角度補充理解并立意,思路如上,不再贅述。
○李來坤
我記得,我和爺爺走在土路上,他扛著桃樹苗,我拎著水桶,遇到一輛車。當時剛下完雨,那輛車從我們身邊急馳而過,濺了我們一身泥水。我氣得直跺腳,爺爺卻笑呵呵地跟我說:“你看咱倆多像泥人?!蔽倚Φ貌砹藲猓瑺敔斂钙饦涿?,說,“再不回去,就趕不上吃飯嘍?!闭f完,爺爺就往家趕,我也拎起水桶,馬上追了上去……
后來,爺爺用我們一起種下的桃樹產下的第一批桃核,給我制作了一對精巧的工藝品?,F在,它們就躺在我屋里柜子上一個做工精巧的匣子里。打開匣子,便能看到這對工藝品——我管它們叫桃核面人。
這對桃核里的面人有十幾個,個個精致,不過重要人物只有兩個——一個老人、一個嬰兒。老人把嬰兒捧得高高的,他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老人就是我的爺爺,而嬰兒就是我??粗@跟泥猴似的爺孫倆,我不由得笑了出來。桃核里面裝滿了我和爺爺的故事。
看著桃核面人,我又回憶起了和爺爺一起種樹的往事。我拿出一個桃核面人,此時眼前浮現出一個畫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晚上,屋外漆黑一片,如同一團黑影,吞食了一切。屋內點著一根蠟燭,蠟燭旁擺放著各式各樣我叫不出名的小工具。爺爺坐在燭火旁,拿著小工具,朝桃核里面一點兒一點兒鉆動。桌子另一旁放著一團面,我就坐在旁邊。那天,我心情很不好,便去找爺爺發(fā)牢騷。爺爺不說話,一邊聽著,一邊雕琢桃核。過了一段時間,爺爺放下工具,打斷了我,說桃核磨好了。我湊過去,心里很好奇:如此小核,能裝什么?爺爺看透了我的想法,樂呵呵地說:“只要我愿意,百川都裝得下。”他頓了一下,把手放在我的肩上,凝視著我,“做人也一樣?!?/p>
這些話我琢磨了很久。直到有一天,爺爺容身于一盒,不能再說話了,我才明白過來,他想讓我做個有包容心的人。
我將這對桃核捧出屋,走到桃樹前,把手放在桃樹的身上,看著桃樹,微微地笑。
“你長大了?!?/p>
一、活用題記,暗示主題。文章須從頭讀起,三句話中見高低。本文如在開頭擬一個醒目的題記,使其成為一個具有個性的亮點,則既可達到“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李漁)的目的,也有暗示文章主旨的效果。
二、巧用插敘,敘述生姿。記敘文寫作一般不宜平鋪直敘,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意即在此。本文雖有對爺爺的回憶、對往事的追述,但總體顯得較平直,段落之間的銜接也稍顯生硬。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插敘,使現實與回憶穿插,使敘事與情感交融,行文會更有波瀾,情感會更有力度。
三、適度點題,彰顯主旨。本文意在以小見大,通過爺爺制作的“小”桃核面人,寄寓爺爺教我如何做人的“大”道理,可惜行文中點題過于倉促,點而欠明,點而不透。若要讓文章主題更加鮮明突出,作者就應將爺爺的教誨適當地融入敘事中,或通過抒情、議論加以適度總結或升華。
○李來坤
核雖小,卻能納百川;心寬大,理當能撐船。(正文前加一題記,有暗示文章主旨之效。)
——題記
在我的屋里有一個柜子,柜子上放著一個做工精巧的匣子。打開匣子,便能看到一對桃核,桃核里裝著許多精致小巧的面人,我管它們叫桃核面人。(改變原文結構與開篇內容,首段快速點題,為下文寫桃核面人與爺爺的內容張本。)
這桃核面人是爺爺送給我的。桃核里的面人有十幾個,而重要人物只有兩個——一個老人、一個嬰兒。老人把嬰兒捧得高高的,他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老人就是我的爺爺,而嬰兒就是我。
桃核里面裝滿了我和爺爺的故事。我又回憶起了和爺爺一起種桃樹的往事。那一天,我和爺爺走在土路上,他扛著樹苗,我拎著水桶,遇到一輛車。當時剛下完雨,那輛車從我們身邊急馳而過,濺了我們一身泥水。我氣得直跺腳,爺爺卻笑呵呵地跟我說:“你看咱倆多像泥人?!蔽倚Φ貌砹藲?,爺爺扛起樹苗,說,“再不回去,就趕不上吃飯嘍。”說完,爺爺就往家趕,我也拎起水桶,馬上追了上去。(運用插敘,較原文更有波瀾。)看著面人中幸福親密的爺孫倆,我不由得笑了出來。
我拿出一個桃核面人,此時眼前浮現出一個畫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晚上,屋外漆黑一片,如同一團黑影,吞食了一切。屋內點著一根蠟燭,蠟燭旁擺放著各式各樣我叫不出名的小工具。爺爺坐在燭火旁,拿著小工具,朝桃核里面一點兒一點兒鉆動。桌子另一旁放著一團面,我就坐在旁邊。那天,我心情很不好,便去找爺爺發(fā)牢騷。爺爺不說話,一邊聽著,一邊雕琢桃核。過了一段時間,爺爺放下工具,打斷了我,說桃核磨好了。我湊過去,心里很好奇:這么小的核,能裝什么?爺爺看透了我的想法,樂呵呵地說:“只要我愿意,百川都裝得下。”他頓了一下,把手放在我的肩上,凝視著我,“做人也一樣?!保ㄔ俅芜\用插敘,與前面的插敘照應,使文章再生波瀾。)
我把桃核面人放回了匣子,注視著它,漸漸出了神。爺爺最后送我的禮物這樣小,卻裝著爺爺的一道道鑿痕、一筆筆油彩、一片片祝福和一顆匠心;爺爺最后送我的禮物這樣小,卻裝著我的一次次沮喪、一句句抱怨、一回回傷感和一段回憶?!白鋈艘惨粯印?,我想爺爺正是希望我能像這對桃核一樣,承載著過去的時光,心胸寬廣,包容他人。(本段與原文倒數第三段相比,敘述更自然、不生硬,能較好地從對往事的回憶自然轉接到對爺爺教誨的深刻領悟上,抒情味濃。內容與題記呼應,對文章主旨進行了較好的總結與升華。)
我將這對桃核捧出屋,走到桃樹前,把手放在桃樹的身上,看著桃樹,微微地笑?;秀遍g,我感到一只溫暖、熟悉的手撫在了我的心上。(與原文相比,本段巧妙地追憶了爺爺,并與文章最后一段銜接得更自然,使文章結尾更具韻味。)
“你長大了。”
記敘順序是指在記敘文寫作中對材料先后次序的安排,即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材料順序安排得恰當,敘述條理才清楚。記敘的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等,它們在記敘文寫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形象,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與主要情節(jié)或主要人物相關的內容。插敘貴在能對主要情節(jié)或主要人物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豐富文章內容,突出文章主題,增添文章波瀾。運用插敘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插敘部分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二是插敘部分應詳略得當,不能超越中心思想的范圍,不能喧賓奪主、主次不分;三是要安排好插敘部分與中心內容的銜接,過渡要流暢自然。
此次升格給我們如下三點啟示:
一是要熟練掌握各種記敘順序,并依素材運用與主題表達的需要靈活選擇,讓寫人或記事不至于平鋪直敘,達到一波三折的敘述效果,使形、旨、神兼具,使事、情、理相融,令文章更具感染力。
二是記敘文寫作的構思需要通盤考慮,既要關注結構與內容的統(tǒng)一,也要關注寫作技法,如托物言志、以小見大、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等,從而使作品一氣呵成。
三是記敘文寫作要以“規(guī)范”為前提,體現鮮明的文體特征,突出記敘要素,并使其照應文章主旨。